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海外采风 > 正文
  • [英伦行医]牡蛎之功效及其研究设想

  •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11-11-19 14:38:00
  • 核心提示: 中国人首先公布牡蛎的药用价值
    牡蛎,是中医常用的药品之一。由于它的功效显著,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其牡蛎肉又是美味食品,倍受人们青睐。
    本品在中国有文字记载,至少有2千多年历史了。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
        中国人首先公布牡蛎的药用价值
        牡蛎,是中医常用的药品之一。由于它的功效显著,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其牡蛎肉又是美味食品,倍受人们青睐。
        本品在中国有文字记载,至少有2千多年历史了。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首先将牡蛎收载其中,并列为上品(上品泛指具有补身养命功效)。就是说早在2千年前,中国人首先指出:“牡蛎具有“久服……延年”的医药价值。并且简要点明了具有①治疗发热病症,②调理情志病症,③治疗妇女白带病证。④治疗颈淋巴腺结核病症等医疗价值。这是我国古人对现代人类的一大贡献。
        《神农本草经》一书,当时只笼统提牡蛎,而并未明确区别牡蛎肉与其外壳的不同功用,但从临床应用情况看,一般多指牡蛎壳。目前中医处方所开列的牡蛎,是指壳而言,这一习惯是从汉代起沿用下来的。而将牡蛎与肉区分开来,加以说明的,首先是陈藏器氏《本草拾遗》(739年)。其后至l057年,受仁宗皇帝之命由苏颂编著《图经本草》一书,以及崔禹锡氏《嘉祜补注本草》(和《食经》等)才有了进一步说明。
        至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将其二者分别列出。但论述仍重在牡蛎而略其肉。不过细考其肉功效,似乎在牡蛎壳内也能找到文字根据。似乎二者功效颇多相同或难予区分。例如禹锡说:其肉有“治夜不眠,志意不定”功效,其实牡蛎壳也有这种功效。从文字上考证,所指病状,大致与神经衰弱病症相符合,从目前临床上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本病常用而又有效的方剂。但用药只用其壳,而未用其肉。又例如《本草经》说的“久服,强骨节……,延年”;与苏颂说的其肉:“令人细肌肤,美颜色”等,几乎是一回事。
        由此是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神农本草经》所论大致泛指牡蛎的整体而言(有肉有壳二者混而论之)。而后世应用与研究依然偏重于牡蛎(壳)。从现代科学角度思考,其肉所含有机成份显然极为重要;而壳中所含无机类物质,尤其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亦十分可贵。而二者合用则相得益彰。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中医处方只开列牡蛎(用壳),而不开列其肉(药店也无备用),实在是取一舍一。而《金牡蛎》产品,相反只取其肉,不取其壳,不也是取一舍一吗?食猪肉,固然可以食皮舍肉,亦可食肉舍皮。然而现代最新观点又告诉我们,还是二者均用为好。因为知道了“猪皮中的胶原蛋白是抗衰老的重要物质”。这与牡蛎壳肉选用之理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整体的(连肉带壳)开发颇有意义。现列出下述资料,以资证明:
        牡蛎肉
        [成份]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牛磺酸(Taurine)1.3%,lo种必需氨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Glutathione)维生素A、Bl、B2、D及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含碘1~11.53ppm(千重)。脂类中含一种糖脂,其糖由二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岩藻糖构成。另有一咱鞘类磷脂(Sphingolipid),含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22.0%,氨基已糖(Hexosamine)7.26%,甲基戊糖(Methylpetose)10.45%,磷0.47%。另报道长牡蛎的脂类物质中含甾醇,它的氢化产物似为菜子甾醇(Brassicaster01)。
        [性味]甘咸,平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微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功用主治]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定,丹毒。
