春(分)南夏(至)北(风),磨墨无水。
春分有风发,郎中尽可杀;春分无雨下郎中笑哈哈。
春分时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度,时值公历的3月20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至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从这一天起,白天就长于黑夜,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日趋增多。常年平均气温8℃左右,北方冷空气仍不断侵人,天气时暖时寒,终霜期鲁北一般在三月底或四月初,季水量依然稀少,一般5~10毫米,蒸发量明显增多,十年九春旱为常规。春分节气中三候为:“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日,农民将余下的水稻、黄豆等种子磨粉蒸糕,糕面置红枣,俗称春分糕,用以食用及馈赠亲友,寓祈祝新年五谷丰登之意。此俗现在乡间犹存。在古代各县城有赶“春分会”的习俗,凡所需的竹、木、铁、棕制品等春耕物资,均可购置齐备,实为物资交易会。
春社是春分节气中最大的祭祀活动。在周朝的时候春社便是最重要的天子祭典活动,当时选春分后的“甲”日祭春社。汉以后五行的观念盛行,由于五行中“戊”属土,于是改订春分后的戊日为祭春社日。并一直延用至今。古代天子在这天用五种颜色的泥土和五谷向土地神献祭,在民间只以一杯土来祭土地。原始的土地崇拜并没有土地神的偶像,甚至这一杯土也是露天而放;清代将土地崇拜设在城隍庙内,共立有两个牌位,左边为稷右边为社;古代天子将不同颜色的泥土分给诸候,让他们自己分别立社。于是这一天,便成为全国性的一种向土地神献祭的日子。
旧时,巨姓望族也要在春分、秋分举行词堂祭祖仪式,俗称春祭、秋祭。宗祠内,主要收藏先世遗像、族谱等。每年春分、秋分二节,都要行春秋两祭。届期,都要事先扫除庭院,清理祭具,采办三牲、香烛、供品。由族中长者,率族众一起焚香点烛,行三跪九叩之礼。祭毕,全宗族还要设宴欢聚,以联络感情。旧社会,子女私塾毕业、中举人等,都要在祠堂张榜,以荣宗耀祖;有的族人在外经商致富,回乡来也要到祠堂祭祀祖先;如族内人败坏族规,严重的还要开祠堂,当众惩罚。
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俗传的花王的生日,也是百花的生日,叫花朝节,也叫花朝。“花朝”一词在唐诗中就已出现,如司空图《早春》诗云:“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至于民间花朝节的具体日子,古籍里有不同说法,如《诚斋诗话》称:“东京(按即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日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谓:“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土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西湖游览志》则说:“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花朝月夕,世俗恒言。
花朝节有“张花神灯”的活动,该灯通常以当地所产可作伞面的半透明油纸“淡笺”糊成,多呈伞形、六角,故也称“凉伞灯”,上镂人物、花卉、珍禽异兽,据清人王韬《瀛土需杂志》载:“出灯多者,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或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除此之外,这天的习俗尚有采戴荠菜花(相传可保一年不头痛),文人宴饮赋诗,男童蓄顶发、女孩穿耳洞等。
很可能由于各地的地理、气侯情况不同,所以有的地区以二月二日为花朝,有的以二月十二日或十五日为花朝,总之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这个节,据说唐代就已经有了,宋代流传较广。明、清时期,花朝就不如宋代时那么热闹了,虽也有赏花、饮酒之类的活动,但多限于文人墨客。民间在此时期也仍有踏春、饮酒等活动,但多与上已节、寒食节、清明节有关,与花朝节渐疏。今天,洛阳花会、虞城花会等各种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已取代了古代的花朝节,古代的民俗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分养生(起 居)
按照八卦记时法,春分节气正处于八卦中的大壮卦。卦象为,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乾为天,所以称作雷天大壮。由卦象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为四阳二阴。说明阳气已十分强壮。此时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已长得强壮起来,包括细菌在这一季节也繁殖得很快。所以这时流行性传染病很多。又由于卦中还存有两个阴爻,所以天气还会有变冷的现象。春分交节的这几天,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上会有剧烈的变化,体弱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尤其是生太多孩子的妇女要注意,尽量少声色的刺激,不要过分忧郁。这段节气中春暖日和,当游园踏青,以掳带情,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
