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瑞士出口的渠道和可能性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6:25
核心提示:一、中药对瑞士出口的前提 1、市场容量 瑞士人口数量虽少,但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险体系非常发达,作为一个高工资、高福利的国家,瑞士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开支相对很高,且20年来一直持续上升。(1996年,瑞士全国医疗卫生总支
一、中药对瑞士出口的前提
1、市场容量
瑞士人口数量虽少,但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险体系非常发达,作为一个高工资、高福利的国家,瑞士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开支相对很高,且20年来一直持续上升。(1996年,瑞士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为369,59亿瑞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比1970年上升5个百分点,人均支出3500美元左右。)
瑞士人口老龄化严重(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5%),多数老年人生活优裕富足,平稳安宁地颐养天年《男性平均寿命76.2岁,女性平均寿命83.3岁),因此,除一般的治疗性药物外,对各类保健性药物有着长期稳定的需求。
瑞士本身是一个医药生产大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医药化学技术和诺华、罗氏等著名医药化工生产企业。但因企业数量不多,药品种类相对集中于特定领域,如抗病毒药、呼吸系统疾病药物、头孢类抗生素、皮肤病药、骨科病药、心血管病药等等。这些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导向是出口,而瑞土市场上外国进口药占据着很大比例,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产品。
2.市场前景
在现代医药化学诞生之前,药草亦是欧洲人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期。近年来,在全世界“回归自然”的浪潮中,西方人更是将使用天然药品、食品引为时尚,蔚然成风。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的多次报告中,均强调了各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并特别阐明天然药用植物的安全性和优良效果。随着东西方文化、科学交流的增多,中药的疗效已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认同。例如在瑞士,人们对人参已不感陌生:包括制药业巨子罗氏公司在内的数家瑞士制药企业均已研制生产出人参胶囊,市场销售情况良好。零售企业米格罗公司在其免费公众教育课程中,亦曾开设关于中国哲学、医药、气功的讲座,深受瑞士人欢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9年,瑞土就诞生了“瑞士针灸及中医协会”。该协会由瑞士一批对中国传统医学感兴趣的医药界人士发起和组织,目的在于研究和推广中国医术、针灸等。发展至今,该协会已有180名个人会员,
包括医生、牙医、药剂师等。另外,在瑞士的数家药店中,已有中药在长期销售。
3.产品价格
瑞士物价总水平高,药品亦不例外,相同品质同类西药的售价通常比中国市场上高出数倍。(经向有关专家咨询,假定一种正式注册的中药饮剂1 0管装一盒,在瑞士市场上售价定在20瑞郎,约合13美元/盒并不为高——以上仅为虚拟估价,以供参考。)所以,中国药品一旦进入瑞士市场,将可望获得充足的利润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对瑞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二、中药在瑞士注册的意义
据悉,美国FDA近期已批准了数种中药注册。在与瑞士专家谈及这一情况时,他们都认为:这对中药在瑞士注册是“决定性”的。
近年来,欧美国家为统一标准,方便药品注册,美国、欧盟、瑞士已将药品注册资料要求、表格样式等统一起来,通用有关国际组织的标准格式。在其中一国注册并获通过的资料可在它国注册时应用并可得到认可。当然,各国的具体要求不完全一样,但大同小异。例如,一种在美国FDA注册成功的药品在瑞士注册时,其原有申请材料的90%或更大部分可以重复使用(甚至可用英语而无须翻译成德、法语);仅很小一部分需根据瑞土要求重新准备。在药品注册上,虽然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但与欧盟要求完全接轨,无更多障碍。
这一点使我们在研究中药在瑞注册的步骤时可以产生双向性的考虑:一是将已在其它欧美国家注册的药种再拿到瑞士注册,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注册时间和费用;二是将一种未在欧美注册过的新药在瑞士注册,注册成功后所带采的效益除在瑞士本国市场销售收益外,还包括今后再在欧美其它国家注册时所节省的时间和费用。特别是瑞士本国市场小,因此与其它一些国家(如美国)相比,瑞士的药品注册费用还要低不少。
另外,瑞士医药技术发达,产品素以标准严格、安全性高著称。如果一种中药能通过瑞士的严格标准而成功注册,今后在它国注册时,这一因素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它国专家的判断,注册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摘自《中医药现代化》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