        ①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于姜醋中生食之,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
        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
        牡蛎
        [异名]蛎蛤(《本经》),古贲(杨孚《异物志》),左顾牡蛎(《补缺肘后方》),牡蛤(《别录》),蛎房、蚝莆(《本草图经》),蚝壳(《浙江中药手册》),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山东中药》),左壳(《中药志》)。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
        [原动物]①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fis Gould
        贝壳2片,坚厚,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左壳附着,较大而厚。右壳(即上壳)略扁平,较左壳(即下壳)小,表面环生极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紫褐色鳞片;l~2年的个体,鳞片平、薄、脆,有时呈游离状;2至数年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在后缘起伏成弱小的水波状;生长多年的个体,鳞片层层相迭,坚厚如石。壳面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淡黄色,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中部背侧。足退化,无足丝。
        生活于江河流人海处。杂食性,以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广东、福建、山东沿海,并有养殖。
      ②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
      贝壳大型,坚厚,呈长条型,背腹几乎平行,一般壳长比壳高大3倍。左壳附着。右壳较平如盖,鳞片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层次甚少。壳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闭壳肌痕马蹄形,棕黄色,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凹下,鳞片较右壳粗大。肉质部软,腮成直条状,不弯至背后角。
        我国沿海都分布。为河Vl及内湾养殖的良种。
        ③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贝壳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渐扩张近似三角形。左壳附着。右壳壳表鳞片起伏成水波状,不如近江牡蛎平伏,放射肋不明显。壳面淡黄色;壳内面白色。闭壳肌痕白色后或紫色,位于背后方。肉质部延长形,鳃自前方延伸至后方中央,弯曲度小。分布北方沿海。
        [采集]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药材]为不规则的卵圆形、三角形或长圆形贝壳,大小不等,通常长10~30CM宽5~IOCM,厚l 3CM;外表灰色、浅灰棕色或灰蓝色,呈层状,并有弯曲的粗糙层纹。壳内面多为乳白色,平
    滑而有光泽,基部有横纹,无光泽,边缘有波状层纹。左壳较右壳
    厚而大,不平坦,壳外面常有海螺、苔藓等附着,表面并常有洞,洞
    内有小贝壳;右壳薄而小,较平坦。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白色,
    层状。气无,味微咸。以个大、整齐里面光洁者为佳。
        主产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河北、辽宁及山东等沿海一带。
        [成份]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
    硅及氧化铁等。另谓大连湾牡蛎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
    机质约1.72%;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
    物。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炮制]生牡蛎:洗净、晒干,碾碎用。煅牡蛎:将洗净的牡蛎,
    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咸涩,凉。
      ①《本草经》:“味咸,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咸微涩,气平。”
      [归经]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
      [功用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眩晕,
