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医学革命与东洋医学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2:11:07
核心提示:1 21世纪医学革命的转折点 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东洋医学,以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建立于“天人相应”的自然哲学理念之上。因此东洋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立足点始终放在如何与自然界协调
1 21世纪医学革命的转折点
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东洋医学,以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建立于“天人相应”的自然哲学理念之上。因此东洋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立足点始终放在如何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层面上。东洋医学在阐明白然现象及人体生命活动时具有多种方法,即通过阴阳、五行、经络体系、五脏辨证体系等理论对现象进行了分类与整理,而不同时代在认识方法上具有不同的特征。近年来用体质理论阐明人体的方法被人们所重视。
19世纪末是文明史上的一个转折期。韩国在传统东洋医学的基础上,引入原始儒学的概念,创立了“四象体质医学”。这一新的体质医学,因 1894年东武李济马(1837~1900)执笔完成的《东医寿世保元》一书的出版发行而流传于世。四象医学重视人类遗传性、心身的协调性、个体差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而非单纯的、继承意义上的传统古典医学。它正确预测到以疾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问题,提示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即以人本主义为中心、面向未来的个体医学。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东方体质医学,在日常生活或养生保健中,应用四象体质理论者逐渐增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增加,人们已渐渐从无条件地接受和盲目信奉西方文明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对东洋医学产生了新的认识。由于四象医学可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不具备医学知识的普通人调理自身健康,并且易于掌握,因此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2东洋医学的特征
2.1 禀受医学
所谓禀受,是指先天决定的体质因素,因此后代无论从相貌、性格到疾病的倾向性,均禀承了父母与祖先的特点。研究表明,人类的血型分为多种,但父母与子女的血型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很多疾病亦与遗传密切相关,如父母患有高血压、中风,子女也多有患病倾向性;父母消化功能差,其子女也亦较他人患肠胃疾病的概率高。另外已证实色盲、血友病为遗传病,酒精中毒和部分精神疾病也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2.2心身医学
现代医学主要将患者身体作为治疗对象。但是,除身体外同时还有精神活动存在。身心构成了完整的人体,并且身心之间相互影响。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躯体上的差异,在疾病诱发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在治疗中应该认识到精神的重要性。患者一般处于身心同病的病理状态,因此医生不应仅仅停留于治疗躯体的疾病,而应同时治疗心理疾病。
2.3体质医学
患者的体质不同,其病理特征亦有差异。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体质的差异,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便是体质医学。例如临床诊疗过程中,A、B两种治疗同样疾病的药物,A药对某些患者的疗效显著,但对另一部分患者则完全无效,而B药则效果显著。有时还会遇到非A、B药仅用C药有效的情况。用东洋医学的观点解释,其原因则在于药物的作用机理,或人体对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存在个体差异,即不同体质选择性吸收过程的差异。以人参为例,对于阴盛体质的人是一味好药,而对于阳盛的人则不亚于毒药。西医学经常强调的免疫现象也与体质因素有关。李济马正是将这种不同个体的特性认为是体质的差异。
2.4社会医学
对于人际交往,有些人比较擅长,而有些人常觉得有压力。当与某人接触的时候,若是非常亲密的关系,熟知对方的性格及习惯、周边环境等特性,那么待人接物会很自然,工作效率也很高。同样如果了解体质的特性,那么就如同在人际交往时事先掌握了一些信息,能够有助于行动。
在选择职业或专业方向时,也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进行选择。另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也可通过判断职员或组员的体质,依此进行人事管理,会有很大帮助。近年来迈尔斯一布里格斯型指示器 (MBTI)等个性检测仪器被广泛利用。在临床医学中也可根据体质与情绪,开发应用多样化的体质检测方法。
3东洋医学当前的课题
3.1诊断客观化
东洋医学以四诊(望、闻、问、切)为主要手段诊断疾病,此外还有腹诊、经脉诊等多种诊断法。但是这些诊疗法,要求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缺乏一定的客观指标。因此应以诊断客观化研究为前提。近年来,在临床上已应用自我评价问卷、体型检测、颜面形象检测、More T0pography、声谱、指纹、脉诊、饮食物或药剂反应调查等诊断方法。改变以往仅依据经验的主观诊断法,努力使其客观化。不仅是四象医学,整个东洋医学,为将气或经络等现象可视性展示,应进行更加系统的、客观的、实用化的研究。
3.2 与东方文化、医学哲学思想的相关性研究
东洋医学的形成除了受到儒家和庄子思想影响外,还受到从印度佛教引入的佛教医学等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东洋医学的整个基础理论,具有与之相应的复杂的哲学背景。
与韩医学相比,四象医学的形成则与经学或性理学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两种医学的立论基础不同,其认识结果亦完全不同。因此,学习理解东洋医学,应以了解其哲学背景为前提。为正确把握各种不同立论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实际正确应用,势必要进行理论基础研究。
3.3 扩大与西方医学的交流
人们对于医学或健康的常识,主要是在西方生.物科学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正确理解传统医学或四象医学的相关概念或理论具有很大的难度。实际上,试图将这两种医学进行融合或结合的少数研究者,也在极小的领域内重复着因用语不一致或解释方法相违所致的误解与实践错误。
克服上述困难的一个方法就是以疑难病为中心,共同进行病例研究,拓展学术交流的范围。通过两种医学对同一医学现象进行描述,并共同研究,定会形成一个能够增加彼此间了解、克服偏见的方案。
3.4 从医院治疗深入到生活医学
很多疾病与环境、居住条件、饮食习惯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开发日常生活中易于应用的基本保健方法,并努力将其广泛推广普及非常必要。最近各行业正积极地尝试适应体质特性的开发研究,如开发符合各种体质体型特点的椅子、室内装饰、保健食谱、幼儿教育、青少年学习方式与前途探索、管理者领导能力培养等。
依据东洋医学疾病观,应先针对与人类行为相关的疾病因素施以医学性的治疗。因此,强调处理疾病发生以前的未病状态才是最有价值的社会医学,医学的原则是在诊疗之前就应排除疾病因素的存在。
3.5与基础学科的共同研究
东洋医学需要吸收多学科的研究,不但要研究东洋医学的形成基础—传统学术思想、哲学背景,还须与现代多学科进行交流。不仅包括现代医学、药学,而且包括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食品学、农学以及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以开放性的思维,通过学科间的交流,排除东洋医学和西医学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4 21世纪医学的方向
4.1人本主义医学
东洋医学追求人类与自然、社会与个人、身与心的调和,是在认识社会的基础上,自主管理的医学理论体系。众所周知,母子保健、婴幼儿保健、学校保健、社区保健、成人疾病管理、老人保健等,对社会及个人均非常重要,是国家医疗保健政策中的重要领域。将四象医学的精神积极贯穿于预防医学中,会对人类保健有所贡献。
4.2个体化医疗
近年来,医药界开始研发适合个体特性的治疗制剂。而早在100年前,李济马就已提出在临床上应重视个体特性,并依此理论对患者进行诊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特性,进行更加适合其生活环境的养生保健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即在养生保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体质确立诊断、治疗的方法,并进行饮食、治疗环境或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指导。
4.3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社会
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格致藁》中对酒色财权提出警诫,提倡修身养性、好贤乐善的生活态度,为未来社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应以祖先遗留的传统医学思想为基础,建立新的医学模式,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使之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不同性格、不同体质的人共同生活,是需要相互理解与协调的。首先应了解自身的体质,掌握自身的优缺点;了解他人的体质,掌握并实践相互和谐的、健全的爱的艺术。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健康。建立个人健康、文化健全的社会,是21世纪东西方医学的宗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