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海外采风 > 正文
  • 跨国药企的中药情结

  • 来源:中药网 作者: 时间:2007-11-22 08:37:26
  • 核心提示:当“废除中医”的声音一片喧嚣的时候,沈金贵正在满山遍野寻找可以入药的珍惜植物。沈金贵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从他采到的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将被送往瑞士诺华巴赛尔的实验室、法国施维雅
    当“废除中医”的声音一片喧嚣的时候,沈金贵正在满山遍野寻找可以入药的珍惜植物。沈金贵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从他采到的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将被送往瑞士诺华巴赛尔的实验室、法国施维雅的研发中心……当传统医药在国内被忽视时,跨国药企却纷纷看中了中药的特殊作用,前来寻找合作伙伴,开发新药。
      “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太多了,从大海到丛林,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瑞士诺华企业研究负责人保罗.赫林说,“中医领域使用植物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的想法是,为什么不利用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进行过率筛选呢?”
      法国最大的独立企业施维雅也是看到了中国传统医药的价值,在2001年10月,施维雅(北京)医药研发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法国施维雅医药集团签订合作研究协议,旨在从中国植物药中筛选和发现活性化合物,用于开发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病和癌症的新药物。据媒体报道,德国默克制药公司11月底也宣布,与李嘉诚旗下的中国医疗科技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开发抗癌植物药,合作协议中还规定,允许默克公司使用中国医疗科技公司在上海的大型研究设施以及植物化合物。
      跨国制药公司纷纷把眼光投向中国,原因何在?长期关注制药行业发展的西南证券研究中心经理张仕元解释说:“这一现象一方面证明了传统中医药的价值,另一个角度看,从刚刚发生的美国辉瑞公司调剂胆固醇类药物吃死人事件,看得出化学药物研发的危险,成本都在增加,跨国制药企业到中国从传统中药中寻找创新药物,一方面可以节省研发资本,又能抢占中国市场。”而且在中国,科研人员以及中草药的成本来源费用都要相对低廉。
      “不得不承认,国外公司在创新药物的研发上是走在我们前面的,我们国家现在是制剂生产世界第一,原料药世界第二,制药则占全球倒数位置。所以,作为中科院的科研院所,我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交流,取长补短。”他说。而诺华看中的则是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能力。“他们认为抗疟疾的药物蒿甲醚,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花这么点钱做出来,很了不起,所以诺华主动来找我们。”
      沈教授提到的蒿甲醚,是中国目前惟一在国际上注册销售的源于传统中药、拥有知识产权的专利药品,被列为国际抗疟援助计划的首选药品。而这个药正是由瑞士诺华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买走专利、经过大范围的国际专利申请和新药注册而走向世界的。
      复方蒿甲醚走向世界,让中国制药企业看到了中药走向国际的希望,但是更多的人从中体会到的是中药国际化过程中中国的尴尬。有人比喻中国研制的复方蒿甲醚由西方企业经营,是“中国生的儿子,外国人养。”
      更为现实的情况是,国内新药研发主体还由科研院所担当,而制药企业普遍还停留在仿制过期的西药专利产品阶段。即便是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研发的重要性,能一掷千金,拿出350万美元投入科研院所用于新药研发吗?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的国际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专利产品还是仿制产品的层面,而是向资源等更深的层面拓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