春天里来百花开,正是人们出门踏青的大好时光。脚踏青青草地,沐浴和煦阳光,阵阵花香袭人,怎能不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然而,春季踏青需防花毒,更不能因一度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有些人在花丛前待久了,会出现头昏脑胀,咽喉肿痛等症状。原来有些花会释放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废气,有的花粉含有毒碱,久与花伴会造成慢性中毒。所以这一季节中要了解哪些花草是有毒的,对养生保健很有意义。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在南方的一些山上,一到开春的时节,漫山遍野地开着红的,黄的杜鹃花。其中黄色杜鹃花中含有四环二苷类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脚麻木等症状。夜来香夜间停止光合作用时,夜来香会排出大量废气,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因而在晚上不应在夜来香花丛前久留。含羞草内含含羞草碱,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毛发脱落。郁金香的花中含有毒碱,人在这种花丛中待上2小时就会头昏脑胀,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毛发脱落。夹竹桃的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人体一旦接触到水仙花叶和花的汁液,可导致皮肤红肿;如果这种汁液不小心弄到眼睛里去,那么后果更为严重。水仙花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误食后会引起呕吐。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起昏眠等中毒症状。一品红全株有毒。一品红中的白色乳汁一旦接触皮肤,会使皮肤产生红肿等过敏症状,误食茎、叶有中毒死亡的危险。飞燕草整株有毒,其中以种子的毒性最大,主要含有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神经系统中毒,严重时可产生痉挛,甚至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万年青花叶内含有草酸和天门科素,误食后会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胃肠肿瘤,甚至伤害声带,使人变哑。虞美人整株有毒,尤其以果实的毒性最大,误食后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仙人鳖类植物刺内含有毒汁,人体被刺后,易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过敏症状。以上所述这些花草,我们在踏青游玩时,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在有毒的花草附近玩.更不要将这些花草拿在手中玩耍,轻免引起意外。
在此季节,暖湿气流活跃,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因此,阴雨天气较多。将居室安排得和事而有序,对身心的健康也很有益处。比如将客厅布置得温和舒畅,同室外的阴雨天气形成反差,又同风和日丽的天气相和谐;将卧室布置得温馨适意,室内的温度保持在14—16度之间,会给人一种温柔静谧的感觉;将书房的布置得明亮温和,空气清新,但又不湿气太重;饭厅注重色彩搭配,会唤起人的食欲;将阳台布置成一个“小花园”,鲜花绚丽,清香四溢,空气清新,悦人心目。这种营造出来的小气候既可以助人解除疲劳,又能使人心安神怡。
由于此季节病菌活跃,是传染病多发时期。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注意环境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卫生不仅仅指室内卫生,也包括室外的卫生,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于净。可以经常喷洒一些杀虫剂杀死病菌;家庭里保持干净和空气流通,餐具茶具天天洗,餐前最好是用开水将碗筷冲洗一下。厨房、卫生间的臭气要排除掉,减少空气污染。另外,调节好温湿度,室内摆放物品注意温湿度的调配。
此季节是一个使人情绪高涨的季节,人们都喜爱到户外去参加各种运动,只不过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应当有所选择地去活动。比如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不易做剧烈的运动;老年人与小孩最好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活动,以免被传染上疾病。早晨晨练不易太早,应选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锻炼为宜;运动量不易太大,应以刚出汗为度。避免不适当的运动而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加速人体某些器官损伤和生理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缩短人的生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便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由于在这个季节,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所以,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对于这些非感性疾病我们也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正如《素问·骨空论》中所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在情志、运动及饮食上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原则,对身体阴阳的平衡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杜绝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春分养生(运 动)
