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行中医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2:11:07
核心提示: 两名南京的中国医生,千里迢迢来到德国,在人口大约8000人的南部小城奥托伯依伦的一家德国医院行一年的中医。何等反差,可想而知。德法合作的文化电视台ARTE分5集介绍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有关患病和康愈,有关两个世界、两种
两名南京的中国医生,千里迢迢来到德国,在人口大约8000人的南部小城奥托伯依伦的一家德国医院行一年的中医。何等反差,可想而知。德法合作的文化电视台ARTE分5集介绍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有关患病和康愈,有关两个世界、两种文化相会的中德合作项目,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医和中医在德国应用的情况。
身穿白大褂的陈教授身材娇小、爱笑,她现在已经会用德语和病人交谈了。她和同姓的另一名陈教授一起,2004年10月被南京中医药大学派到奥托伯依伦工作一年,用中医手段治病。陈教授说,来德国前,除了书本和电视的介绍外,她对德国的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多。
陈教授的前任毛教授说,他一开始也不适应德国的生活。就饮食而言,他还是更喜欢中国风味,但对德国的蛋糕,他则赞不绝口。他对德国南部的雪景印象尤其深刻,因为在他的家乡南京很少有大雪纷飞的时候。他以其非常礼貌的方式一再强调,他非常高兴有机会在小城奥托伯依伦工作一年。他很自豪自己是汇集了上千年传统和经验的中医的代表。当记者问他如何可以在瞬间内,单凭患者的舌头就作出诊断时说:“中医非常注意对病人的观察,人的内脏是否有问题会反映在舌苔上,所以诊断舌苔对中医非常重要,每个中医都要接受历时多年的训练。”
同时,他也高度赞赏和奥托伯依伦的西医进行的合作工作。他认为,西医的优势在于许多医疗器械,凭这些器械也可以作出相当精确的诊断,虽然这是另外一种诊断。但他认为,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疾病只有中医才能予以诊断和治疗。在这一点上,陈教授也表示同意,如睡眠不好、感觉不适等病症。
毛教授和陈教授也观察到,一开始,奥托伯依伦的患者往往都对中医抱有一丝怀疑,对医生及其治疗方法观察得很仔细,但他们同时也对中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刨根问底,仔细了解医生在干什么,因为和中国不同,德国老百姓对中医的基本概念,如穴位、经脉等等很
不熟悉。
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中医和西医对此的理解是有区别的,中医十分重视预防保健,提倡“治未病”。毛教授介绍了他和德国病人打交道的经验:“一开始,病人都很谨慎,但他们还是听从我们的嘱咐。我一直强调预防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视个人身体状况而定的
体育锻炼很重要,营养也很重要。这里的病人也接受了这些观点。”
如今,小城奥托伯依伦的病人对中国医生、对他们原本非常陌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建立了信任。在这家医院的负责人罗泽特女士看来,这一点其实并不令人惊奇。她介绍说,他们一开始也曾有担忧,但做开以后发现,担忧是多余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德国著名自然疗法
克奈普氏疗法的创始人克奈普就出生在奥托伯依伦,这一带属于接近自然的乡间,因此人们对自然疗法的接受程度也就高,再加上中国医生的高超医术,当然可以赢得病人的信任。
困难更大的,倒是组织管理工作:虽然这家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已历时三年,后者每年派两名专家到德国行医一年,但办理签证的手续依然非常繁复,几乎每次都是最后一刻成行。罗泽特说,办理签证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国人和德国人截然不同的办事风格。
两种文化背景短兵相接,在中间发挥重要调解作用的是嫁给德国人的华人丁克尔女士。她不仅担任翻译,把德国没有的中医概念,比如上火、湿重等用德语来解释,而且还时时照顾一般都是首次来到欧洲、因此容易不习惯的中国医生的衣食住行,向来自南京这个大城市
的医生们介绍德国乡间的陌生世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