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丹功修炼 > 正文
  • 气功流派简说——儒家功

  • 来源:中医培训网 作者: 时间:2008-04-28 09:56:57
  • 核心提示:  儒家功是我国儒家学者及其信徒所修习的功法。儒家功主要载于孔子的《论语》、孟柯的《孟子》、荀况的《荀子》等儒家文献之中。  儒家功的最大特点是将正常的社会生活、道德修养与练功融为一体,练功的目的也不像

      儒家功是我国儒家学者及其信徒所修习的功法。儒家功主要载于孔子的《论语》、孟柯的《孟子》、荀况的《荀子》等儒家文献之中。

      儒家功的最大特点是将正常的社会生活、道德修养与练功融为一体,练功的目的也不像佛家、道家为了出世,而是更积极地入世和更好地治国。“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则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大学》)若按佛家的看法,儒家功尚未脱出“我执”的巢臼。

      儒家功较简单,以守静的心斋、坐忘为代表。孔子的弟子颜回问他什么是心斋,孔子回答:“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神),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可见孔子的心斋就是通过意念专一,呼吸细长,耳之不闻,唯心能觉,进而神气合一,进入清静纯一的境界。孔子还认为,心斋之类的功法是修身的关键,这类功法不但可以使人不出户而知天下,还能使人长寿。基于这种认识,孔子在任何环境中都要求自己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史记·孔子家史》载,孔子63岁时,曾两度被鲁国驱逐。到了宋国,司马桓砍倒大树威胁他;到卫国又被错抓进监狱;在陈蔡之间被楚军团团围困“七日不火食”,饿得他那些弟子爬不起来,而孔予却安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儒家另一位大师孟轲继承了孔子守静的理论,同时又提出内观养心养气的功法。孟轲把这种功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求放心或存夜气。求放心就是把为外物迷惑的心收拾起来,养夜气是把人的午夜至平旦尚未与外界事物接交能量时的清明之气存养起来,孟轲认为这是保养真气的有效方法。第二阶段是思诚和养浩然之气。思诚就是悟道,至于养浩然之气,即一种“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的宇宙元气。

      孔孟以后的儒子大都继承了先圣静坐的功法,特别是宋代的理学家们,视静坐同读书做学问同样重要。然而,严格地说,儒家的静坐并没有具体的理论和功法,直到明代儒士高攀龙参改程朱之说,同时参考佛道二家功法,经过长期探索,才总结出一套静坐理论。关于静坐方法,高攀龙说:“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默默静坐。”可见高攀龙的这种儒家静坐法,虽然平淡朴实和纯正,仍是一种大众静坐法,一种初级功。而就其功力看,儒家后人中,恐怕无人能超过孔子。就此而言,儒家功没有独辟蹊径也许是注重入世而较少出世的缘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