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快乐胜于良药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06 11:53:48
  • 核心提示: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能舒畅情志、调理脏腑、通行血脉,就如《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简而言之,“角&rdqu

    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能舒畅情志、调理脏腑、通行血脉,就如《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简而言之,“角”音似“木”的生发,入肝;“徵”音似“火”的热烈,入心;“宫”音似“土”的厚重,入脾;“商”音似“金”的清肃,入肺;“羽”音似“水”的润下,入肾。利用音乐的这一性质,针对不同的脏腑功能失常,可以用相应的音乐进行纠治,这就是中医的“音乐疗法”。

    比较而言,被称为“医家之宗,奉生之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过五行规律,将角徵宫商羽、呼笑歌哭呻等音乐和声音纳入五脏系统,详细阐释了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然而,在这本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却只有十三首。从药物来说,即使将药食同用的秫米、赤小豆、薏米、酒等计入,加上半夏、乌贼骨、泽泻、生铁落、蜀椒、干姜、白术、茜草等,也仅有二十余味药物,远远少于东汉时《神农本草经》中365味药物的数量。这至少说明,《黄帝内经》所处的时代,对音乐的运用比药物应用更加系统和深刻。

    当然,通过同样的机理,音乐在养生领域运用比药物更加深广。《荀子·乐论》中言:“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可见,通过弹奏或欣赏积极向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调理人之身心,维护健康,却病延年。古人由于教育方式与今人不同,其从小必习“乐”,于此受益尤多,因乐消病、因乐得寿的例子不胜枚举。较著名者如欧阳修,他极其钟爱音乐养生,尤爱古琴,一生与琴为伴。在他晚年身体衰老、琐事缠身、政见难抒之时,是音乐,帮他“离苦得乐”,令其生活中充满了情趣,甚至治好了他多年中指拘挛的旧病。故而他在《江上弹琴》一诗中咏道:“境寂听愈真,弦舒心已平。用兹有道器,寄此无景情。”

    要行音乐养生,则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用心去听,一面听一面进行联想或想象。同时要根据音乐的作用机理,恰当选择乐曲,一般推荐中国古典音乐,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其中,角调式音乐如《胡笳十八拍》;徵调式音乐如《喜洋洋》、《步步高》;宫调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商调式音乐如《将军令》、《潇湘水云》;羽调式音乐如《乌夜啼》、《稚朝飞》,好养生者可依喜好而用之。

    总之,对于养生而言,正如著名医家石天基《却病歌》云:“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真的是,却病延年,乐先于药;音乐养生,有胜服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