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葛根为豆科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大豆黄酮(Daidzein)、大豆黄酮甙(Daidzin)等。其干粉名葛粉,其花名葛花,皆入药用。性味甘平,大多将其
葛根为豆科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大豆黄酮(Daidzein)、大豆黄酮甙(Daidzin)等。其干粉名葛粉,其花名葛花,皆入药用。性味甘平,大多将其列入辛凉解表项内。本药首先记载于《神农本革经》一书,谓主治“诸痹”。“痹证”概念较为广泛。包括血脉肌肉各种病变的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不仁不用,关节活动障碍等等。张仲景《伤寒论》中指出,可用葛根汤治疗项背紧痛等症候。《金匮要略》中提到葛根汤适应症,有“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其所指可能相当于脑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
近年来,葛根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实践证实:葛根对高血压病人的“项背紧痛”症状疗效很好。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观察试治170例心绞痛患者,在不断调整剂量及改进剂型后,有效率达90.3%。葛根总黄酮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有效率达73%。实验结果表明,葛根对血压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药物所致的升压及降压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加心肌对氧的利用率,但对心肌的耗氧量并无改变。葛根的酒浸膏,能增加脑血流量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其所含大豆黄酮甙和葛根素有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在广泛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过程中,如何扩大其适应范围及进行更合理的配伍,尤其是怎样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本文根据古代医籍及近代报道,初步提出若干探讨线索,以供参考。
(一)关于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急症的问题
临床资料表明,葛根降压作用不甚明显,但有较好的缓解高血压病人“项紧”等症状的作用。高血压病早期,一般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等症葛根纹对其中头痛而兼项背紧痛者,有较好的疗效。故对高血压病人之头痛者.要作具体分析,不管有无项背紧痛,一律使用葛根.疗效不会冀意:历代中医文献,如唐《千金要方》介绍了不少治疗类似高血压或中风等病的包括葛根在内的方剂,但都分别配用各种不同药味.以适应病情。《千金要方》葛根汤、四石汤,以及其后的葛根续命汤(葛根、桂枝、黄芩、防风、麻黄、杏仁、川芎、白芍、人参、甘草、防己、附子)主治范围有:“眩晕困顿,气息迫急,瘈疭闷满(手足或肌肉的拘挛、颤抖及心胸不适)或卒中风,口噤,不知人”等病症,颇似高血压病或脑血管急症。各方配伍时,都考虑到病情夹有内热、风证、血虚、气虚等不同情况,配用不同药物。近年来,我们自己的初步实践证明,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对若干脑动脉供血不足者,葛根与羌活并用,疗效似乎更好。
(二)关于治疗冠心病的问题
近年研究认为,冠心病是个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或因心肾阳虚,或因心肾阴虚;标实,或为气滞血瘀,或为痰浊内蕴。因之,对于较频发之心绞痛,伴见唇舌偏暗,或舌有瘀点,脉弦涩,痛而固定不移者,一般都认为有心脉阻滞,气滞血瘀,把活血化瘀法作为治疗的重要一环。近来与葛根相配伍,用于冠心病的方剂,主要有心舒二号(葛根、红花、桃仁、郁金、丹参),榕冠一号(葛根、丹皮、郁金、山楂),冠心片(葛根、红花、川芎),以及冠心二号加宁心祛风片等(红花、川芎、丹参、赤芍、降香、葛根)。多与其它活血或理气药
配伍。近年《上海中医药杂志》(4:17,1979年),又发表了何文坚等同志“葛根舒心汤治疗冠心病49例”一文,其方剂组成:
葛根60克 全瓜蒌30克 广郁金l5克 泽兰15克 刘寄奴15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延胡索l5克 失笑散l8克
治疗结果:服后不仅有缓解心绞痛的效果,其它症状也都有所改善。可见,取葛根之长,配伍相应药味,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着广阔的前景。由于葛根活血作用并不很强,配用较强活血药亦属自然。但是,一般认为本病标实本虚,在配用较强活血药时。
宜注意补气固本。临床上常常遇见一些病人,采用较大量破血药后,身倦乏力,或月经量过多,而用补气,滋阴药后可以纠正。因之,标实显著者,宜化瘀;本虚显著者,宜补气益阳。临床观察。发现本药可致口干,便干,提示宜配用滋阴降火之品,如石斛、麦冬等。有人认为,阴虚火旺者忌用葛根。其实并不尽然,只要配伍得当,酌情选用亦无不可。
(三)关于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的问题
突发性耳聋(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很符合中医所说的“厥聋”病证。《金匮翼》认为本病大多因肝胆气逆所致,其症必起于卒暴之间。对其病程较久或兼有虚象的亦有从脾胃论治者。
祖国医学采用葛根治疗耳病证的历史已经很久。早在1180~1251年李东垣在《脾胃论》阴阳升降论篇中,就阐明了上窍病证和清阳不升,中气不足的关系,并推荐含有葛根的益气聪明汤来治疗耳聋。这个方子中,既有补益胃气的人参、黄芪,又有调治肝肾的芍药、黄柏、还有轻扬升发的葛根、升麻等。这样的配伍思路,对于我们治疗本病很有启发。
(四)关于治疗糖尿病的问题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葛根治“消渴”的记载。973年《开宝本草》谓葛根可“作粉止渴”;《本草备要》也谓葛根能“止渴生津”。近年,临床上常将它与元参、苍术、丹皮、白薇、生地等配伍,用于治疗糖尿病,或若干轻型尿崩症,收到一定效果。l957年《南京药学院学服》报告实验结果,也证实葛根有降血糖作用,但不如地骨皮、生地显著。历代有关用葛根复方,治疗类似糖尿病的方剂甚多,如猪肾荠苊汤(猪肾、荠苊、黑大豆、石膏、人参、茯苓、知母、葛根、黄芩、磁石、天花粉、甘草),猪肚丸(黄连、粟米、花粉、茯神、知母、麦冬、地黄、葛根)、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五味子、柴胡、葛根、藿香、木香),宣明麦门冬饮子(人参、茯神、麦冬、五味子、生地、炙甘草、知母、葛根、花粉),天花粉散(天花粉、生地、麦冬、葛根、五味子、甘草)等。这些方剂的配伍方法值得借鉴。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故选用方药应灵活掌握。例如对脾肾两虚者症见:肢冷,舌淡,脉沉,纳少,便溏,宜补气固肾,多选用黄芪、党参、补骨脂、覆盆子等,酌加葛根;对于脾虚津亏者,以葛根芩连汤配石斛、麦冬为好。