一、春分二月中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坐功: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治病: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呜、耳后肩糯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彀彀然不坚而痛,搔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上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进入春分时节,万物生长茂盛,机体的功能活动转向加强。本法以“春分”命名,正是顺应这一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春分时节锻炼,可于春分时开始,终至清明为止。春季在气候变化上以风气变化较大,在人体中以肝气变化较为突出,肝病较多见。文中所列本法主治病症虽较复杂,但不外乎肝经郁势,风邪侵入。肝与肾同居下焦,肝肾同源,肝病及肾,有耳聋、耳鸣等症。采用本功法锻炼,有利于对这些病症的防治。
具体方法:每日一点至五点时,盘腿静坐,运气调息,双手握拳头颈肩肘向后活动,用力做五、六次,牙齿叩动三十六次,深呼吸,津液人丹田九次,可治:腰肩酸麻、肺胃邪毒积蕴、眼珠发黄口发干,流鼻血,喉部痛,面部浮肿,嗓音哑,头闷,牙龈肿痛,目迷鼻塞及皮肤疙疮等症。
二、头部点按功
适应病症:头痛、头晕、偏头痛。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用左手大指点按左风池,由下往右前上方点按,按时两眼轻闭,点按1~2分钟。然后再用右手大指点按右风池,由下往左前上方点按,点按1~2分钟。然后两手食指伸直,指尖朝下,其余四指向手心回曲,两食指由前颌向头两侧掠按,至太阳穴处,正转6圈反转6圈为1次,共做6次。
三、胸部导引功
适应病症:治胸闷。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眼轻轻闭起来,膝盖微屈,安静的站立5分钟左右,然后意念想由两乳有两条腺往下沉流,到肚脐为止,连续想5分钟。
四、意念场疗功
适应病症:胆囊炎症。
具体方法: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却除心中杂念。两掌心相搓2分钟。两掌心照患处,距离身体约10厘米,每次照10~20分钟,默念消炎止痛,胆囊畅通。
五、循环归一功
适应病症:此功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十二经络气血畅通,代谢旺盛,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自然放松,两眼轻轻闭起来,左右手并拢合掌当胸。意念先集中于丹田,然后想膻中穴,左肩井,左曲池,左手外劳宫,左手中指尖,左手内劳宫,过渡到右手内劳宫,右手中指尖,右手外劳宫,右曲池,右肩井,膻中穴,中丹田,调动阴经、阳经十二经络,反复做三次,建立条件反射,沟通经络,重整气息,培养真元。
春分养生(饮 食)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食疗方:
1.酥炸月季花
配方:鲜月季花瓣100克,面粉400克,鸡蛋3个,牛奶200克,白糖100克,精盐一撮,色拉油50克,发酵粉适量。
做法:将鸡蛋清、蛋黄中加入糖、牛奶,搅匀后抖入面粉、油、盐及发酵粉,轻搅成面浆;蛋白用筷子搅打至起泡后兑入面浆。花瓣加糖渍半小时,和入面酱。汤勺舀面浆于五成热的油中炸酥。可做早、晚餐或点心食用。
此方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之功效,适用于血瘀之经期延长。月季花有活血调经之功效,可治肝郁不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腹胀痛,烦闷呕恶等症。
2.白菜绿豆芽饮
配方:白菜根茎头1个,绿豆芽30克。
做法:白菜根茎头洗净、切片;绿豆芽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烧煎煮15分钟,滤去渣,稍晾凉,装入罐中即成。
此饮早晚分服,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适用于带状疱疹,发热发痒较甚,或伴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
3.百合杏仁粥
配方:鲜百合50克(干品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1)将百合去皮,杏仁去尖,将粳米淘净,一同放锅中。(2)加水适量,以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熬煮至熟,加入白糖搅匀。
此粥早餐食用,可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安神之功效。适用于大叶肺炎后期,干咳无痰,虚烦少眠,口舌干燥等症。
4.首乌红枣鸡蛋汤
配方:何首乌24克,红枣12个,鸡蛋2个。
做法:(1)将首乌、红枣(去核)洗净。鸡蛋煮熟,去壳。(2)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30分钟,调味即可。随量饮用,亦可调入蜜糖服用。具有补养肝血之功效。
5.白烧鳝鱼
配方:鳝鱼500克,黄酒、葱白、生姜、食盐、胡椒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鳝鱼去骨及内脏,洗净切成寸段备用,锅内到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鳝鱼、葱、姜,略炒后加入黄酒、食盐、少量清水,小火烧至熟透撒入胡椒粉即成。
此方具有补虚损,止便血之功效。对于产后虚赢,痔疮出血,下痢脓血,脏腑耗损等症疗效甚好(无论用何种方法烹饪鳝鱼,都不可忘记佐以胡椒)。
6.大蒜烧茄子
配方:大蒜25克,茄子500克,葱、姜、淀粉、酱油、白糖、食盐、味精、植物油、清汤各适量。
做法:茄子去蒂洗净,剖成两瓣,在每瓣的表面上花成十字花刀,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块(不要切断)。葱、姜洗净切碎,大蒜洗净切成两瓣备用。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热时,将茄子逐个放入锅内翻炒见黄色时,再下入姜末、酱油、食盐、瓣及清汤,烧沸后,用文火闷10分钟,翻匀,撒入葱花,再用白糖、淀粉加水调成芡,收汁合匀,加入味精起锅即成。
此方具有凉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适用于便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紫斑等病症。本方取其茄子甘寒之特性,清血热、散瘀中肿、利水湿、止疼痛,佐以辛温之大蒜,可暖脾胃、行气滞、消征瘕、解邪毒。茄子中所富含的维生素D,能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小血管出血。
