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正在进行。湖北省中医院张瑛教授代表医疗队员,从卫生部部长陈竺手中接过了中国援非医疗队获得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奖杯。此时,张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远涉重洋——
发挥银针特色治病解痛
今年49岁的张瑛,和针灸打了30多年交道。她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2002年至2004年,张瑛作为中国援非医疗队员,被派驻到阿尔及利亚首都穆斯塔法医院。
“中医在阿非常受欢迎,该国一些地方政要和普通群众每天来排队,才能看得上病。路途远的患者,天不亮就赶来了。”她说,针灸这门古老而神奇的东方医术,如今在阿尔及利亚被视为“神针”。
在援非工作中,她与非洲医务人员并肩作战,不仅为当地人治病解痛,还把中医药治疗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为促进中非人民友谊作出了贡献。为此,她获得了非洲有关国家颁发的总统勋章和骑士勋章。
今年4月下旬,她将再赴阿尔及利亚,执行第二次援非任务。张瑛说,“重返非洲,要继续发挥针灸这门医术的特色和优势,为当地群众带去更多的帮助。”
责任重大——
运用中西医术救助伤员
2003年5月,阿尔及尔附近发生了强烈大地震,死伤近2万人,20多万人无家可归。
“我当时没受伤,但看见地上到处躺着的伤员,就只想抓紧时间多救人。”张瑛回忆说,为抢救伤员,她3天3夜没合眼,利用曾经学到的急救知识,为20多名危重症病人赢得了黄金手术期。
地震导致张瑛所在驻地塌陷20米,她就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由于余震每天都在发生,她和队友们克服了缺水缺粮、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在帐篷里一呆就是两个多月。在援救第一线,她既当中医又当西医,特别是采用针灸、按摩等中医传统方法,缓解了不少伤员的痛苦。
不久,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阿尔及利亚并看望援非医疗队时,还亲切地与张瑛握手。如今,她与胡锦涛的合影照片还一直挂在省中医院针灸科最显眼的位置。
播撒友情——
传授养生知识加大宣传
援阿期间,张瑛除了为当地民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外,还为该国政要及各国驻阿大使及其家属们服务。
2003年的一天,张瑛接到电话,请她给驻阿韩国大使夫人治病。大使夫人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急性坐骨神经痛,已有数日未进食,找当地医生看均没有效果,其家人焦急如焚。经过认真地检查舌象、脉象后,张瑛认为扎针灸可以缓解病痛。
针灸治疗后的第二天,张瑛再次进入韩国大使官邸时,大使夫人连说:“太神奇了,中国医生的医术太高超了!”经过连续4天的针灸治疗后,大使夫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为传播中国传统医药知识,张瑛还利用节假日,为各国驻阿大使夫人们传授针灸、按摩以及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并与她们不断交流,增进了友谊。
无私奉献——
克服家庭困难一心为公
援阿第一年,张瑛的女儿才12岁,刚上初中,需要妈妈的照顾。临行前,年迈的父亲又刚刚做完膀胱癌手术。但接到任务的张瑛没有丝毫犹豫,安排好一切,登上了开往非洲的飞机。
“远离家乡两年,当地生活习惯不同、生活条件差不说,最愧对的是家人。”到了阿国的头3个月,一想起对女儿照顾不周,担心父亲手术恢复不好,考虑母亲操劳过度,张瑛就在被窝里蒙头大哭一场。“到现在我还不敢回想那时候。”开朗的张瑛眼圈发红,几度哽咽。
但到第二天,她一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正如陈竺部长所称赞的,援非医疗队以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为非洲国家人民带去了健康和福祉,巩固了中非传统友谊的基础,他们不愧为优秀的中华儿女和白衣天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