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中华养生理论·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8-03 08:10:08
  • 核心提示:  天人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天人关系”,实质上指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古代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中大多数人都阆蛴谌衔擞胩斓赝蛭镏洌嬖谧乓恢制毡榈
      天人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天人关系”,实质上指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古代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中大多数人都阆蛴谌衔擞胩斓赝蛭镏洌嬖谧乓恢制毡榈牧岛拖嗷プ饔霉叵怠?

      哲学领域关于天人关系的见解势必会对传统养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养生学直接以人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则在于传统养生文化是以古代哲学作为自己的深厚底蕴。

      早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奠基作《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所谓“人与天地相参”强调的正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这种统一关系在传统养生文化中,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充分印证:

      人体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存在同步关系。《灵枢》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人体的与自然万物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俞琰《周易同契发挥》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人身法天象地,悉与天地造化同途。

      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构成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正强调了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

      考察中国养生文化史可以发现,“天人相应”的观念几乎渗透到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是古代养生家探讨人体奥秘的理论武器。俞琰在《周易参同契发挥》中就提出:“古之修丹者,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中以稽于人心;于是虚吾心,运吾神,回天关,转地轴,上应河汉之昭回,下应海潮之升降,天地虽大,造化虽妙,而其日月星辰之著明,五行八卦之环列,皆为吾摄入一身之中,或为吾之鼎器,或为吾之药物,或为吾之火候。反身而观,三才(日、月、星)皆备于我,盖未尝外吾身而求之他也。”

      其次,“天人相应”的观念为传统养生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养生理论中,阴阳五行学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这种学说的产生,恰恰是以“天人相应”的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依据的。所谓“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营养一身”,实质上正是“天人相应”哲学理论在人体阴阳学说中的具体展现。阴阳学说如此,五行理论更不例外。

      《素问·天元纪大论》则讲得更为透彻:“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

      复次,“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是传统养生方法创立的认识论基础。以气功养生法为例,它的产生和完善显然与“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息息相关。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称:“夫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二气则运行乎其中,一升一降,往来不穷,犹橐龠也。人受冲和之气,生于天地间,与天地初无二体,若能悟天地之妙,此心冲虚湛寂,自然一气周流于上下,开则气出,阖则气入,气出则如地气之上升,气入则如天气之下降,自可与天地同其长久。”

      总之,“天人相应”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赖以生成的理论基础。把握住了它,就不啻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养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