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海外采风 > 正文
  • [英伦行医]论羌活

  •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11-11-19 10:07:00
  • 核心提示: 中药羌活,性味辛苦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记载,说明它在临床上应用的历史相当悠久。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加减配伍应用于临床,历代都有发展。清代陈修园曾试图予以总结:他说,羌活
        中药羌活,性味辛苦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记载,说明它在临床上应用的历史相当悠久。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加减配伍应用于临床,历代都有发展。清代陈修园曾试图予以总结:他说,羌活“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
        从现今临床应用角度来看,这个“总结”显然不够全面了。
        我在临床配伍应用羌活时,曾获得不少经验教训:既领略到它疗效的显著,也尝到了它性猛辛燥的苦头。
    在江浙地区盛行温病学派的时候,似乎多畏惧羌活而不用的。对于外感热症的治疗,多取辛凉解表方药如:桑菊,少用麻桂之属,也少用羌活。然而,近几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创制的“羌活蒲蓝汤”(羌活l5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30克),治疗感冒发热,扁桃腺炎,颇有疗效,很受国内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些年,我根据祖国医学文献资料,把羌活应用在心、脑血管病症中,也获得一定疗效。只可惜迄今仍有“羌活不过是辛温解表药而已”的说法,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有鉴于此,下面试将羌活的临床应用问题,提出一些线索。
        一、关于“久服轻身耐老”的问题
        《神农本草经》把羌活列为上品药,这不是偶然的。首先认为它“无毒”,且具抗衰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若干老年性疾病。宋.大明“日华子诸家本草”有这样说法:羌活治“五劳七伤,虚损冷气。”叶天士说:“久服脾湿散,所以轻身;心血和,所以耐老。”
        现在已知,抗衰老药的菖蒲、人参等,都对老年动脉硬化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诚然,羌活究竟有无这种作用,尚须做大量工作予以证实。但就目前的印象,本药具有降压、改善心脑供血,有预防及治疗脑血栓形成来看,这种见解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二、关于归经和应用范围
        金元时代医家张洁古《珍珠囊补药性赋》,即倡导药物归经问题:他提出羌活“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清代叶天士在《本草经解》一书内又提出:“羌活气平,禀天秋燥之金气,人手太阴肺经。味苦、甘、无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人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由此可知它用途广泛。
        三、关于羌活是否为活血药
        在传统的一般概念上来讲,不能说羌活是活血药。通常把它列为辛温解表药,主要用在风寒表证,对寒热肩痛颇为适宜。然而,中医对“气血”概念,理解颇为广泛。大凡诸病所发,无不涉及“气血”问题。就《本草经》来讲,谓羌活有“止痛”作用,叶天士对此注解说:“……入肺解风寒,所以气血行而痛止也。”明代倪朱漠《本草汇言》又谓“羌活功能调达肢体,通畅血脉,功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
        据上述,羌活仅为散风药,无行血活血作用,便有些过分了。问题的关键是着重探讨它的应用范围,而不在急于给它下结论。
        在研究“活血化瘀”药物时,我们依据文献记载,大胆地告诉实验室同志说“羌活是活血药”。实验结果表明,羌活确有抗凝作用。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倘若先否定它有活血作用,那么这个有意义的实验结果,我们便无法可知。
        所以,对于其他药味的评价问题,我们也采取了这样的积极态度,尤其不要被中药及方剂书的分类方法所约束。依我之见,把羌活作为一味活血药用于临床上,并无不妥。
     四、主治风寒所击
