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医论腰痛,通常指一般的腰肌劳损而言,或也可能包括有骨刺增生者。如有椎体其他病变,则不可套用腰痛概念来治疗。中医历来把一般腰痛视为“内伤房劳,阳气虚弱,不能运动,以致腰痛也”(见《杂病流源犀烛》)。总
中医论腰痛,通常指一般的腰肌劳损而言,或也可能包括有骨刺增生者。如有椎体其他病变,则不可套用腰痛概念来治疗。中医历来把一般腰痛视为“内伤房劳,阳气虚弱,不能运动,以致腰痛也”(见《杂病流源犀烛》)。总之,“诸般腰痛,其源皆属肾虚,若有外邪,须除其邪,如无,一与补肾而已”。这是中医公认的观点。
我在英国所见腰痛,尽管仅有数十例,却得出如下印象,即肾虚腰痛者没有不兼外邪的,非风寒即寒湿。而丹溪所谓“若久腰痛,必用肉桂开之方止”,尤令我临床深感真切。正如后人评价说:“亦是妙法,不可不知”。由于我所见到的多属于兼风寒和寒湿者,因此常用肾着汤,或加用肉桂类颇见功效。
回过头来看,临床上没有跳出《医学入门》所指出那样,即运用腰痛十种分辨方法。《医学入门》说:“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开合者也。然诸经贯于肾,络于腰脊,虽外感内伤不同,必肾虚而后邪能凑之,故不可轻用凉药,亦不可纯用参芪补气也。”又日:“腰痛有十。有肾虚,有痰饮,有食积,有挫闪,有瘀血,有风,有寒,有湿,有湿热,有气,凡十种。食积云者,因醉饱入房,湿热乘虚人肾,故腰痛难以俯仰也,合用四物、二陈,加麦芽、神曲、葛花、砂仁、杜仲、黄柏、桔梗、官桂、枳壳治之。张仲景日:病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形如水状,反不渴,不便自利,饮食如故,腰以下冷痛,重如带五千钱,肾着汤主之。”
至于沈金鳌所推荐的补肾汤用补骨脂为君药,对于肾虚腰痛论治也很有借鉴作用。可做为腰痛主方,并随其风寒湿热痰食气血,略为加减可也,其方用炒破故纸、盐酒炒茴香、酒炒元胡索、酒洗牛膝、酒洗当归、酒炒杜仲、盐酒炒知母、盐酒炒黄柏各一钱,加姜三片,空心服。
有关加减之法:如有风加独活三钱,天麻钱半。如有寒,倍杜仲,加桂枝、吴萸各一钱。如有热,去破故纸,加羌活一钱,黑豆三线。如有痰,减知、柏一半,加制南星六分,制半夏二钱,茯苓三钱。如有食,倍故纸,加神曲、麦芽、枳实各一钱。如有气,减知、柏一半,加白蔻仁、枳壳、乌药、青皮各一钱。如有瘀血,去知、柏,倍元胡,归身换归尾,加肉桂、柴胡各一钱,桃仁二钱,甚者加五灵脂一钱。如跌扑闪挫,去知、柏,倍元胡、归身,加羌活、乳香、没药、桃仁各一钱,或加肉桂、赤芍,酌治分数。
肾着汤,又名苓姜术甘汤,主治湿伤腰肾。用干姜辛热,以燥湿。用白术苦温,以胜湿。用茯苓甘淡,以渗湿。甘草甘平和中而补土。喻嘉言说:“但用甘温从阳,淡渗行水之药足矣。”又《经心录》加肉桂、泽泻、杜仲、牛膝。此与丹溪说法相符。
矢数道明氏介绍Et本应用本方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说:本方主要用于腰痛、腰冷、坐骨神经痛、夜尿症、带下、遗尿证;亦可用于湿疹、溃疡、漏管、下肢痿弱症等。主诉腰部或腰以下有冷感,“如坐水中,腰重如带五千钱。”不仅冷而且腰如带五千钱这重感,或冷痛。脉沉细而微,无苔,不渴,一般腹部多柔软,小便不利或尿频。同时还介绍了几位名家运用肾着汤的治验,很有典型性:
(1)坐骨神经痛
病人是36岁男子。约2个月前发病,左侧自腰至下肢痛,寒甚。色白体瘦,形寒,小便频,冷则尤甚,脉弱,腹微凹陷而柔软,胃有振水音,舌无苔,食欲一般,口渴。
以小便自利和腰以下冷为目标,投与苓姜术甘汤。《金匮要略》云:“反不渴”,而此患者有口渴,但服本方3周疼痛却全除。(见《汉方诊疗三十年》)
(2)尿频和遗精
73岁武士。平生小便频数,腰冷如坐水中,着厚衣覆盖而坐。精液不自禁时泄,诸治无效,如此已10余年矣。余诊之,心下悸,即与苓姜术甘汤痊愈。(六角重任翁《古方便览》)
(3)脚痿弱症
一老年妇女前来求诊。l0年前开始腰脚冷,脚痿弱,一步不能行。余与苓姜术甘汤,同时刺络放血,涌出了许多瘀血,初来时由人抬,再次来时,由人扶着,第三次来时倚杖,最后来时自由行走。(中神琴溪翁《生生堂医谈》)
总之,我在英伦治疗腰痛,即参考“腰痛十种分类法”,其用方又重在变化使用补肾汤和肾着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