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海外采风 > 正文
  • [英伦行医]关于痰郁病证的论治

  •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11-11-19 09:58:00
  • 核心提示: 在英伦地区诊疗,有很多病症是属于中医的痰郁概念。如果运用好痰郁病机论治颇能收效,所以应当熟悉有关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中医论痰有二类: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出于肺。生于脾。常见于肺有郁热,脾虚生痰
        在英伦地区诊疗,有很多病症是属于中医的痰郁概念。如果运用好痰郁病机论治颇能收效,所以应当熟悉有关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中医论痰有二类: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出于肺。生于脾。常见于肺有郁热,脾虚生痰。另一类是无形之痰,这种痰郁结于内,是临证中最为多见的病证。其表现主要有如下症候:
        (1)烦闷失眠,梦多,头痛;
        (2)胸脘痞闷不快,或有呕恶胃气上逆诸症:
        (3)癫痴狂乱,昏不识人:
        (4)肢体皮下有结块,边缘清楚,压之不痛:
        (5)肢体运动障碍,有麻、有木或有痛,或耳目猝然失聪不用。又非一般血虚肝风之属者。
        由上可知,中医所讲的痰郁证,有胃肠道功能失调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者,更有某些增生性病变者。
        但要排除一般所谓外感和内伤的病变,其根据是脉有滑象,舌苔滑腻。当然此类病人在大马及香港也很多见。最常用方剂有:
        (1)东垣天麻白术半夏汤,可用于失眠、烦闷、头痛而属于痰郁者。本方主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痛如裂,身重如山,恶心烦闷,四肢厥冷,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通常用于顽固性神经血管性头痛而伴有胃肠道症状者。
        《医方集解》说:“痰厥者,湿痰厥逆而上也。痰逆则上实,故令头痛,目眩,眼前见黑色。”东垣说: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足寒而气逆也。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中,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
        药有:半夏、白术、麦芽、神曲、苍术、人参、黄芪、陈皮、云苓、泽泻、天麻、干姜、黄柏。
        另有《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系二陈汤加天麻、白术、生姜、大枣,较东垣方简单,亦可用于痰饮眩晕为主证者。
        《医方集解》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因半夏燥痰而能和胃)。头旋眼黑,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定。黄芪、人参甘温,可以泻火,亦可以补中。二术甘苦而温,可以除痰,亦可以益气。云苓泽泻,泻热导水。陈皮调气升阳。神曲消食,荡胃中滞气。麦芽化结,助戊已运行(胃为戊土,脾为已土)。于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寒,酒洗以疗少火在泉发燥也。”如果顽固性头痛(中医的痰厥头痛)又伴有精神病——癫狂昏乱者,可配用礞石滚痰丸(礞石、沉香、黄芩、大黄),但此方必须符合实热老痰证的概念。这是因为礞石具有较强烈的下气堕痰作用,不可用于气弱脾虚者。一般用量是15克,先煎。李时珍说礞石治“积痰惊痫,咳嗽气喘”是可靠的。早在1965年张志兴氏已报告用礞石为主治痫证l39例,其中有效者127例,当然与其合理配伍也有关:用天南星、半夏佐以化痰,用海浮石、沉香导热下行。鉴于本品中含有较多量铅,似乎只可临时急用,不可久用,这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本草纲目》指出:“治惊利痰……然止可用之救急,气弱脾虚者不宜久服。”绝不可拘泥于本品“甘咸、平,无毒”这个概念中。
        还有一法:用礞石煅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调服,治痰热型顽固性头痛亦效。此法源于《婴孩宝书》。
         (2)二陈汤加味,适用于上面所列第二种情形。就是说有气管炎及消化道两个方面的痰郁病症,均可采用。
        二陈汤原方主治湿痰。是诸多痰饮病的主方:包括咳嗽、胃脘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舌白腻苔,脉滑者,是历来认为治痰的通用方。常规的加减变化如下:
        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这里的风,非外感之风,系指内风,如麻痹、运动障碍等)
        寒痰——加半夏、姜汁。
        火痰——加生石膏、青黛、黄芩、桑白皮。
        湿痰——加苍术、白术。
        燥痰——加栝蒌、杏仁。
        食痰——加山楂、麦芽。
        老痰——加枳实、海浮石、芒硝。
        气痰——加香附、枳壳。
        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多见于有皮下脂肪瘤)
        四肢痰(通常指肢体某个局部有麻痹、疼痛或有痰核结节)——加竹沥。
        只要运用好二陈汤的变化,在国外临床运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3)导痰汤即是《二陈汤》加南星、枳实组成。治疗痰厥的主方。以卒然昏厥,喉有痰声,舌苔白腻,脉沉滑为辨证要点。对于若干早期脑血管痉挛,轻度脑血栓形成者,其血压并不很高。有舌腻苔,证明有痰郁湿阻者,用之颇效。如果这类病人,用当归补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及补阳还五汤必将痰湿内蕴,病人反觉胸闷不畅,病情加重。
        如果二陈汤加竹茹、枳实,名温胆汤,治疗痰热上扰证。对于虚烦不眠,惊悸症候。我还常加入菖蒲,对于诸多神经官能症很有功效。就是对于若干轻度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加减变化应用。
        (4)指迷茯苓丸,是治疗粘痰、胸闷,肩背肢体,因痰而痹的要方。在英国我运用本方治疗肩周炎,属于中医痰证之痹者证明有效。本方证一定是脉滑,体胖,肩背顽固持久疼痛,或又伴有大便不畅,舌有薄苔。我在临床上获得的体会是,本方有“活血化瘀”作用.对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增生”有缓解作用,多用于老年病人。但我说不出什么道理来。
      请记住本方歌诀:
      指迷茯苓治粘痰,半夏枳壳芒硝冲,
      臂痛难移脾气阻,停痰伏饮有嘉名。
      关于方中芒硝用量通常是用3克,冲服。有轻微缓泻作用,属于正常的生理效应。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