春分养生(药 品)
防春疯
春瘟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发生在春天的多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痄腮、风疹、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专家主张以非药物性的食物预防“春瘟”为好。现介绍几种非药物性食疗如下:
1.葱豉汤。葱白3株、豆豉10克,加两杯冷水用小火煎煮,煎至一杯水时止火,待稍凉后一次饮用。
2.参苏饮。人参、葛根、苏叶、前胡、云苓、姜半夏各15~20克,陈皮、桔梗、枳壳、木香、甘草各10~15克。加生姜3片、大枣3枚制成散剂、颗粒剂或丸剂,冲服、口服或稍煎沸后服均可。
3.荠菜代茶。取荠菜带根30克,每日5~6次,加水煮代茶饮,4~5天为一疗程,间隔几天再服一个疗程,可预防麻疹和“流脑”。
4.萝卜葱白饮。取鲜萝卜.切片加葱白煮水代茶。早晚各一次,连服4~5天为一疗程。若用生萝卜汁加糖,每日早中晚各一匙,预防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效果更佳。
5.鲜荸荠。荸荠15个削皮,用石膏15~30克煮水加入白糖每日l~2次。连服3~4天,对于预防流行性脑膜炎效果好,脾虚体弱者不宜久服。
6.绿豆60克,白菜心3个,将绿豆煮烂,再加入白菜心煮至熟吃,每日一剂,分2次吃,连服四天,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7.野菊花、金银花各6—10克,加水煎,流行季节以此代茶,连服一星期,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有一定预防效果。
外感风热
症状: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加减:鼻塞头骗明显,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马勃、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用法:水前服。一日两次。
小儿水痘验方
1.组成:苇根9克,桑叶5克,蝉蜕3克,薄荷1克,淡豆豉5克,山栀衣2克,金银花6克,连翘6克,紫地丁6克。
用法:水煎服。3岁左右儿童用量。
主治:水痘。症见水痘初起,发热,微痒。
加减:若水痘浑浊,周围紫红,可酌加板蓝根、蒲公英、生地等凉血解毒药。
2.组成:银花6~10克,连翘6~10克,六一散(包)6~10克,车前子6~10克,紫花地丁10~15克,黄花地丁10~15克。
用法:以上药水煎50~100毫升,分2~3次服,也可煎后外洗患部。
主治:小儿水痘,症见痘渗发于躯干、头面、四肢、掌足心、口腔和眼结膜,发热,伴咳嗽、流涕,咽部充血,腹泻,口腔溃疡,舌淡红苔薄或见白腻苔、舌红苔薄黄或苔黄腻黄燥而厚,见浮脉、浮数脉、洪数脉。
加减:瘙痒加蝉衣;发热无汗加荆芥、薄荷;烦热口渴加石膏,知母;痘疹根晕大而色赤如赤芍、丹皮;疹色深红加紫草;口舌生疮加黄连,生甘草;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而厚加生军或熟军;舌红津少加生地、麦冬。
3.组成:蒲公英6克,银花10克,紫地丁6克,连翘10克,黄芩5克,芦根10克,炒栀衣3克,薄荷2.4克,蝉蜕3克,木通3克,滑石10克,甘草3克。
主治:水痘出痘期。
春分养生(房事)
此节气春和景明,各种花卉已开放,大地上的一片生机,往往会勃发人的性欲。对于想生育的夫妇,此时不失为最好的时机。以色列医生内森·罗德沙恩斯基认为,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类受孕、怀孕和生育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春天是人类最佳的受孕季节。罗德沙恩斯基等科学家对650位试验人工受精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接受日照时间长短对受孕的成功比率以及胚胎的健康有直接关系。
罗德沙恩斯基医生指出,从季节方面比较,春天受孕成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夏天和冬天,秋天最低。其原因是春天正是白天明显变长、阳光充足的季节,妇女多晒太阳有助于受孕。
《养生延命录》中说:“人生俱舍五常,形去复同,而有尊卑贵贱者,皆由父母合八星阴阳,阴阳不得其时中也。不合宿,或得其时人中上也。不合宿,不得其时,则为凡夫矣。合宿交会者,非生子富贵,亦利已身,大吉之兆(八星者.室、参、井、鬼、柳、张、心、斗,在此星可以合阴阳,求子)。月二日、三日、五日、九日、二十日,此是王相生气日,交会各五倍,血气不伤,令人无病。仍以王相日,半夜后,鸡鸣前,徐徐弄玉泉,饮玉浆戏之。若合用春甲寅、乙卯、夏丙午、丁未,秋庚申、辛酉,冬壬子,癸亥,与上件月宿日合者,尤益佳。若欲求子,待女人月经绝后一日、三日、五日择中王相日,以气生时,夜半之后乃施精有子皆男,必有寿贤明。其王相日,谓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凡养生,要在于受精。若能一月再施精,一岁二十四气施精,皆得寿百二十岁。若加药饵,则可长生,所患人年少时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至老乃始知道,便以晚矣,病难养也。虽晚而能自保,犹得延年益寿若少壮而能行道者,仙可冀矣。”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在不生育的情况下,应当交而不泄,才符合养生法则。在欲得子的情况下,应选择良辰吉日,这样不但对夫妇双方有好处,对将来的孩子也有益处。文中说春天的甲寅与乙卯日是吉日,另外每月的初二、初三、初五、初九和二十日也是吉日,欲得子的夫妇其实不妨按此说法一试,即使不是真的,也可图个吉利。不过,古人交合是很看重这些吉日的。
欲得子女的夫妇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要应当在双方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中交合,一
般来说会使将来的孩子身体健康,聪明伶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