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百姓养生经 > 正文
  • 梳发通畅百脉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杨峰 时间:2013-04-16 17:15:00
  • 核心提示: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来梳头,称为“栉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来梳头,称为“栉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发中竟长出许多黑发来。他高兴得顿生灵感,写下了许多以梳发为题的诗句。如“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醒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唐代医家孙思邈善于养生,正因他坚持“发宜常梳”,荣登百余岁寿域。清朝的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是让太监为她边梳发边按摩,这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满头秀发,老而不衰。         
        梳发升阳,百脉顺畅。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百会、四神聪、上星、通天、眉冲、太阳、率谷、印堂、玉枕、风池、哑门、医明等近50个穴位;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字形”的形态规律。梳头时按摩这些穴位,加强头皮经络系统与全身各器官部位之间的沟通,促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阴阳和谐,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清心醒目,开窍宁神,平肝熄风的功效。《诸病源候论•寄生方》说:“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可见,经常梳理头发具有升发阳气、通畅百脉、祛病强身的作用。
        祛风明目,健脑怡神。明代《摄生要录》中说:“发多梳,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焦氏类林》中说:“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名为‘神仙洗头法。”《圣济总录•神仙导引》说:“梳欲得多,多则去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研究表明,梳头时梳齿与头发的频繁接触摩擦,头皮末梢神经受到剌激后可产生电感应,通过大脑皮层,使头部神经得到舒展和松弛,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和增强对头皮及脑细胞的血氧供应,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脑功能,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从而延缓了大脑的衰老。坚持梳头对预防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等病大有裨益。
        疏通血脉,消除头痛。中医认为疼痛的机理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而梳头能通络活血。《摄生要录》中说:“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疏通血脉,散风湿。”当头皮受到梳摩的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流,可直透皮肤到达骨膜,解除血管痉孪,血流通畅而疼痛顿失。对肌肉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头痛,梳头可起到良好疗效。
        日梳百遍,秀发飘逸。《黄帝内经》中有“一日三篦,发须稠密”之名言;《养生方》中说,梳头具有“发不落而生”和“头不白”的奇效。研究表明,头皮层下面有一个神奇的造发系统,每一层组织不断地吸取营养和氧气来支持头发的生长。梳头时的温和刺激,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满足头皮及毛发的血氧需求,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头发变得乌黑光润。
        因此,我们都应养成天天梳头的好习惯。以指梳发时,十指微屈,从额前至枕后,从颞部至头顶,每回100次。用牛角或桃木梳子,由前额向后梳,用力适中,动作要缓慢柔和,2分钟内梳100次为一回,每天早晨梳2~5回,下午或傍晚再梳一次,以头皮有热、胀、麻感为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