     把羌活列为祛风散寒的解表药类,主治外感风寒的太阳经表实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便明确提出,其后历代反复应用,可见这是经过数千年临床考验的。目前,国内流传的上海“羌活蒲蓝汤”,就是当今认识水平的最好见证。
        据近年的一些药理报告,指出羌活具有抗病毒作用。所以,对病毒感染性病症,尤当选用。正如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所指出的那样,“羌活乃却乱反正之正帅,……非时感冒之仙药也”。至于阴虚体质者可否选用,那就要看方剂配伍的巧妙了。临床常用且有相当效果的,如《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以及张元素的九味羌活汤等,都值得推荐。
        五、关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唐代甄权《药性论》一书中较早地提到羌活治疗“贼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口面喁斜,遍身顽痹。”
        考中风病证方剂,《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喁斜,语言蹇涩,风湿腰痛。张元素在变化本方时说:“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或肢节挛急,或麻木不仁”。又如《机要》大秦艽汤、易老天麻丸、严氏蠲痹汤;《医学正传》蠲风饮子等重要方剂,其中都含有羌活。这些都是久为流传临床上,用之有效的方剂。
        但历史上,对这些问题也有争论,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就提出:“凡风痹、偏枯,未有不因真气不固而病者。治之不用黄芪为君,人参、归芍为臣,防风、桂枝、钩藤、竹沥、姜汁、梨汁、乳汁为佐,而徒杂沓乎乌、附、姜、独,以涸营耗卫。如此死者,医杀之也”。这种提法不无道理,当予之借鉴。
        我在临床上常用羌活、当归、五灵脂、葛根、菖蒲、远志、生熟地为基础方药,随证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或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确有一定效果。在观察的病例中,发现有改善脑血流图的作用。对此,我同王发谓、高青山、金丽莲等,曾在《新中医》(1975年第2期)杂志上,发表了“脑动脉硬化症中医治疗的体会”一文,现略加整理摘录于下,供参考。
        患者刘某,女,52岁,职员。病历号:211858。
        患者因头晕不适五、六年,近来加重,于l974年4月16日来院门诊。患者神清合作,语言清楚,心肺听诊阴性。血压90/60mmHg。脑血流图显示脑血管紧张度增强。自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嗜睡,多汗,头摇身颤抖不能自主,记意力减退,肢麻,脚腿发凉。舌暗,苔薄白。脉弦、沉、数而无力。
        中医辨证为内风病证,属肝肾阴损,血虚挟瘀。治宜养血、化瘀、熄风。兼及阴损。处方:
        羌活6克五灵脂l2克 玉竹24克 川芎9克 当归l5克 白薇12克石斛12克水煎服。
        连用34剂药后,各症显著好转。至l974年6月1日复查脑血流图,结果变为正常图型。说明自觉症状的改善与脑供血好转相平行。于1979年8月下旬,又随访病人,病情仍平稳,并已全日上班。
        治疗前后脑血流图变化如下:
    脑血流变化图
    治疗前后
    形态
    流入时间(秒)
    a角
    θ角
    治疗前(16/4)
    三峰波
    0.22秒
    60º
    115º
    治疗后(6/1)
    正常图形
    0.08秒
    30º
    50º
        结论:治疗前,脑血管紧张度增强;治疗后,恢复正常。
        初步体会: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往往合并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硬化,有的还并发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致使脑实质慢性缺血,常引起大脑功能减退,主要表现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有头痛、头晕、头沉感,耳鸣,眼花,睡眠欠佳,精神与
    体力易疲倦,记忆力衰退,健忘,思维迟钝,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综合分析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情感反应增强,或肢麻手颤等。有时也可产生其他一些精神神经症状。
        祖国医学有很多与此相类似的临床症状的描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风掉眩”,其中部分内容可能与本病有关。《魏氏家藏方》说:“人有患头目眩,口眼瞤动,非痰,乃风之渐也”。李东垣也指出:“非外来之风”乃本藏自病。”所以,我们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风证”之“内风”病证类。
