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修身养性

  • 来源:  《中国医药报》 作者:徐文兵 时间:2007-05-19 11:12:25
  • 核心提示: 中医的生命观首先是贵生,认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千金难买。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可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当权者为了统治的需要,推行的是儒家
        中医的生命观首先是贵生,认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千金难买。隋唐时期伟
    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
    至重,贵比千金”。可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当权者为了统治的需要,推行的是儒
    家的“轻生说”。孔子说过:“渴死不饮盗泉水,饿死不吃嗟来之食。”孟子说: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朱熹说过:
    “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外国的裴多菲也是一样,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
    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人们自幼在这种观念的浸淫下,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轻生、贱生的价值观,用
    生命去博取功名、利禄、道义、理想。有的是至死不悟,有的是临死方悔,但为
    时已晚。正如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描述的那样:“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
    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
    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
    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就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
    活得精彩。
      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寿命,中医称之为天年。按照古人的规矩,60岁为寿,活
    不过60都算夭折。80岁为中寿,120岁为长寿。活到了120岁才算是尽其天年。
      生命的质表现在身体上,首先是身全。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用进废退,
    留下的都是有用的。认为某些器官没用,是科学的局限,人类的无知。现代科技
    发达了,阑尾、扁桃体、胆囊、子宫、脾、胃、睾丸、阴茎、肾,几乎没有不能
    切的。事急病危的时候,不得不做。但根源在于不知预防,不知养生。最终只好
    降低生活品质,抱残守缺,以求存活时间。
      其次是体健。徒有完整的身体,却没有健全的功能和力量,叫做废或痿。最
    典型的就是阳痿,徒有其具,未尽其用。女性的不孕症也叫阴痿,徒有卵巢不能
    产排卵,徒有子宫不能养育。有的人胃肠动力不足,吃了不消化,导致积食宿便。
    这其实就是中医的气虚状态。
      第三是身无病苦。除了身全体健,还要脏腑结构、功能关系和顺协调。很多
    人活得很痛苦,但是体检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其实就是无形的关系出了
    问题。就像一个篮球队,五个队员各个强健,但总是输球,问题就在于队员之间
    的关系配合出了问题。
      第四就是尽其天年,无疾而终,安详去世。很多人在痛苦中煎熬,生不如死。
    现在人们在讨论安乐死的问题,在争论是否让医生终结患者的生命。早干吗去了?
      生命的质表现在心理层面,首先是足欲,也就是欲望的满足。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应该首先得到满足。饮食的目的首先在于充饥解渴,补充营养和体力;
    其次在满足心理需要,这时的饮食要精致、少量、有滋有味、有情调有氛围,成
    为一种精神享受。性交的目的本来是为了繁衍后代,但是掌握适度就是人生最美
    好的享受,有益身心健康长寿。禁欲和纵欲的结果,都是灭绝人性,导致痛苦和
    夭折。中医揭示了其中变化规律,总结出了“七损八益”,值得人们去学习掌握,
    在禁欲和纵欲之间找到平衡。
      生命的质表现在心理层面,其次是满意,也就是意愿的实现。人在出生以后
    接受后天的教化,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树立了理想、信念。如果能够实现理想,
    达到目的的话,也算是完美。问题在于,很多人受的教育属于邪教,或者是不切
    实践,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一生为之而奋斗,除了短命,还会很痛苦。比如
    有的人从小就被灌输仇恨教育,以做人肉炸弹为荣。有的人受金钱万能教育,一
    辈子做金钱的奴隶。有的为了“建功立业”,不惜割舍亲情。
      生命的质的最高层次是称心。这是情欲和精神的满足。这些人有自知之明,
    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为别人的毁誉所动,追求精神的愉悦和自由。《黄帝内
    经·上古天真论》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
    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
    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
    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
    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违也。”
      文/徐文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