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06年,我国青蒿素产品出口出现结构性变化,全年出口总额 达到了3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 13.57%。其中,高附加值产品青蒿素制 剂的出口达到了2857.6万美元,同比 增长38.90%,而原料性产品青蔷草和 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均呈现大幅下降趋 势,出口额分别为8.4万美元和435.7 万美元,同比下降87.62%和44.29%。
从出口市场看,由于非洲是世界最 大的疟疾发病区,疟疾年死亡人数近300万,因此非洲是我国青蒿素制剂出口最多的地区, 年出口额为1473.8万美元,占我国青蒿素制剂出口总额的 51.57%。亚洲的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是 疟疾的高发地区,抗疟药需求量较大。
去年,亚洲成为我国青蒿素制剂的第二 大出口市场,出口额为732.9 万美元,占我国该类制剂出口总额的25.64%。
去年,受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出口一改2005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出口单价由681.88美元/千克下跌至518.09美元/千克,出口额也一路下滑至435.7万美元,同比下降44.28%。2006年,亚洲取代欧洲成为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额为276.5万美元,占我国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63.47%,同比增长45.46%;
对欧洲的出口由2005年的591.8万美元下降至148.9万美元,降幅为74.84%。
受国家政策导向和我国青蒿素提取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去年我国青蒿草出口狂跌,出口额仅为8.4万美元,同比下跌87-62%。日本成为我国青蒿草出口韵最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值的80.86%,韩国和美国位列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青蒿素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出口企业竞争力弱。去年,我国共有59家企业经营青蒿素制剂出口,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6家,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8家。经营青蒿素原料药出口的企业共有21家,多数企业出口额没有超过10万美元。许多企业的产品没有注册,缺乏自主品牌,同时产品销售也受制于跨国制药公司。其次是售假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各国行政管理对接之间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假药非法贸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