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概况
越南位于亚洲东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南面环北部湾和南海,国土面积330991km2。人口8400万,88%为越族,其它有岱依、傣、依、苗、加莱、高棉等50多个民族以及华侨。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低地冲积土平原,包括红河三角洲以及南方湄公河三角洲区域;少数民族约550万人,主要生活在山区。拥有海岸线3260km。森林和林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50%。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的国家,年平均温度20℃,七月份河内平均温度28.6℃。低地平原年降雨量1500mm,而山区年降雨量为2000~3000mm。雨季湿度达90%以上。
2传统医学基本情况
越南拥有古老的传统医疗体系,与中国传统医学在许多方面很相似,包括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如重视阴阳之气的平衡,此外还包括寒热、干湿、风、血液与体液相关的理论和时间论。由于受中国传统医学、西医学的影响,越南传统医疗形成了目前东医、中医以及现代医学相融合的独特传统医学模式(格局)。在越南乡村和山区,人们看病医疗主要用当地的传统药,既方便又便宜;在城市和交通比较发达的区域,人们既接受南药也接受现代药,而民间祖传东医更多的还是使用北药(从中国进口的传统药)。在越南,传统药的应用很普及,许多人还掌握一些传统药知识。据1999年越南传统药研究院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与对抗疗法相比,半数以上的人口更喜欢接受传统药疗法;1997年所做的一项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能描述10种以上用于常见病的药用植物。传统药在越南不仅用于初级卫生,在医院同样用于第2期、第3期卫生医保。传统医学在越南受法律保护,卫生部对医院的管理颁布了法规,国家药政部门规范草药的使用。有l86种草药被列为基本药物,其中40种草药用作医院(Community)制剂和60种草药在乡下卫生中心用于常见病治疗。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受限,政府号召人民利用地方药防病治病,并颁布法律对传统医学给予保护和支持。
3越南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进展
3.1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一方面,越南被公认为是世界第十六大植物多样性国家,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调查,越南拥有药用植物4000多种,其中传统药用植物300余种,常用野生药用植物206种。野生药材可利用蕴藏量为121000t(目前野生药材开发12100t/年)。另一方面,由于采集药材成为其山区、林区少数民族的主要收入来源,有许多药用植物因过度开发,同样面临濒危或灭绝的危险。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已是越南政府、科技工作着重点关注的课题。在越南已有296个属的40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植物鉴定,其中裸蕨植物门(Psilophyta)植物1种;木贼门(Equisetophyta)植物3种;水龙骨门植物l34种;松柏门(Pinophyta)植物25种;木兰门(Ma9—noliophyta)植物3666种;真菌类(Fung)植物l4种等。目前已出版了对越南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整理的几部大型专著,如:Selected Medicinal Plants in Vietnam(共2卷)、Animals and Plants tO Medicines in Vietnam(共2卷)等。
3.2药用植物种植
为了保证传统药和药物原料的市场需求,以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越南政府开始重视此项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扩大药用植物种植规模。据统计,已有136种药用植物可以通过人工栽培增加药材生产。预计种植品种将每年可以为市场提供约15600t药材原料(每个基地种植1000公顷,不包括青蒿和芳香植物)。另外,通过从国外引种种苗和加工技术,可种植36种国外进口的药用植物。近期,计划就上述36种药物在18个传统种植基地发展种植,为市场提供约3600t的药材原料。栽培、规范管理以及后期加工技术由越南国家药材研究院(NIMM)提供,并提供种苗。
