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逾八包,步履稳健,自觉五脏六腑功能良好,唯板牙缺损数枚,仍可以进行咀嚼。青年时期有咯血痼疾,时作时止,先不知为肺结核,至40岁拍片时提示“右上肺纤维化,由于瘢痕收缩,形成支气管扩张”。咯血间断发作历时半个多世纪。有鉴于此,故喜读《千金方》养性篇,坚信《内经》之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并身体力行,坚持不懈,总结出养生六句18字经验。
节饮食:病多从口入,《内经》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过饥损脾,过饱伤胃,过食辛辣伤津生火,过食生冷滞气生寒。各种饮食都富有营养,不仅只是山珍海味,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脾胃的饮食。如我就爱吃粗粮、杂粮和素食,注意卫生,节制饮食,防止病从口入。
慎起居:老年人气虚体弱,衣着要适寒温之变化,时时预防虚邪贼风的侵袭。我至老年喜暖畏寒,冬季必着重裘,外出必戴口罩。喜卧硬板床,用鸭绒加厚棉垫取暖,不睡“席梦思”,不用电热毯。居处要明朗,空气需流通,室内宜雅素洁静,避免风寒暑湿和噪音的干扰。
胸开朗:我生性坦率,有话就说,有思就发,一发而止,从不郁闷胸中。处事接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然海阔天空。尊重人才,而不嫉妒。有比我高明者,就虚心学习。常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缺点过失,在所难免。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勿汲汲于所欲,勿恫t且怀忿恨”。一切烦恼,自然消失。
轻得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有生死,事有得失,得勿过喜,失勿过忧,勿耿耿于怀,多泰然自安。老子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殊是发人深省。
爱活动:生命在于运动。我喜练太极拳,调气血,强筋骨。风和日丽的晨曦,快步游乐于花丛之中,吐故纳新,吸取新鲜空气,令汗微出,排出污垢,一身轻快。喜登山旅游,与晚辈谈天说地,玩扑克、下象棋,既是娱乐活动,又检验了智力。多参加社会活动,指点江山,谈笑风生,借以抒发感情。
有劳逸:生活就是劳动,健康人精力充沛,今天有今天的精力,明天有明天的精力,今天的精力今天用,不能移到明天。但不可过于疲劳,先哲早有五劳七伤之忌,否则伤筋、损目、劳神、脱肉、弱骨。因此,要劳逸结合,才能获得甜美的休息。
我的视力很好,借助150度的眼镜可写蝇头小字。夜间看书、写文章,未感视力疲劳。洗脸不用肥皂,少吃葱蒜、韭菜和辣椒,对眼睛也有好处。
我记忆力有所减退,但不是大减,仍然停留在40岁的阶段。健脑安神,不在于吃滋补药品,而在于保持充足睡眠。耄耋之年,肾精衰少,更应节欲,“若要记性好,固精多补脑”。“若要脑力好,午睡不可少”,这也是我的亲身体会。
我的饮食有两多和四少。两多为粗粮多,青菜素食多;四少为少吃辛辣(不生热损目),少吃肥肉(不增高血脂),少赴酒宴(不增加胃肠负担),少吃杂点(不打乱肠胃消化秩序)。所以虽然年老,脾胃消化功能很好。
我的保健食品是牛奶和鸡蛋。牛奶养心肺、润皮肤、通大便;鸡蛋养心神、安五脏、益气血。每天早餐牛奶2两,鸡蛋2枚。我能延缓衰老,此二味大有裨益,可能是个人体质需要吧。
我青年时有吸烟饮酒的习惯,后因咯血时作,早已烟酒不尝。我爱喝清茶,尤其是清明新茶,味甘微寒,清香浓郁,解酒除垢,提神明目,但不喜用保温杯贮茶,因长时焖煮,失去本味。所以现在我是不吸烟,少饮酒,多喝茶。
我还有个非常特殊的习惯是排便。每日大便3次。前人云:“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如大便l-2次,则见火热内结,须服清泻药物,或恣饮绿豆汤才能调息。
我有四个不死不止的观念,即“学习不死不止,看病不死不止,传带不死不止,写作不死不止”。老有所事,老有所为,岂可虚度光阴。我决心振奋精神,不断创新,把丰富的经验奉献给人民,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告慰人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