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板蓝根抗病毒研究为世界医学提供了新方向
流感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常引起地方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由于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寄生,药物抗病毒容易产生毒性作用,再加上病毒变异很快,因此抗病毒药物研究与抗菌、抗肿瘤等药物相比要落后得多。与会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Ari Helenius院士指出,近22年来52%的抗病毒药物源自天然植物。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做了题为《中国抗病毒联合治疗概述》的报告,指出中医药在抗病毒中发挥出了巨大优势,而板蓝根是其中最典型代表。板蓝根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临床效果良好,而现代体外抗病毒筛选也证实了其确切疗效,板蓝根抗病毒研究为世界医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同时介绍了板蓝根在中国防治流感、SARS等中的显著疗效,指出中国板蓝根销售中白云山板蓝根占据50%的份额。
美国NIH资助首个中药:白云山板蓝根颗粒
NIH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与科研经费管理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项目资助。在钟南山院士等与会专家的见证下,白云山和黄中药与NIH就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抗病毒机制研究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初步商定在为期一年的合作过程内,由NIH提供世界先进的病毒模型对白云山板蓝根颗粒进行抗病毒筛查,筛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20多个高致病性病毒。该研究将由NIH提供研究数据,白云山和黄进行专利申请与保护,意味着白云山板蓝根颗粒获得NIH资助的首个中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2007年白云山和黄中药与钟南山院士共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钟南山院士亲自领衔研究板蓝根抗病毒机制。2008年由钟南山等5院士构建我国首个中医药抗病毒产学研联盟,而与NIH的研究也已纳入钟南山院士领衔的白云山板蓝根抗病毒机制整体项目中,意味着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首个中医药产学研联盟也已将美国最高卫生研究机构纳入其中。
西药感冒药被质疑,白云山板蓝根国际前景广阔
在西药感冒药被质疑时期,美国NIH对我国中药白云山板蓝根颗粒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揭开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机制,更有利于国际中药领域的学术交流,甚至可能影响欧美国家药物的政策走向,也预示着板蓝根等我国中药感冒药在全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白云山板蓝根采用GAP药材与指纹图谱技术控制生产,从而保证了产品疗效与质量,2008年,北京市药检所就板蓝根颗粒质量抽检不同厂家253批,证实了白云山板蓝根颗粒质量最稳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