        中医对风证的治疗有一种观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根据这一认识,在治疗上应以养血熄风法为妥。《和剂局方》中,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结合我们临床体会,曾拟定了以羌活、当归、五灵脂为基础方,命名为“活血熄风汤”。三药共奏活血化瘀,养血熄风之功。
        羌活:具有散风,通痹止痛,升清降浊作用。李东垣《用药法象》说:“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甄权《药性本草》说:“治贼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这些适应证的描述多与本病有关。剂量:可用10~12克。用量过大,可致呕吐,口鼻干燥,目眩。倘如阴损明显,宜配伍玉竹、白薇。
        当归:性味甘、辛、温。具有补血,和血,活血,行气,止痛作用。明代《日华诸家本草》说:“破恶血,养新血。”《本草经百种录》说:“当归为血家必用药,通闭、祛风,利窍……滋润通利之品。”李时珍之《本草纲目》,更明确提到当归“治头痛,润筋骨,皮肤……和血补血。”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当归具有使冠状动脉血脉扩张作用。剂量:一般可用l5~20克。若过量,则有滑肠通便作用。故汪昂在《本草备要》中,对本品有“润燥滑肠”一说。
        五灵脂:性味咸,温。具有通利血脉,散瘀止痛之功效。《开宝本草》说:“通利气脉”。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说:“能行血止血,治血刺痛。”《本草经疏证》说:“性专行血……,味甘而润。”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本品,主要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具有止痛作用。剂量:一般可用l0~15克,若过量,有恶心反应。
        综合以上三味药的功用,系养血活血,通络熄风功效,颇符合本病的治则。
        结合临床的不同兼证,再以本方为基础酌情加味:
        1.脑血栓形成后,或肢体运动障碍,或麻木较甚者,可加赤芍25克,红花l2克,络石藤45克,片姜黄l5克o
        2.项背强痛、头痛显著者,可加葛根30克,藁本l0克。
        3.大便于硬者,可加大黄10克(研末,冲服),或用麻仁15克。
        4.大便稀溏者,可加黄连10克、白术l5克o
        5.脉沉肢冷伴阳虚者,可加黄芪30~90克。如素体阴虚,见三心烦热,汗出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酌加白薇、石斛适量。
        6.舌苔垢腻(白腻)者,加佩兰15克,苍术l0克。
        7.心动过缓者,可配伍败酱草30克,紫草30克。,属阳气不足者,宜选麻黄附子细辛汤法论治。
        8.心率快,下肢浮肿,合并心功不全者,可加附子l0克,猪苓15克。也可不用附子,选用北五加皮l0克,心衰控制后,改用3克维持量。
        9.血压偏高者,可加夏枯草30克,而青木香l0~15克。
        10.胆固醇偏高者,可酌加草决明30克。
        11·伴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用药后心绞痛不能缓解者,可加蒲黄l0克,郁金l5克。
        六、关于治疗奔豚及痫证
        如何理解奔豚证,各有见解,很不统一。依我临床所见,可能包括:
        1.某些心律失常;
        2.癫痫小发作;
        3.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胃肠道痉挛等。
        照叶天士说法:“痫者风证也;痉者湿流关节之证也”。
        鉴于文献载,羌活可治奔豚与痫证,以及《证治准绳》转载《局方》经验:黄连与香薷散治伏暑,如有抽搐者,加羌活煎服一说,很值得重视。就我目前的认识,羌活可试用于心律不齐。至于可否用于癫痫小发作及胃肠痉挛症,尚无实践经验。
        七、关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问题
        把羌活引入防治冠心病,是基于中医理论“寒邪客于脉中,,令“五藏卒痛”的学说。因此,取羌活、桂枝、防风之辛温达表药,与吴萸、肉桂、川椒逐内寒通阳气之品相伍,表里同治,组成一组防治冠心病的新药剂。既符合“心布于表”,又符合“肾治于里,,的心肾同治方法。