    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①《本草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②《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
    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
    胁下痞热。”
        ③《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
    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④《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⑤《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⑥《珍珠囊药性赋》:“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⑦《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⑧《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⑨《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肉明等。对于怀孕妇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恶麻黄、茱萸、辛夷。”
        ②《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选方](1)治眩晕: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楼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服,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萎牡蛎散)
        (3)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4)治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5)治小便淋闭,服血药不效者:牡蛎、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傅滋《医学集成》)
        (6)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钱。上二味,制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7)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赢瘠枯瘦,心松惊惕,短气烦倦:麻黄根(洗)、黄芪、牡蛎(米泔浸,烧赤)各一两。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不拘时候。(《局方》)
        (8)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制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蛎散)
        (9)治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扑之。(《经验方》)
        (10)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辨》一甲煎)
        (11)治一切瘰疬:①牡蛎(煅)四两,玄参三两,捣罗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临卧各服三十丸,酒下。(《经验方》)②牡蛎粉五钱,和鸡胆汁为膏贴之。(《脉因证治》)
        (12)治胃酸过多:牡蛎、海螵蛸各五钱,浙贝母四钱。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13)治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左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补缺肘后方》)
        (14)治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方》)
        (各家论述](1)张元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2)《汤液本草》:“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
        (3)《本草纲目》:“(牡蛎)补阴则生捣用,煅过则成灰,不能补阴。”
