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桑椹子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果穗。经过我多年的临床应用和观察,觉得颇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现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我个人的设想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对于儿童来说,现在已经公认:不少儿童由于
桑椹子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果穗。经过我多年的临床应用和观察,觉得颇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现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我个人的设想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对于儿童来说,现在已经公认:不少儿童由于锰和锌的缺乏,造成智力发育迟缓,从而伴随学习能力降低,迟钝和嗜睡。而天然果实桑椹子中含有丰富的锰。对纠正智力降低有重大意义。
桑椹子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能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见人卫版《本草纲目》36卷,第2067页)。其中提到“令人聪明”与现代人认识到桑椹子具有开发智力功效,古今不谋而合。现代在儿童中表现有缺锌的情况,更是众所周知。由于锌的缺乏,不仅影响智力,而且还影响正常的食欲。白术含有丰富的锌。历来中医都用白术益气健脾,确有功效。所以,桑椹与白术配伍应用颇相宜。
(二)对于老年人来说,桑椹子有预防动脉硬化作用。动物实验结果已经证明:锰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例如在使用缺锰的饲料喂养的动物中,动脉硬化发病率比较高,而补充足够量锰的动物,就没有出现动脉硬化症。
由上可见进一步重视和开发桑椹子是非常有意义的。
开发的项目可以是(一)桑椹露;(二)桑椹不醉酒;(三)配二至丸,制成桑椹二至丸.。
附参考文献:
现已清楚,桑椹子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l、B2,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Linoeicacid)和少量的硬脂酸、油酸等组成。并富含微量元素锰。
(1)《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2)《本草衍义》:“微凉”。
(3)《滇南本草》:“甘酸”。
[归经]人肝、肾经。
(1)《本草从新》:“入肾”。
(2)《本草撮要》:“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1)《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2)《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3)《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
(4)《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5)《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6)《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7)《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8)《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9)《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
(10)《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生啖或浸酒。外用:浸水洗
(宜忌]《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泻者勿服”。
[选方]
(1)治心肾衰弱不寐,或习惯性便秘:鲜桑椹一至二两。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2)治瘰疬:文武实,黑熟者二斗许,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汤点一匙,日三服。(《素问病机保命集》文武集)
(3)治阴虚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濒湖集简方》)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阴,益阴故利五脏。阴不足则关节之血气不行,血生津满,阴气长盛,则不饥而气自通矣。热退阴生,则肝心无火,故魂安而神自清宁,神清则聪明内发,阴复则变白不老。甘寒除热,故解中酒毒。性寒而下行利水,故利水气而消肿。”
(2)《本草述》:“乌椹益阴气便益阴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阴血,还以行水,风与血同脏,阴血益则风自息。”
(3)《本经逢原》:“《本经》桑根白皮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爽云《本经》言桑甚详,独遗椹。即濒湖之博识,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误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鲜采用,惟万寿酒用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