        这个思路的形成,颇受《诸病源候论》影响。本书在“心痛候,,中,以《内经》观点为思路,阐述了近似本病的病因、病机、病名、诊断及类型。例如:“心痛者,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或疹者。心为诸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心有支别之络脉,其为风冷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乍痛乍甚,故成疹不死。又,心为火与诸阳会合,而手少阴心经也。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阴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又,诸藏虚受病,气乘于心者,亦令心痛,则心下急痛,谓之脾心痛也。足太阴为脾之经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乇心而痛甚,谓之心胃痛也。肾之经足少阴是也,与膀胱合。膀胱之经足太阳是也。此二经俱虚逆,逆气乘心而痛者,其状下重、不自收持,苦泄寒中为。肾心痛……”
        从上述文献来看,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各种多样之区别,但在大上与上面记载颇相符合。
        第二,病因与风冷寒邪有关。
        第三,理所当然可以取辛温通阳之品,如羌活等“解表药”治疗。
        第四,这个见解与《素问》刺禁论“心布于表”的提法很有吻合处。
     八、在眼科方面的应用
     在历代名著中,运用羌活治疗眼病文献很多,刘河间颇有代表性。刘氏是“火热论”倡导者,他认为火热为病非常广泛,六气皆能化火,在火热病治疗上,认为表证固应汗解。但“怫热郁结”于表,非辛温药所宜,主张惟用辛凉、甘寒以解表,则表解热除,是为正法。然其所著《宣明方论》中,也颇重视辛温的羌活运用。本书眼目门内列出方剂很多,都伍以羌活,取其通上明目之意。其中石膏羌活散主治“久患双目不睹光明,远年近日内外气障,风昏暗,卷毛倒睫,一切眼痛。”药有:
        羌活(治脑热),密蒙花(治羞明怕日),木贼(退翳障),香白芷清利头目),细辛、干菜子(二味起倒睫),麻子(起卷毛),川l芎(治头风),苍术(明目),甘菊花(清风热),荆芥穗(治目中生疮),黄芩清心退热),石膏(清胃热),藁本(治偏正头痛),甘草(和解诸药)。
        又有重明散,“治一切风热,风外障气眼疾”。本方由川I羌活、川独活、川芎、射干、仙灵脾、防风、甘草、苍术等药所组成。
     九、临床医案选录
     王文鼎老中医,曾运用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芎羌汤,治疗一例肝经蕴热患者,颇令人发思
        《普济本事方》卷第十,妇人诸疾项下载有芎羌汤,说:“妇人患头痛者,十居其半,每发必掉眩,如在车上。盖因血虚肝有风邪袭之尔。《素问》云:徇蒙招摇,目眩耳聋,上虚下实,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归肝。盖谓此也。予尝处此方以授人,比它药捷而效速”。
        川芎羌活 当归旋覆花细辛蔓荆子石膏(生) 藁本荆芥穗半夏曲 防风熟地甘草(炙)
        王老仿此意治疗下列病症。
        患者某,女,58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余,血压常达180/120mmHg,经解放军某医院检查,认为属原发性高血压病。近5年来查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劳损(Rv5十Sv1>40mm、Rv5、v6>25mm,左室壁激动时间亦超过0.05s,心电轴明显左偏,STv5、v6下移,Tv5双相,先负后正)。因而,被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自述头眩不清,近事遗忘,苦于病情反复无常(曾用西药降压药,血压曾一度好转,但因口干,便干,乏力等,中途停药),颇为烦恼,心情不悦,性格亦有变异,常与家人不明原因吵闹不休,自己也无法控制情感,遂每l3叹息不止。甚则心悸、胸闷,大便干难,想寻短见。见其舌苔黄垢且腻,脉细无力。证属胃中蕴热,热灼血津,肝郁不解。
        此病证治疗,通常可用加味逍遥丸法论治。可王老取许氏芎羌汤施治。只因舌苔黄垢腻,不敢用地黄滋腻之品,遂易为生大黄6克(后下),取推陈致新之意。用药:
        川芎15克   羌活15克 当归15克 生石膏30克 旋覆花 (包)6克 细辛3克 蔓荆子l0克 藁本10克 荆芥3克   半夏l5克   生甘草l5克 生大黄6克(后下)
         经上方治疗,2个月后,血压降至l50/110mmHg。心电图在治疗4个月后复查时,竞无心肌劳损征象。临床各症状皆获明显好转。其方药中羌活的作用,当予重视。
        根据以上资料看,羌活作为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值得格外予以重视和研究。从理论上讲,我认为辛温解表药,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新路子。
        (写于l990年元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