        (4)《本草经疏》:“牡蛎味咸平,气微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皆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廖矣。少阴有热,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
        (5)《本经逢原》:“牡蛎,《本经》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非正发汗也。仲景少阳病范本,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匮》百合病变渴,有栝萎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即温疟之热从内蕴,惊怒之即气上逆,亦宜咸寒降泄为务。其拘缓鼠瘘、带下赤白,总由痰积内滞,端不出软坚散坚之治耳。”
        (6)《本草思辨录》:“鳖甲、牡蛎之用,其显然有异者,自不致混于所施,惟其清热软坚,人每视为一例,漫无区分,不知此正当明辨而不容忽者……《本草经》于鳖甲主心腹症瘕坚积,于牡蛎主惊恚怒气拘缓。仲圣用鳖甲于鳖甲煎丸,所以破症瘕。加牡蛎于小柴胡汤,所以除胁满。……由斯而观,凡鳖甲之主阴蚀,痔核,骨蒸者。岂能代以牡蛎。牡蛎之主盗汗,消渴,瘰疬颈核者,岂能代以鳖甲。鳖甲去恶肉而亦敛溃痈者,以阴既益而阳遂和也。牡蛎治惊恚而又止遗泄者,以阳既戢而阴即固者。”
        [备考](1)《蜀本草》:“又有虫雩蛎,形短不入药内。《图经》云,(牡蛎)海中蚌属,今莱州昌阳县海中多有。二月、三月采之。
        (2)《本草图经》:“(牡蛎)今海旁皆有之,而南海闽中及通泰间尤多。此物附石而生,傀儡相连如房,故名蛎房,一名蚝山,晋安人呼为蚝莆。初生海边才如拳石,四面渐长有奎垒一二丈者,崭岩如山,每一房内有蚝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和之以充腹。海人取之皆凿房以烈火逼开之,挑取其肉。”(以上文献引自《中药大词典》1977年上海版)
        由上述资料可以清楚看出,不管肉还是壳,各有所长,肉内有机物较多,壳内无机物尤其钙、铁、镁较丰富。所以二者均用,最为合理。
        还有六个具体问题,补充如下:
        第一,治疗颈淋巴结核病。在公元前2世纪《神农本草经》就有本品治疗“鼠瘘”的记载。在《本草纲目》第46卷:说牡蛎有治疗“瘰疬”功效。同时还介绍了具体方法:说“用牡蛎末4两,元参末3两,面糊为梧子大。每服30丸,酒下,日3服,服尽除根。”还介绍了初虞云的经验:“瘰疬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蛎4两,甘草l两,为末。每食后醋茶汤调服1钱,其效如神”。所谓鼠瘘瘰疬即近人谓淋巴腺结核。现代人根据这个经验,应用本品治疗肺结核盗汗,也取得颇佳效果。请参阅本文第二部分内临床报道项目。
        第二,治疗糖尿病。牡蛎肉具有“止渴功能”。是陈藏器氏首先报告(738年)。《本草纲目》记载“百合变渴”,引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说:“变成渴疾,久不瘥者”,用牡蛎加天花粉治疗。这里讲的,就是消渴病(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第三,子宫功能性出血。在581~690年,首先同甄权氏《药性本草》提出,牡蛎治“女子崩中”,而至739年,陈藏器氏把这一功效正式列在牡蛎肉项下。说牡蛎肉有“治虚损,调中,解丹毒”及调理“妇人血气”病症的作用。尽管说肉有这个功效,目前临床上治疗宫血,还是多用牡蛎(并配伍海螵蛸、乌贼骨、益母草、当归、黄芪等)。当然食肉或服用金牡蛎全营养胶囊,也同样有效。
        第四,皮肤感染的辅助剂。陈藏器氏说肉有“解丹毒”功能。还具体介绍说:“以姜,醋生食治丹毒”,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正式总结为牡蛎能治疗“一切疮肿”。这就是后来人们应用本品(包括肉与壳)做为皮肤感染的辅助剂的理论根据。
        第五,治疗皮肤黑色素沉着症。《普济方》谓牡蛎有治疗“面色黧黑”作用;在1057年苏颂说牡蛎肉能“令人细肌肤,美颜色”。二说颇为合拍。因此可以说不管壳还是肉均有美容功效。而二者配伍,其效更著。    ,
        第六,对于痤疮的治疗作用。本品有丰富微量元素,尤其含有一定量的锌,这对痤疮颇有治疗功效。
      请看一个国外实验报告:
      小剂量葡萄糖酸锌治疗炎性痤疮
      用锌剂治疗痤疮的疗效报道不一,这可能与痤疮有无炎症及锌的剂量大小有关。因此进行一项为期两个月的多中心.双盲试验。66例炎性痤疮病人随机地接受安慰剂(34例)或葡萄糖酸锌200mg每日l次(相当金属锌30mg,32例)    治疗两个月后,按受锌剂治疗患者的炎症十分明显改善,从基线的49降至27;而接受安熨剂的患者从基线的58只降至47。根据检验者和患者意见的评分,接受2个月锌剂治疗的患者也有显著改善。虽然平均血浆锌浓度明显升高,但是红细胸平均含锌量无明显改变。接受锌剂治疗组的患者有胃病和腹痛,两组同样都有恶心症状。
        作者认为,此项双盲试验可以说明小剂量葡萄糖酸锌治疗炎性痤疮病变是有效的。(Acta Derm Venereol l989,69:541)
        我在临床上经常将处方中加入适量牡蛎,或推荐痤疮病人配用《金牡蛎》。但提醒病人,如果有对鱼、虾有过敏史者,不宜采用。
        此外,再补充三条,(七、八、九)
