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日印度提炼韦达文化的精髓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2:11:07
核心提示: 对于外来文化,人们往往很难以平衡的心态来对待。一般而言,人们习惯于“对强国唯唯诺诺、甚至卑躬屈膝”、“对穷国则在藐视与不屑之间摆荡”。我尚未在国外生活前,对每个国家的人有刻板印象一一觉得美国人都是边讲
对于外来文化,人们往往很难以平衡的心态来对待。一般而言,人们习惯于“对强国唯唯诺诺、甚至卑躬屈膝”、“对穷国则在藐视与不屑之间摆荡”。我尚未在国外生活前,对每个国家的人有刻板印象一一觉得美国人都是边讲话、边嚼口香糖;法国人都会在路上接吻;印度一定很热,否则印度人皮肤为什么都那么黑?其实这都只是片面的、局部的理解。印度人也有白种人。如果回归到人性基本层面,全世界的人恐怕都是一样的。
当我们生活在人造的都市丛林里,喝着瓶装的矿泉水(以后可能还有瓶装的新鲜空气),按照既定的轨迹,努力地或不经意地过着各自的日子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自己生命的质量—不是跑车、电脑、电视和音响等带来的虚荣—生命的质量在于一呼一吸之间;醒着时怡然自在、精神饱满,有目标和冲劲;睡着时安稳沉静;看至爱的人停止呼吸时无悔,因为已用全身心服务他(她)、爱过他 (她),在知道自己生命将终了时泰然自若,因为确知生命的目标,并且已用所有的生命力努力地在达成的路上前进了。
人活着时,若不努力提升灵性,这样的人很可怜。活着时没有触及过灵性,对所爱的人,对自己者B会有遗憾,会有感伤,会不圆满,因为所做的一切不管有多努力、多丰富,少了灵性就是不完整、不圆满。灵性的元素未必是虚无飘缈,其实亲身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自己的渺小便是灵性的开端。现仍存于印度的韦达经典,韦达文化若真的曾在5000年以前为地球所有,并为坚持传统的印度人传承、实践至今,则其原理原则必可再度应用到现代人身上。
摘自《养生大世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