3.3植物药研究与开发
越南植物药的开发分为5类,一类为植物成分或化合物,如Artemisinin,Berberin,Rutin,D-Strophantin,Vin—blastin;二类为植物提取物和草药(herbal medicine);三类为功能性食品;四类为药用化妆品;五类为生药。
有关传统药与药用植物的研究机构全国设有5家。越南国家药材研究院(NIMM)成立于1961年,是越南国家级专门从事药用植物研究机构。该研究院在编工作人员约200名,其中科研人员占60%,下设6个研究部门和4个研究试验中心:植物化学研究室;化学分析与标准化研究室;药理与生物化学研究室;配方与加工研究室;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室;萃取技术研究室;河内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中心;HOCHIMINHCITY人参与药物研究中心;越南中北部(THANH HOA)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中心。此外,在不同海拔还设有2个工作试验站。迄今,已对全国约4000种药用植物进行调查、信息整理、鉴定等研究,采集植物标本万余份。致力于GAP的研究与实践,努力落实WH0颁布的有关传统药发展标准:RIGHT—GOOD—PURE(AC—CORDING TO GAP)。
驯化引种用于制药企业、传统药生产和出口的药用植物70多种,研发和正在研发新药50余种,如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用于免疫调节和脑循环增强,尼泊尔老鹳草(Geraniumnepalense Sweet)用于治疗痢疾和腹泻,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和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用于治疗糖尿病,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用于治疗肝炎和肝纤维化,姜黄(Curcurma longa)用于癌症治疗,长序缬草(Valeriana hardwickii用于镇静和抗紧张,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 L.)用于镇静五色花(Agera—turn conyzoides L.)用于窦炎治疗,珠子草(phylanthusam—arus),球花毛麝香(Adenosma indianum)用作治肝炎药物,四叶萝芙木(Rauvolfia conne$cens L.)用作降高血压药物,以及多种复方药物的开发取得进展,其中如Artemisi—nine(抗疟药物),Bidentin(降胆固醇),Rancaxin(降高血压),Abilin(抗肝炎),Rutin C(抗出血热),D-strophantin(心血管药物),Diosgenin(用于类固醇合成)等10种药治疗效果确切,已向越南全国制药企业转让生产技术。
3.4贸易与生产
每年越南药材市场需求约为60000t,其中自给能力约为28000t(包括206种野生药材12100t,青蒿原料3000t和约9700t芳香植物原料);进口约为31840t(约占总需求53.47%)。进口药材200多种,主要来自中国。越南传统进口大宗中药材主要有当归、人参、菊花、杜仲、罗汉果、桔梗、山药、葛根、银花、生地、黄连、白术、川芎、白芍、党参、三七、普通红参、桔梗、茯苓、大黄、黄芩、板兰粮、柴胡、黄芪、甘草、白芷、大枣、枸杞等。进口的中成药包括清热解毒消炎药、治风湿药、调经药、哮喘咳嗽药、消化腹泻药等百余种产品。
与此同时,每年南药出口约9960t,37个品种。越南出口中国的药材主要品种有鸡血藤、胖大海、肉豆蔻、巴戟天、槟榔、砂仁、乳香、没药、苏合香、沉香、檀香、丁公藤、千年健、广防已、大海子、广豆根、石斛类黄条草、小环草、有爪石斛、黄藤、草果、八角、桂圆肉、绞股蓝等。此外,还出口青蒿500t;挥发油药用原料9650t;龙脑薄荷(Mentha arvensisL.)600t;香茅(Cympopogon citrates(DC)stapf)200t;罗勒(Ociumum basilicum L.)lOt;八角(Illicium 7dsrumHook.F.et Thonns.)lOOt:Myrtus leucadendra L.50t;圣罗勒(Ocimum sanctum L.)5t等。总计出口金额:原料出口1.211万亿越南盾;西药(植物有效成分)出口:约9.3万亿越南盾。
此外,有关国外植物药在越南销售约50种(可视为是西药),主要为法国和日本产品。