        第七,多吃含镁食物  预防动脉硬化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吃含有丰富镁质食物可防止胆固醇的“泡沫细胞”堆积在血管内,从而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
        研究人员给一组兔子食用高胆固醇和含镁质低的食物,这些兔子的动脉不久便贮存脂肪,而这是动脉硬化的征兆。另外食用高胆固醇和含镁质高的兔子,其动脉内的脂肪较少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女性每13应摄取450ram的镁质,男性应摄取550mm的镁质,而香焦和杏仁均含有丰富的镁质。(于天星按:该文作者可能还不知道牡蛎中含有丰富镁)
        第八,治甲亢病。据文献报告,牡蛎肉内含有碘1~11.53%H,M(干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牡蛎能治疗“瘿疾结核”(这里瘿疾结核是指甲状腺肿);相反,在牡蛎肉项内,诸书均未提及,却在牡蛎项内予以说明。因此,从这里又一次证明我的论断是可告的。即肉与壳的功效在文献记载上常常有混淆的情形。因此在说明《金牡蛎全营养胶囊》功用时,要研究一下有关技巧与艺术。本公司产品测得含碘占566mg/100g。因此有理由推荐给甲亢病人做为辅助用药。
        第九,本品对缺钙病人(缺铁性小细胞性盆血)也颇为有益。
        目前已知道有很多妇女怕冷,这与缺铁颇有关系。请看下面国外消息:
        《缺铁妇女怕冷》
        有些妇女特别怕冷。最新研究揭示,这些妇女体内缺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比尔德在学校公园的游泳池里做了个实验:让I0名正常的健康妇女和8名缺铁性贫血妇女站在齐颈深的水中,水温29℃,持续l00分钟,共实验六次。每次实验结束后,贫血妇女的体温较正常妇女低0.7"C,热量产生少l3%。新陈代谢也比正常妇女低。此外,从测定血糖也可看出,贫血妇女主要靠体内的脂肪提供热量,故保暖能力差。给这些贫血妇女补充l2个星期的铁剂后,她们都达到了正常人含铁的水平。
        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的生理学家卢卡斯基让12名穿游泳衣的妇女站在水温为20摄氏度的水中。第一次试验前,每人先吃80天的低铁饮食。试验结束后l00天内每人每天供铁l6毫克(是低铁饮食的三倍),再进行第二次试验。卢卡斯基说,80天的低铁饮食几乎耗尽了她们体内贮存的铁,但尚未发生贫血。第一次试验时,约80分钟后她们开始哆嗦,体温下降了0.6℃。第二次试验,约92分钟开始哆嗦,体温下降了0.3度。去甲肾上腺素是使身体产生热量的激素,每一次试验后测定其含量比每二次试验少l/2到1/3。
        试验结果说明,缺铁者的保暖能力比正常人低。因此,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菠菜等。
        关于配伍问题,原件已指明,这是我国金元时代的经验。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记录:“贝母为之使”,是说本品为主药,配贝母有协助起臣使的作用。“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是说本品与甘草等配伍应用,效果更良好。甘草、牛膝前文已提到。关于得蛇床子良的问题,现在也已经有所明朗。因蛇床子中的挥发油具有明确治疗阳痿作用,与牡蛎相合用,当然效果更好。
        四.金牡蛎第二代产品的设想
        上述资料已经清楚表明了,肉与壳的关系及其不可分割性。因此,建议他的Ⅱ代产品,应是真正体现一个“全”字。既有肉,亦有壳,其配方比例应是:肉占85%,壳占l0%,生甘草占4.9%,VB.占0.1%,(其他辅型剂不计)。(注:v.Bl对于消化功能颇有意义,尤其对于厌食症病人更为重要,恰是金牡蛎所缺者)
        如果按上述要求,制成Ⅱ,现在为I。二者可进行一次实验观察:(1)抗耐力实验(小鼠游泳实验);(2)胃及消化道分泌功能测定:(3)保肝实验(制造一个肝细胞损伤模型,分别观察工、Ⅱ对抗肝细胞损伤的能力),通过上述方法,如果客观的证明Ⅱ强于工,那末,金牡蛎全营养算是更上一层楼。
        它的Ⅲ代产品,在Ⅱ方中再加入适量牛膝(中的多糖类),如果抑制小鼠腹腔癌实验成功,则可推广为癌症病人的辅助剂。(牛膝多糖的这种功效已经证实,问题是加入Ⅱ方中多少比例为宜,需调整)现在的设想,大致如此。以后可能还有新建议,当另议。
        按目前国内水平,Ⅱ号方案完全可行。所有实验均可在广州中医学院进行。
        附件(1)金牡蛎功效研究进展
        中国人首先公布牡蛎的药用价值。由于它的功效显著,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其牡蛎肉又是美味食品,倍受人们青睐。
        本品在中国有文字记载,至少有2千多年历史了。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首先将牡蛎收藏其中,并列为上品(上品泛指具有补身养命功效)。就是说早在2千年前,中国人首先指出:牡蛎具有“久服……延年”的医药价值,并且简要点明了具有(1)治疗发热病症,(2)调理情志病症,(3)治疗妇女白带病症,(4)治疗颈淋巴腺结核病症等医疗价值。这是我国古人对现代人类的一大贡献。
