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行医]上焦风燥诊治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11-11-17 15:25:00
核心提示: 1997年2月9日,伦敦天气还十分寒冷。林小姐来诊,说近一周来咽部于痛不适,口苦。舌淡,无苔,脉象细。查看咽喉,只是微红,并无溃疡。认证为上焦风燥,从其口苦一症看,可考虑已有化火之趋热。但舌淡,舌不红,脉又细,并无其他兼证,还是
1997年2月9日,伦敦天气还十分寒冷。林小姐来诊,说近一周来咽部于痛不适,口苦。舌淡,无苔,脉象细。查看咽喉,只是微红,并无溃疡。认证为上焦风燥,从其口苦一症看,可考虑已有化火之趋热。但舌淡,舌不红,脉又细,并无其他兼证,还是考虑血分阴分不足为主。
用方:天花粉l0克 玉竹10克 元参10克 黄芩10克 沙参l0克 猪苓10克麦冬10克 五味子l0克 6剂。
数日后病人在唐人街散步中见到我,说用过3天药后已经咽不痛了,剩下3包药等我以后再患咽炎再用吧。她显得十分开心。现在回忆起来,方中为何要用猪苓呢?至今找不出答案来。病人系风燥于上,有肝郁化火之势,可以用润上之法,也可酌加甘寒苦寒之品,如元参、黄芩类。是不是病人还诉说有小溲不利症?还是我记录中有所遗漏呢?如果小便通畅,只是风燥于上,有肝郁化火之势,再用猪苓这种甘淡利水之药那显然是不妥的。
也许有人还会问,既然是风燥于上,为何不用桑叶、菊花?我回答是当然也可用桑菊的。但我在临床中体会到,对于急性单纯咽部感染者用元参、沙参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养阴清肺汤方中,其中就有元参,早在1964年陈国清就有实验报告:如若方中去掉元参,则抗菌效果明显受到影响。当然如果有肺卫症候,咳而咽痛者,我看以桑叶为君药便是十分合理的。
考元参为滋阴降火的要药。大概是大明首先提出有“消肿毒”作用。《本草纲目》谓其“利咽喉”。《活人书》玄参升麻汤、外科正宗方《玄参解毒汤》中都有元参,上述方都介绍了治疗有关咽喉肿痛的经验。总之,元参对于温热病伤阴,烦渴,发斑,咽痛者是不可或缺的要药。但元参治疗咽痛(火症),是属于虚火,阴虚火旺者,非实火,这一点必须明确。李时珍所说:“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0 Y9正是论证元参适用于虚火的理论依据。 ‘
但我在本方中只用10克的剂量,这与君药的地位不很相称的。而且每味药均用10克,其君臣佐使制方关系并未体现出来,也证明临证当时处方不够精当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