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传统药物融入中药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2:11:07
核心提示:从抛弃植物药到重新捡起 说到各国使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想到美国人艾尔•敏德尔的一本关于植物药的书——《药草保健圣典》。艾尔•敏德尔1980年在美国取得营养学博士学位,为美国国家注册药剂师及草药专家,现
从抛弃植物药到重新捡起
说到各国使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想到美国人艾尔•敏德尔的一本关于植物药的书——《药草保健圣典》。艾尔•敏德尔1980年在美国取得营养学博士学位,为美国国家注册药剂师及草药专家,现在是全美维生素连锁店的所有人,洛杉矶西太平洋大学的营养教授,同时也是国际临床营养学会、美国药剂师协会、美国营养学会的理事,国立健康财团法人。他经常通过美国的传媒和演讲会到世界各地主持营养学会推动“营养和健康”的启蒙运动,同时也是美国国内简报《保健之道》的执笔者。艾尔•敏德尔博士著作很多,《药草保健圣典》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畅销书,超过7。0万册。《药草保健圣典》的自序非常有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到在国外对天然药物认识的一段历史,摘录如下:
我在1958年进入药学学校念书,那时候正是药丸时代到来的初期。等到我毕业后工作时,药丸普及的程度已经到了无所不治的地步……我们难免会相信,过不了多久,伤风、流行性感冒、痤疮和各种疾病都可以通过坚持服用胶囊得以治愈;而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会影响人体健康的说法,则被认为不科学又可笑。用科学手段研制的药物被认为毋庸置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在学校里百般不情愿地读了一门生药学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专门探讨由植物制成的药物,但是我和同班同学却讽称其为野草和种子的研究学,觉得它真是匪夷所思。我们必须到野外去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亲手采集并且烘干,然后用老式的杵和臼将它们捣碎,制成可用的药剂。然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原本对于天然药物的怀疑却慢慢地消失了。我开始去研读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著作,结果却惊讶地发现,人类早在数千年以前就利用天然疗法来治疗许多病症……实际上,在第2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药典》就已经把药草疗法与化学药物并列记载了。即使到了今天.千百种的一般常用药及医生处方药中,有将近半数是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或者是含有仿植物的化学成分。
我毕业后……大家都认为,药草学早就过时了,根本不符合潮流……许多药学学校就把生药学这门课从必修科目表上删除了(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很多学校又开始重新推荐这门课程,而其他学校也正在考虑紧步后尘)。
但是现在的药草又被人们从记忆的角落中挖掘了出来。从拯救地球的环保者,到专业的医疗人员,都再度对药草产生兴趣。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已经了解到合成药物虽然会创造奇迹,也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但是却不像药学专家所期望的那么神奇完美,因为这些药物都会产生由轻微甚至到致命的副作用,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它简直无用武之地。药草再度受到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许多成药会危害人体健康。
药草再次激起我们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应该归诸于预防疾病的药草开始受到重视。十年风水轮流转,现代人已经了解到生活方式和日常营养在疾病的预防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此外,药草能够促进人体健康的观念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同。许多药草可以当做补品服用,其作用就像维生素丸一样,主要是用来维护身体的健康,而不像成药是拿来治病用的。许多研究指出,有些药草能够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甚至预防癌症;而有的则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身体抵抗病菌。勿庸置疑,大部分人都宁可服用保健药草,也不愿等到生了病再吃药,不是吗?
