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重视生命价值的宗教。有的宗教把人世比作苦海,人生是在苦海中挣扎,引导苦难者把对幸福的向往寄托于彼岸天国,企望灵魂得救、来生幸福或进入永远极乐的境地。而道教则认为能生活在现实世界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最痛苦的。因而它主张乐生、重生,为生存而斗争,鼓励人们不屈服于天命,要循道修炼性命,争取延年益寿,最高理想是长生久视。这种重视生命价值的教义,也是道教一大特点。傅勤家在《中国道教史》中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尘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猛何如耶?”
道教之仙道,本为战国时代的方仙家之遗绪,道教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继承并拓展了其对长生久视的追求,重视生命价值,强调仙道贵生,热情寻求能够使人长寿的方法和技术,构建了所谓道功道术的体系。从理论上讲,道教强调生道合一、形神相须,欲长生则必须安神固形,以性功修性、命功炼形。其炼养之术有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饵、辟谷、存思、导引、守一、动功等等。俗话说,道寓于术、以道统术,道教把古代社会的早期科技,特别是养生、健生术皆融摄进来,加以神秘主义性质的解释与发挥。从而使术从属于其道,即以其义理驾驭其方法与众术。故而显现出道教义理有道寓于术、术含道理,两者整合为一体的特征。冯友兰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均认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太反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便正是注意到《道藏》中包含有十分丰富和珍贵的古代科技资料而引发产生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