        《神农本草经》一书,当时只笼统提牡蛎,而并未明确区别牡蛎肉与其外壳的不同功用,但从临床应用情况看,一般多指牡蛎壳。目前中医处方所开列的牡蛎,是指壳而言,这一习惯是从汉代起沿用下来的。而将牡蛎与肉区分开来,加以说明的,首先是陈藏器氏《本草拾遗》(739年)。其后至l057年,受仁宗皇帝之命由苏颂编著《图经本草》一书,以及崔禹锡氏《嘉祜补注本草》《食经》等,才有了进一步说明。
        至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更加明确地将其二者分别列出。但论述仍重在牡蛎,略在其肉。
        不过细考其肉功效,似乎在牡蛎壳内也能找到文字根据。似乎二者功效颇多相同或难予区分。
        例如禹锡说,其肉有“治夜不眠,志意不定”功效,其实牡蛎壳也有这种功效。从文字上考证,所指病状,大致与神经衰弱症相符合。从目前临床上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本病常用而又有效的方剂。但用药只用其壳,而未用其肉。
        又例如:《本草经》说的“久服,强骨节……,延年”;与苏颂说的其肉:“令人细肌肤,美颜色”等,几乎是一回事。
        而近年则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借助日本经验,采用科学方法,专从牡蛎肉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成“金牡蛎全营养胶囊”(简称“金牡蛎”),添补了中医临床应用上的一大空白。因此受到医家和用户的广泛好评。
        从金牡蛎的化学成份中得知,含有丰富的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做为多种疾病防治的辅助剂。而对于老年人及青少年儿童更有重要的保健滋补作用。
        经过临床应用,并充分研究了有关文献,我们认为,本品还对于下列各种疾病,颇宜选用。    ,
        1.治疗颈淋巴结核病。在公元前2世纪《神农本草经》就有本品治疗“鼠瘘”的记载。在《本草纲目》中,牡蛎有治疗“瘰疬”功效。同时还介绍了具体方法:“用牡蛎末4两,元参末3两,面糊为梧子大。每服30丸,酒下,日3服,服尽除根。”还介绍了初虞云的经验:“瘰疬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蛎4两、甘草l两为末。每食后醋茶汤调服1钱,其效如神”。所谓鼠瘘瘰疬即近代人谓淋巴腺结核。现代人根据这个经验,应用本品治疗肺结核盗汗,也取得颇佳效果。
        2.治疗糖尿病。牡蛎肉具有“止渴功能”,是陈藏器氏首先报告(738年)。《本草纲目》记载“百合变渴”,引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说:“变成渴疾,久不瘥者”,用牡蛎加天花粉治疗。这里讲的,就是消渴病(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3.子宫功能性出血。在581~690年,首先由甄权氏《药性本草》提出,牡蛎治“女子崩中”,而至739年,陈藏器氏把这一功效正式列在牡蛎肉项下。说牡蛎肉有“治虚损,调中,解丹毒”及调理“妇人血气”病症的作用。
        4.皮肤感染的辅助剂。陈藏器氏说牡蛎肉有“解丹毒”功能。还具体介绍说:“以姜,醋生食治丹毒”,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正式总结为牡蛎能治疗“一切疮肿”。这就是后来人们应用本品(包括肉与壳)做为皮肤感染的辅助剂的理论根据。
        5.治疗皮肤黑色素沉着症。《普济方》谓牡蛎有治疗“面色黧黑”作用;在1057年苏颂说牡蛎肉能“令人细肌肤、美颜色”,二说颇为合拍。因此可以说不管壳还是肉均有美容之功效。而二者配伍,其效更著。
        6.对于痤疮的治疗作用。本品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尤其含有一定量的锌,这对痤疮很有治疗功效。
        7.预防动脉硬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食用含有丰富镁质的食物可防止胆固醇的“泡沫细胞”堆积在血管内。也就是说多吃含镁食物,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
        现在已经知道牡蛎肉中含有丰富的镁。经常食用金牡蛎对于预防动脉硬化很有意义。
        8.治疗甲亢病。据文献报告,牡蛎肉内含有碘l~11.53PPM(干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牡蛎能治疗“瘿疾结核”(这里瘿疾结核是指甲状腺肿)。“金牡蛎”中测定含碘量占566mg/100g,因此有理由推荐给甲亢病人。历代名医又认为牡蛎具有滋阴作用。对于甲亢病人的阴虚燥热症也颇为适且。
        9.对缺铁病人也颇为有益。目前已知道有很多妇女怕冷,这与缺铁有关系。
        试验证明,缺铁者的保暖能力比正常人低。因此,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菠菜等。更可选用“金牡蛎”。因其中含铁丰富。
        总之,就目前而言,金牡蛎确是一种有重要滋补作用的保健食品。
