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菜根谭〉教给的养生智慧

  • 来源:中华养生保健 作者: 时间:2008-04-02 08:39:03
  • 核心提示:【原文】 前集O十二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释义】 对于眼前,应该持心宽大,无论贤愚不屑,一视同仁,就不会引起他人的不平之鸣了。对于死后留给世人的惠泽要流传

    【原文】

        前集O十二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释义】

      对于眼前,应该持心宽大,无论贤愚不屑,一视同仁,就不会引起他人的不平之鸣了。对于死后留给世人的惠泽要流传得久,让人觉得没有匮乏之感。

        现代人似乎越来越不计较身后之名了,有些人还把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当成处世格言来信奉,这是过重的功利心所致。他们不懂得无论是修学还是创业,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古人对名节的重视心理。当然,时代变化了,具体内容也发生了迁移,其内涵却是亘古不移的。平时读历史,每读到伯夷、叔齐的故事,总为他们二人的人生态度感到遗憾,他们的行为是与历史的车轮相悖而行的,然而很少会有人说

    他们是迂腐的。人们总是对他们充满崇敬的心理。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年龄大了以后,就对长子伯夷说:‘‘我的年岁已经很大了,恐怕再活不了多久了。我死后,你就辅助你的弟弟叔齐继位吧。

        孤竹君死了以后,叔齐拒绝接受王位,说:虽然父亲有指示,但按礼数,应由长子一我的哥哥伯夷继位。伯夷也不肯。后来叔齐和伯夷一齐逃走了。二人准备去投奔西周.

        到了西周,二人逢着正要讨伐商纣王的周武王,

    于是,跪在马前力阻道:“您父亲刚去世,就动干戈出征,是不孝的举动。况且,您是做为臣子去征伐君,这是不忠的。”部下要杀掉他们,姜尚说:“他们是仁义的,就由他们去吧。”

        武王平定殷商之后,伯夷、叔齐以住在周地为耻,离开周室,到了首阳山。他们决定不再吃周朝的饭食,只在山上采薇菜充饥。不久,双双饿死在山上。两人的行为虽然是不合时势的,然而他们对死后之的重视却赢得了千古赞叹。

        【养生提示】

        以下出自《老老恒言》卷二省心。.

        身后之定论,与生前之物议,己所不及闻、不及知,同也。然一息尚存,必无愿人毁己者,身后亦犹是耳。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非务名也,常把一字着想,则举动自能检饬,不至毁来;否即年至期颐,得遂考终,亦与草木同腐。((道德经》日:  死而不亡者:寿!谓寿不徒在乎年也。

        无论是死后最终的定论,还是生前众人对自己的议论,只要是自己没有听到或没看到的,其实无论是好是坏都是一样的。然而,只要一息尚存,谁也不愿看到别人诋毁自己,这在身后之事也是一样。所以,君子痛恨一辈子与名望不相对应,这并不是在追求“名”。平时经常把一个“名”字放在心上,则自然能够谨慎从事,防止诋毁的产生。否则即使年至百岁,也只不过与草木一起腐坏。《道德经》中说:“死而不亡者:寿。”意思就是高寿不仅仅在于年龄。

        【原文】

        前集O十三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释义】   

        遇到狭窄的小道,自己停留一步,让别人先行,对于美味的东西,分成份与大家吃,这样的谦让之道是做人处世的安乐法门。

        谦的要求,其实是儒家仁者达人观念的反映。人的修学经过为己之学的规范,还要进一步到成人之学,也是内圣外王的一个过程。对于做人的原则,孔子从待人接物的角度提出了五点。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邯日货篇》)

        儒家认为,做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应实行恕道。在面对问题时,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设身处地的多为别人着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能如此,也是君子谦谦有修为的表现。

        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下》)

        大意是,孟子说:君子有三样乐趣,而统一天下并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一乐;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这是二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教育他们,这是三乐。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提倡孝悌的伦理道德规范尤其必要。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与他人相处首先应该做到的,是的基础。一个在家对父母都不尊敬的人,在社会上与别人打交道,也必是貌合神离的,很难有诚可言。

        【养生提示】

        讲一个用《孝经》来治病的故事。

        南朝吴郡的顾欢,是当时著名的医生和养生学家,喜好道学,隐居于会稽山的白石村。一天,村里有一家请他上门看病。顾欢问这家的仆人:你家主人是怎么得的病?”仆人答道:我家主人前些天和老母生气,中了邪风,得了胸口闷痛之症。顾欢素闻这家主人恃富凌人,狎妓酗酒,尤其是对父母不孝,是远近闻名的不孝逆子,就对仆童说:你家主人家中可藏有((孝经》?”仆人答.有。顾欢说:你们家主人的病,不必用药,只须将《孝经》放在枕边,让他斋戒沐浴,恭敬拜读,早晚三次,就如同服药一样,不可疏忽马虎,如此坚持一个月,差不多就可以好了。”仆人回去向家主报告了顾欢的说法。

        这人知道顾欢医道精深,是当世华佗,不敢怠慢。每日按照顾欢的讲法拜读((孝经》。一个多月,不但病症全无,而且人也变了,孝敬老母,不再为非作歹。他去拜谢顾欢,顾欢说:善祛恶,正胜邪呀,所以((孝经》也能治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