(五)关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问题
葛根有清热解表作用,可治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这在古代医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葛根可以治疗“身大热”;《名医别录》谓能“解肌发表”;《本草备要》谓能“治阳明头痛”。张仲景所介绍的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都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其中无汗,身热,畏风寒者,属表实证,宜用葛根汤。外感病伴项背紧痛,出汗怕风者,属表虚证,宜用桂枝加葛根。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或伴咳嗽,咯痰,胸痛者,为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宜用葛根加半夏汤。头痛壮热较著者,宜选用《千金要方》解肌汤,即葛根汤去辛温的桂枝、生姜,加苦寒的黄芩。对表里俱热之症,《伤寒六书》又推荐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羌活、白芷、石膏等)。凡外感发热,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身恶风寒,壮热无汗,头目胀痛,周身骨痛,鼻干,唇燥,便干,舌白而糙,舌质微红,脉滑数者,皆可应用。上述种种,与近代报告葛根有解热作用相符。葛根用于喘症者,古代医籍中亦屡有记载。如《伤寒论》谓:“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症因脉治》一书,推荐干葛竹茹汤(于葛根、竹茹、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可治疗“风寒喘逆”。《医宗已任编》卷七喘证项内也谓:“邪气内攻,喘而汗出者,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薛生白医案》曾介绍一病人“火升痰喘,喉间窒塞,……喘促不宁,气道不利”,选用方药为紫菀、葛根、枳壳、半夏、橘红、杏仁、苏子。可见葛根用于治疗喘症的历史已久。这与近代药理报告,葛根有“解痉”作用相符合。
(六)关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问题
葛根具有“解诸毒”作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l3华本草》谓葛根有“排脓破血”功用。《本草备要》谓可治“痘疹、温疟”。《大明本草》及《本草备要》都说葛根能治血痢,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介绍的葛根芩连汤治“利遂不止”(腹泻不止),颇为一致。清代雷丰《时病论》中述及关于“风痢”的治疗经验时,也提出宜在方剂中加用葛根等药。宋金时张元素在《脏腑标本用药式》中,提出大肠虚者,以葛根等升陷固脱。近代亦有报告,用葛根治疗胃下垂、便秘、胆汁分泌不良,及其它一般平滑肌运动不良等症者。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大明本草》所介绍葛根治疗胸膈烦热,有的用葛根治疗传染性肝炎,也获得一定效果。也有人根据其具有“排脓破血”功用,用于治疗若干外科感染性疾病。儿科在治疗风疹、麻疹等病症时,也常加用本药。《本草纲目》还认为本药有解酒毒的功效,其葛花解酲汤(葛花、砂仁、豆蔻、木香、茯苓、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神曲、干姜、猪苓、泽泻),常用于饮酒过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者”。近代临床,亦偶有用于皮肤对酒精过敏者。
(七)关于抗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运用葛根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以往仅仅局限于表证表药概念中,80年代前已推广应用于心脑血管病上,已有明显进步。而近几年又有应用于食管癌症(癌前病变期),证明有“阻断其癌变作用”。这是葛根的第二次应用飞跃。这是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进行的“食管癌癌前病变及其阻断的研究”中获得的一项结果。这项研究最近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王庆瑞、刘晨江副研究员等采用现代分离方法,从中药葛根中提取总黄酮成分,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用亚硝基肌氨酸乙酯及煤焦沥青烟气吸人诱发小鼠前胃癌及大鼠肺癌,同时用葛根总黄酮进行防治研究,前后用90天,发现其对小鼠前胃癌抑制率达77.77%,对大鼠肺癌抑制率为55.65%。单用乙酰水扬酸及盐酸氮芥,小鼠胎仔畸形率达60%以上;而同时合用葛根总黄酮,其畸形率降至20%左右。研究还发现,葛根总黄酮有明显提高ND细胞(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SOD及P450酶的活性作用。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他们又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进行了人群干预试验。即对普查中确定为慢性食管炎伴有基底细胞增生(属癌前病变)的350例病人,采用葛根总黄酮进行治疗,连用2年,经复查病理确诊,证明葛根总黄酮对基底细胞增生的病人具有明显的阻断其癌变作用,与安慰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经急、慢性毒性试验,证明该药对血象、肝肾功能及各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均无明显影响。
目前,这个研究所正在对葛根总黄酮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等进一步研究。专家认为,葛根资源丰富、无毒、价廉,与目前国际上采取的价格昂贵的预防药相比有某些特色和优点,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