越南从事传统药生产的企业有1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4~5家。福兴传统药公司(Phue Hung TraditionalPharmaceutical C0.,Ltd)是越南较大传统药生产企业,拥有员工250多人,主要生产治疗咳喘、急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肠胃气胀、胃溃疡、鼻炎、感冒、健胃、风湿、痔疮、关节炎30多个等品种,产品的剂型主要包括:片剂、口服液、胶囊、喷雾剂、丸剂、粉剂等。根据越南药政管理规划,传统药生产将于2012年开始执行GMP认证。
3.5药材或原料面临的问题
(i)混用。一是不同形式的混用,如Jasminum sub-triplinerve blume与Gelsemium elegans benth混用;Amo-mum与Alpinia混用;Rhizoma cimifugae与Strobilan—thes forestii根混用等。二是不合理的替代使用,如Hoaison(Dioscorea persimilis)代替Cu COC(D.Alata)使用;Saiho(Bupleum)替代Cay lue(Radix pluchea pteropodae)与Re cay cue tan(the root of Pluchea indica(L.)使用。三是因加工导致外形变化引起的混用,如Hoang dang(Fibrau—rea)与Vang dang(Coscinium)。四是同名异物的乱用,如Van moe huong(Saussurea lappa clarke.)与Thanh moehuong(Aristolochia Contora Bunge.)混用;Bach phu tu(Aconitum Carmicheali Debx.)与Bach phu tu(Typhoni—um gigateum En91.)混用等。五是有些药材品种如SAL—VIA MILTl0NHIZA BUNGE、PANAX NOTOGINSENGWALL、PANX GINSENG等伪品出现较多。
(2)其它问题。不适宜的季节采收,导致药材质量低下,如活性成分含量低或无活形成分;高湿度,易导致药材生虫或发霉变质;粪便使用过多(Mannure of Kali),导致NOa持续高含量;因土地污染或浇灌药材的水污染,引起Cu、Pb、As、H9、Cd等含量过高;杀虫剂含量高;由于S02雷酸盐高剂量,导致SOz持续高含量;灭菌阶段,因辐射污染,或种植地接近放射站受到污染;或植物苗栽种之前已被感染;植物来源不明,甚至没有标签;没有专门的储存库房,甚至随处存放。
(3)社会呼吁加强质控管理,依法保护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在第3版药典中,越南制订出约300个质量标准,但科技人员抱怨这些标准没有量化标准,有些专题存在错误。在生产方面:生产商延续自己使用的药物作为标准,而没有质量可控的药用植物标准,一旦发生混乱,质量难以保证;国家药物质控部门(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QualityContr01)对药材建立标准还不够重视,科研规范不到位,仅是收费、发证。
社会呼吁政府强化以下方面的工作:成立专门组织或机构,履行国家管理职责;应该根据GAP或GACP的工作要求加大投入;建立药用植物标准品设施,分离、纯化标准品;建立植物分类数据库.力口强进、出口活动的管理;对市场开展药用植物质控工作。
3.6药物、药材与传统药的管理
一类药(植物成分与化合物),由卫生部负责管理;二类药(植物提取物,草药制剂),由药物管理部门(Drug Man—agement Department)颁发生产许可证;三类(功能性食品),由食品安全与卫生局(Department of Food Safety andHealth)颁发生产许可证;四类(药用化妆品类):如THAIDUONG CURCUMIN CREAM,LO HOI CREAM,DUONG QUY—LO HOI CREAM等,由国家药物质控部门(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Quality cQrod负责管理;五类(生药),由国家药物质控部门(Nauonal Instgute of DrugQuality Contr01)负责管理。对药材进出口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海关总署进行管理。
4结语
越南发展传统药或植物药市场潜力巨大
受中医药的影响,越南在传统药应用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普及性极高。目前,传统药发展在越南受到保护,甚至中医药在越南也得到了合法保护。越南有5家传统医学院或研究部门、50多家传统医院、450多家大中型草药企业,约9000人草药销售队伍,从而勾画出越南发展传统药的强劲发展潜力。特别是越南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薄,经济发展滞后,面对昂贵的西药和人们对西药毒副作用的担心,发展民族药、传统药不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健康保障的捷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