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6 E1,李先生,患口腔炎,查口腔粘膜有溃疡,舌红,脉细,尿黄,大便略硬。
考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清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肺肾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实验已证实,地黄煎剂,有抗菌作用。更有临床报告取导赤散治口腔溃疡(包括疱疹性口腔炎)获效。遂重用生地,又配麦冬生津,合木通、竹叶,导心和小肠火热。再取防、藿,根据郁于上而散之意,用方如下:
生地l8克 麦冬10克 木通3克 防风6克 菖蒲3克 藿香3克 丹皮6克 赤芍15克 竹叶3克 黄芩6克 生甘草3克 结果3剂而愈。
有关导赤散证,是实热,还是虚热,历来认识不一。如果从本例看,水虚为主,即阴损为主。虽有火,亦非通常所谓实证火,只宜滋阴降火而已。《医宗金鉴》的“水虚火不实”说,比较符合实际。“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糜生疮,小便赤黄,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皆心热移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通通利小肠,佐心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实热,须加黄连、竹叶,甚者更加大黄,亦釜底抽薪之法也。”
也许有人会问,本病例有大便略硬,尿黄,而又口疮,为何不能认证为实火?请看舌苔便知。如若实火,舌苔必黄腻,而大便并非一般的“略硬”,而是坚实难通。又可查看脉象,实火证的脉应是弦滑。而本例为无力的细脉。可见本例不应用“釜底抽薪法”,而宜用滋阴降火法。也可名日补阴配阳法。临床上必须清楚理解这种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