        近来的临床观察还证实:金牡蛎对第三状态的人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大家都知道,在健康人与患病人之间,有一大批所谓中间者.他们或向疾病转化,或不断向健康者移动,他们常以疲劳综合征的形式存在,对于现代快速节奏不适应,对于环境、食品污染不能适应,而每天处于难于表述的不适状态。金牡蛎由于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极有利于调整体力及免疫状态,所以对于第三状态的人,显示有无比的优越性。关于这一点,医学界人士正在进行系统研究,颇值重视。
        附件(2):金牡蛎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问题
        金牡蛎全营养胶囊是从鲜牡蛎肉中提取有效成分,经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重要的微量元素,所以临床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可以说老少皆宜,有病无病亦皆宜:这是客观事实。但又必须明确它的基本功效,即明确它的最主要的,即针对性病症。对此,现在试图加以说明。
        一、金牡蛎临床应用的广泛性
        大概来说,本品应用范围,包括下列各项:
        1.因现代生活紧张,精力衰竭者。
        2.性机能减退,欲巩固及提高性能力者。
        3.欲提高爆发力、耐力,保持体力于最佳状态之运动员。
        4.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糖尿病等患者。
        5.肝炎、肝硬化、肝脏其它病变、肾脏病变等患者。
        6.患盆血、月经失调、不育、卵巢缺陷等多种妇科疾病者。
        7.欲美容、养颜、明目者。
        以上为本品原说明书所列者,以下为于天星先生补充的l2条,合并排列:
        8.肺结核盗汗;
        9.颈淋巴腺结核;
        10.糖尿病(消渴病上消者);
        11.子宫功能性出血:
        12.皮肤感染(辅助剂);
        13.皮肤黑色素沉着症:
        14.痤疮;
        15.甲亢:
        16.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
        17.肝脾肿大(包括慢性肝病);
        18.动脉硬化(预防及治疗的辅助剂);
        19.美容及抗衰老的保健药品。
        以上所列l9条,足以说明金牡蛎临床应用的广泛性。
        二、金牡蛎的临床针对性问题
        从目前应用情况看,大概与“第三状态”有关,由于多数用户。兼用其他药品,具体药效的评价极为困难。鉴于上述情况,一方面要坚持它的广泛性原则,尽可能介绍给更多用户做为辅助剂使用,一方面有意探索它的具体针对性。针对性的确定,原则上要落实在它的Ⅱ号、Ⅲ号方上。
        如果现在急于对其针对性下结论,必定不成熟,必定被以后历史所否定。当务之急是,经过专家组的评估(有临床依据的评估),极其慎重地对于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进行科学而规范的介绍,为进一步探讨针对性打下基础。
        为此,建议对上述l9条,有重复的,有不准确的,有争议的,各项逐一予以澄清,进而为二版说明书提供根据。
        原则上意见是:
        金牡蛎I号,着眼干她的广泛性(普通性),强调美容与抗老防衰上;
        金牡蛎Ⅱ号,即加甘草方,当以肝病为重点;
        金牡蛎Ⅲ号,即Ⅱ方加川牛膝,当以抗癌为重点;
        附件(3):关于第三状态概念的说明:
        一般认为,在人群中只有健康和患病之分,但新的医学研究表毛.人体在健康与患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过渡的中间状态,即第三状态。也有称谓亚健康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发现真正健康和患病不足一半,有一半以上的人群处于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者的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易怒、头痛、疲乏、神经衰弱、失眠等。引起第三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等;营养低下或膳食不平衡、疲劳过度以及精神、心理上的不完善等。第三状态的人游移于健康于疾病之间。他们或者纠正缺陷,回归健康;或者继续发展,成为病人。
        提出第三状态这一新概念的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预防第三状态的出现,主要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讲究膳食平衡,减轻身心负担,保证足够睡眠,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中医对于这种所谓“第三状态”治疗上有较大的优势。而金牡蛎尤其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