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留居英国的中医针灸专家张丽莉医师和陈金泉教授,对于中医药在国外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他们充满信心。《星岛日服》陈慧敏记者专访他们,发表题为《中医能在西方发扬光大》的文章。现将他们见解摘录如下:
留居英国的中医针灸专家张丽莉医师和陈金泉教授,对于中医药在国外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他们充满信心。《星岛日服》陈慧敏记者专访他们,发表题为《中医能在西方发扬光大》的文章。现将他们见解摘录如下:
中医中药在西方社会虽然仍未普及,但中国传统医药的疗效已开始受到西方人士的注意。英国中医药界专业人士相信,只要将中医中药更科学化及现代化,再加上有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假以时日,必定能在西方社会发扬光大。
在英国执业多年的张丽梨医生认为,现时英国的中医师,不管中外人士,其素质未有专业鉴定,职业操守亦有参差,令整个行业的专业地位未能被确认及重视。
他举例说,一些曾往中国修读中文或一些医理短期课程的外国人,回到英国巧立明目挂牌行医。她曾听说过伦敦有一位外籍中医对病人说:他从静坐之中回到自己的前生,知道自己前世是中国人.故此对中国医药知识特别有感应。亦曾听闻有些执业中医,未有取得正式的学历,便以中国古代名医李时珍同乡为招徕。亦有说自己先祖数代行医,以世袭来标榜医术之高明。
张医生虽不敢说这些全是骗人技俩,但假若有专业技术的鉴定。医术是否合乎资格,便可得到明证。
以张医生二十多年来中西医的行医经验,她指出:现时有不少西方人士觉得西药的副作用太大,现已倾向寻求使用自然药物及疗法。不过由于中药的煎熬过程较繁复,而且味道及颜色不易为外国人所接受,再加上疗效较慢,故大多数求诊中医的外籍人士均偏向于针灸治疗。
张医生指出,自从1972年尼克逊访华,将针灸带到西方社会之后,现时中医针灸的医疗方法已得到不少地方的确证,例如加拿大的温哥华已将针灸立案列为认可的正规治疗之中。
现时,英国国民保健署亦聘有针灸师,作为该署的非药物治疗选择之一,与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精神松弛治疗,心理辅导等等同。
张医生表示,英国医学会(BRTTISHMEDICALASSOCIATILN)在1994年发表了一份统计报告,指众多另类治疗(ALTERNA—TIVETHERAPY)之中,以针灸的评价最高。而全英国人口之中有1%人接受针灸为有效的治疗,如全英国有5000万人口,则1%亦有50万,非小数目。不过论普及程度却仍有一段距离。她认为要广泛推广针灸技术及其疗效,必须将这套中国传统医术与科学相结合,才能容易让西方人士接受。
张医生举例指出:中国传统中医及生理学家数千年来均知悉针灸可以止痛。近代有科学家从研究得出人能忍受痛楚,是因为人体内有一种名为内原性吗啡的神经介质,是这种内分泌对人体产生镇痛作用。中国的科学家就这课题做了很多研究,证实针灸可刺激人体大量分泌内原性吗啡,故此有止痛的功能。
西方生理学家不相信这研究结果,故重新作出研究,证实中国科学家所言非虚。及后更发现,人体有更多其他神经介质可以透过针灸而提高形成一定的治疗作用,由此中国的针灸技术开始得到外国科学家的重视。
张医生又表示:由于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与西方的医术大相径庭,故此,要让西方人明白中医的医理,亦需要较灵活的处理手法。她说:西医治病是针对病的分类,感冒用感冒药,炎症用消炎药。但中医治病则针对病证,即西医所谓的病症(SYMTOM)。
她解释说:单以感冒为例,便有很多不同的病证,就是流鼻水.亦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及分别。中医会按病者病发日期的长短,弓i致发病的原因,病况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治疗的方法及用药。不像西医用抗生素治病,使全个疗程都用同一种抗生素。故此,中药有固本培元的作用,服食之后,不但可以治病,更可调理身体,但西药服后却会产生其它副作用。
张医生又指出:中国人有很多传统的病症概念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就如阴、阳、虚、火等我们常用的字眼,在西方人来说简直丈八金刚摸不著头脑。遇到这样的情况,便需要大量的实验及研究,利用小动物,诱发其体内的病症,以现代的科学来阐述中国人的医学观念,张医生视之为中医现代化的其中一个进程。不过,她相信要达到这一目标,非一段漫长的时间不可。
在谈到中药在西方社会的普及程度问题时,利物浦大学药理学教授陈金泉博士表示:西方社会仍有很多保守的人,对于一些不明昕以的外来事物甚为抗拒,要令这些人信服中药,首先要有充足的科学证据去证明药物的功效。不像中国人,从小有机会接触中药,容易在情感上作推动。
陈博士在英国及香港的大学从事药理教学及研究工作二十多年,他认为西方社会并非完全抗拒中医中药,只是缺乏途径去认识及了解。他说,有不少科学家曾从事一些病例的双盲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中医中药的疗效较显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