虽然美国人一度置天然疗法于脑后,但是其他国家的人却一直研究并使用药草,且成绩斐然。在国外的医学杂志上常可以看到有关药草的报道,指出用植物提炼出来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心脏病和其他严重的疾病。另外,药草在英、德、法、中、日等国家都被视为合法的药物,常常与一般的治疗方法合并使用。譬如德国的医生可以用缬草这种植物来治疗轻微的焦虑症,也可以开某种专利药剂来治疗较严重的病症。在欧洲各地会看到药草与成药并列出售:一个不幸患了感冒的英国人可以购买药草治疗感冒,也可以选用传统的感冒胶囊。
现在全关各地的保健食品店、药草店甚至药店,都开始看到像欧洲流行的那种药草包装产品。只要走进药店或是保健食品店,您可能会发现一包包的银杏胶囊和人参浸膏摆在维生素丸和感冒药的旁边。但是,即使药草产品慢慢在美国普及起来了,它还是不被当成药物,制造商也不能以它的治疗功效来作为产品的介绍重点,因此包装上的说明书总是含糊不清。
各有各的传统药物
从《药草保健圣典》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中末期在国外人们对于植物药物认识的变化过程。其实世界上各国都曾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历史,这些传统医学都有非常相似的治疗思想、方法、药物。5000多年前住在幼发拉底河的苏美尔人,他们所使用的药草包括了藏茴香和百里香。古埃及人以象形文字将药草处方记载在纸草书上,洋葱和大蒜都是他们最喜爱的疗方。以埃及生物学家吉欧格•艾伯司为名的纸草文书籍《艾伯司古书》,其中所提到的植物药方有700多种,包括了胡椒、薄荷、没药及蓖麻油等等。这本早期的医疗书籍还建议将发霉的面包敷在皮肤伤口表面来治伤。而在数千年后的1928年,亚力山大•佛来明爵士在实验室里发现,面包霉其实是一种强力的抗生素。尔后又经过多方的观察及研究,最后发明出青霉素,开启了这种“神奇之药”的新纪元。甚至《圣经》中也到处提到芦荟、没药及乳香之类的草药。
外来药物进入中药
在历史上,我国医学同国外医学的频繁交流,促进了彼此间医学水平的提高,许多国外传统药物也传人中国。
早在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1 5年时,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班超也曾出使西域,为广泛开辟东西方之间的通道作出了杰出贡献。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在这一时期开通,随之而来的西域的药物和东南亚各国的医药开始陆续传人我国。根据记载,当时传入的有: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蒜、番红花等。
隋唐时期中外交流更频繁,传人了印度的蓝(即青黛),波斯的安息香,大秦的犀角、象牙、玳瑁等。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开始,阿拉伯国家的方药也渐渐地输入我国,其中单就《诸蕃志》记载,当时传人我国的药物就有乳香、没药、血竭、木香等多种。宋朝时,苏颂等人还在《本草图经》中,记载了胡薄荷等阿拉伯药物的名称。我国历史上的香药主要来源于进口。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收了数十种香药,至宋代,医籍中记载的香药不下二三百种。颇为有趣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还设立了一家名叫“广惠司”的阿拉伯式医疗机构,其中所用药物,也都采用阿拉伯医生配制的回回药,治疗对象则以元蒙卫士为主。其后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时),“广惠司”又扩大范围,在北京和多伦两地各设“回回药物院”。这样,在我国国土上建立的阿拉伯式医疗机构和药院,就有3所之多了。回回药物是回回医家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包括原产于阿拉伯国家及西域回回地面的各种域外药物。现存《回回药方》残卷,初步确认成书于明朝,出于回回医家之手,它是回回医药发展的一个证。之后回回医药也被融汇鉴于传统中医学之内,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祖国传统医学。
除阿拉伯国家外,像近邻的朝鲜、韩国也有药物传人,如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所收五味子、昆布、芜夷,唐《新修本草》、《海药本草》中标明的新罗所产白附子、玄胡索等便是。宋代,朝鲜所产药物继续输人我国,而且更为常用。
越南在汉代之时,就向中国输来了薏苡仁。到了唐朝,又输人沉香等药材和香料。及至宋代,据《开宝本草》所载,那时从越南进口的药物有丁香、沉香、诃黎勒、苏方木等。
历史上印度医学向中国传人的不仅是药物,还包括医药理论、治疗方法和佛教思想等等,而药物的传人各个时代均有。仅在《本草纲目》中注明产于印度的药物,就有金刚石、光明盐(石盐)、青木香、胡椒、刺蜜(蜜草)、天竺桂(月桂)、沉香、熏陆香、苏合香、龙脑香、阿魏等等。
说到外来药物,不能不提五代时有一部记载外来药物的本草——《海药本草》,专门收录从海外来的,或从海外移植到南方的本草专著。作者李殉祖先为波斯商人,出生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市),人称蜀秀才,擅长诗词,作过宾贡。其弟李弦“以鬻香药为业”。此书流行于宋代,南宋末年已亡佚。内容散见于其他本草著作。
历史上的外来药物传人我国,“嫁鸡随鸡”,很快就被纳人中药大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是中国有详细的史书和本草记载,从模样上很难把它们识别出来。这种融合工作在今天仍在继续,水飞蓟、洋地黄叶、罗布麻叶、长春花、萝芙木、黄花夹竹桃、毛果芸香叶、绞股蓝、红景天、贯叶金丝桃、紫锥菊等在近几十年也加入了中药的行列。
《家庭中医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