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海外采风 > 正文
  • [英伦行医]桔梗在天王补心丹内是 “载药上行"吗?

  •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11-11-19 09:57:00
  • 核心提示: 在英国有次给一个慢性咽炎病人看病,舌淡脉滑,咽痒,偶咯出灰白色痰,自觉咽有痰阻。我想用甘桔汤试试看吧,遂开给6包药。不料病人说:“药后很见效,咽喉痒痛感觉不适消失,痰也顺利排出而且每晚睡眠也有明显好转,白天也觉
        在英国有次给一个慢性咽炎病人看病,舌淡脉滑,咽痒,偶咯出灰白色痰,自觉咽有痰阻。我想用甘桔汤试试看吧,遂开给6包药。不料病人说:“药后很见效,咽喉痒痛感觉不适消失,痰也顺利排出而且每晚睡眠也有明显好转,白天也觉得人很精神,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不安了。”这个作用我想与《本草经》所说桔梗之治“惊恐悸气”可能有关。
        在临床运用天王补心丹时我便特别注意,这种“惊恐悸’’症候变化。后来我体会到桔梗确有安神(镇静)的作用。
        看《中药学》(颜正华主编,l991年,人卫版),早已有报告,实验证明:“桔梗皂苷有明显镇静、镇痛作用。,’这种镇静、镇痛作用,肯定在天王补心丹中有重要意义。而历代注家均未注意到《本草经》上述说法。
        根据近年考证,天王补心丹最早应见于《校注妇人良方》,是宋代陈自明撰,约成书于l237年。至1564年明代吴昆撰《医方考》,在解说桔梗在天王补心丹中作用时只说“桔梗能利膈”,没有联系《本草经》说法。至金元时代张元素开始,便有了进一步误解。说:“桔梗清肺气,利咽膈,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 之之剂。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须用辛甘之剂升之。比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楫,指船桨。是说桔梗具有像船桨那样影响着航向。这一说法导致后来很多医家的广泛引用,大家竟然完全忘记了《本草经》旨意。
        例如《古今名医方论》说:“桔梗为舟楫。”《医方集解》说:“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为使”。《时方歌括》说:“更加桔梗上浮为向导。”《绛雪园古方选注》说:“以远志、桔梗动生于静而通其志。”(于按:较前有些新意)《成方便读》说:“桔梗诸药
    上行人心。”
        当然清代王学权曾有质疑,说道:“昔人舟楫之说,最易误入。夫气味轻清之药,皆治上焦,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重味厚之药,均治下焦,载以上行,更属无谓。”1998年10月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皈《本草纲目精要》一书,按语谓:“按张氏言桔梗具‘舟’之性,系
    说明其有升浮之性,并无不可,但过于喧染其具升浮之性,谓‘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之说,显然不够切当。王氏对此提出不同见解。阐明其适应证候,指出注意事项,理更深入,论亦持平。二说互参,方臻全面。”此评语颇为折衷。
        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方剂学》(许济群等主编)亦谓:“方中桔梗一味,一般认为是用其清肺利膈,载药上行于心,使药力不致速下。”在《教学提要》项内,又提到:“桔梗为使,载药上浮,使药力留于上焦”。由此可见,桔梗在天王补心丹中的安神效果,即治疗惊恐悸的重要作用,长期被忽视。
        我在临床上,尤为重视桔梗的安神、镇静作用,在选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有紧张、不安、心悸动者,常常重用桔梗。即把桔梗放在君药位置上来看待,并在英国诊疗中广泛随证加减应用于神经衰弱诸病。更有一例病儿患癫痫,我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桂枝)并加用桔梗、真珠母等很见功效。有时桔梗用量达30克。尽管《名医别录》说桔梗有“小毒”。我们已知道,桔梗粗皂苷确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后因在胃液中水解,故不会溶血。当然不宜作注射剂用的。早在1981年吴传铎氏报告用60克桔梗、30克生甘草等治疗肺痈,不仅不见副作用,而且很有效果。所以我认为如若用桔梗调治惊恐悸诸症,只要与他药相伍妥当,其用量是可以略大一些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