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1967年开始从事中医疟疾防治工作,曾多次将病毒注射体内进行研究。
2007年4月,他继2006年获得由柬埔寨政府颁发的“莫尼沙拉潘”金质骑士级勋章后,又获得由越南卫生部颁发的“为了人民健康”奖章。
2008年 4月15日,他获得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颁发的“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个人奖的殊荣。
2009年3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为他和他的团队在北京举办了“青蒿素复方快速控制疟疾项目研讨会”,他的研究成果和他为非洲人民的健康事业而奋斗不息的国际主义精神深深感动了与会代表。
行医42年,医治10多万病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一直是时代的楷模,而今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时,他的先进事迹再次感动了人们……
疟疾与艾滋病、结核并称当今世界最具灾难性的三大疾病,全球有15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其中3亿集中在最为贫穷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年死亡200~300万人,死者大都为5岁以下的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疟疾是21世纪前10年必须重点控制的6大传染病之一,“遏制疟疾”行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起,而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共产党员李国桥正是这一行动的先行者、杰出贡献者。
特殊使命:使他为之奋斗终身
中国不是疟疾高发地,中国青蒿素的发明缘自特殊的政治使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疟疾在越南战场上暴发,美军因感染疟疾而死亡、伤残的人数不计其数。1967年,越南政府求助于中国政府。5月23日,北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研制抗疟药物的课题与研制“两弹一星”的课题相提并论。
当时,接到这项绝密的紧急战备科研任务时,李国桥身处“文化大革命”旋涡中,还在牛棚里劳动改造。李国桥受命组织广州中医学院针灸治疟研究组,即刻奔赴海南疟区——乐东县千家公社。这一走,开始了他在抗疟战线上至今42个春秋的奋斗历程。
不久,他被派送到云南疟疾暴发区。云南梁河,一个20多户人家的寨子,家家户户都有疟疾病人,1个月内竟有8人死于疟疾。他走进一户破落的房舍,借着昏黄的灯光,他看到一对母女由于感染了严重的恶性疟疾,两人骨瘦如柴,牵着手等待死亡。这户人家的一对父子几天前刚刚被疟疾夺走了生命。李国桥和同事没吭声,噙着泪,默默地为她们检查、治疗。
“正是那一刻,我决定将我的一生奉献给抗疟事业!”李国桥回忆说。
边疆苦行医:使1000多名危重病人起死回生
40多年来,李国桥坚持在穷乡僻壤医治疟疾病人10多万人次,挽救脑型疟及其他重危病人1000多人。
1976年,李国桥作为中国抗疟专家被派到当时的民主柬埔寨抗疟,刚到磅逊港某医院,行李尚未打开,他顾不得旅途劳顿,立即投入到脑型疟病人的抢救中。病人很快痊愈,他从此被柬埔寨军民称为“神医”。
上世纪90年代,李国桥应邀到越南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疟疾重灾区抗疟。他把青蒿素介绍给越方,并亲自示范,成功救治脑型疟168例。
现代神农氏:他向自己体内注射了疟原虫
1981年,被普遍认可的恶性疟原虫每个裂殖周期引起一次发热的理论,引起李国桥的怀疑。一次,配血交叉试验后,他瞒着大家,把含有大量疟原虫的2毫升病人的血液注入自己的体内。
这是一种恶性疟疾,若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死亡。几天后,第一个热峰出现,体温超过了40摄氏度,血液中原虫密度高达每立方毫米十万个以上,他仍不肯用抗疟药,他的嘴唇烧烂了,脾脏一度肿大。
“如果出现昏迷,暂不用抗疟药治疗,这是我们研究计划的需要,万一有意外,只要在花圈上画上一个疟原虫,我就满足了”他说。
最后,实验验证了他的推断。同事们深深感动了,先后又有11个人勇敢地加入了自身感染者的试验,他的推断得到了更多的验证。
这一理论对恶性疟的诊断、抗疟药疗效评价以及脑型疟救治的研究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被载入WHO《疟疾学》巨著和英国牛津大学的教科书。
青蒿素研究成果领先国际同行
早在公元4世纪,中医就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1972年我国中医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从青蒿中提取出抗疟有效成分,随后通过全国大协作分离提取了青蒿素,但青蒿素对恶性疟的效果尚不明确。
1974年,李国桥接到任务后,首先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对恶性疟和脑型疟有明显效果。到1975年1月底,李国桥和他的同事共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18例,其中重症3例,100%有效。1975年中医药协作成都会议,决定把青蒿素抗疟研究扩大为全国十三省市大协作。
1979年,共同承担青蒿素研究任务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等6家单位获得了由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发明二等奖。此后,李国桥教授担任了青蒿素临床研究协作组组长,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青蒿素的抗疟性和抗药性远远超过西方任何抗疟药物。这一研究被哈佛大学等国外权威部门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发明”,并被作为经典案例写入哈佛大学教科书。
他的坚持:让穷人使用最有效的抗疟药
1990年,李国桥深入越南等东南亚环境恶劣的疟疾高发区,一边科研一边推广青蒿素类药物。当时越南使用的仍是传统的西药氯喹、奎宁,由于抗药性,死亡率高达40%。经过李国桥的救治,死亡率奇迹般地下降到10%以下。
2006年,李国桥和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疗程短、成本低的青蒿素类复方抗疟新药——新四代青蒿素复方。不仅疗效快、治愈率高,而且疗程短,价格仅为同类药物一半。世界抗疟专家阿诺德对此高度评价:“它是一个集中了优秀抗疟药全部特点的完美复方。
由于在医学探索中的卓越贡献,李国桥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是党的十三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今,年过七旬的他目前依然奋斗在抗疟、抗艾科研一线,依然频繁地奔波于贫穷落后的疟疾区。42年前党组织交付的任务已经被他延伸到世界各地去,而他那时候确立的理想,更使他在人类医学探索的旅途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