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美食文化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2:11:07
核心提示: 去日本,总要尝一尝日本菜,这是人之常情。 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这个特点也反映在菜肴上。日本人把菜肴叫做“料理”,日本料理最大的特点是以鱼、虾、贝等海鲜为主要原料,而且有不少东西是生吃的。日本自古把做菜叫
去日本,总要尝一尝日本菜,这是人之常情。
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这个特点也反映在菜肴上。日本人把菜肴叫做“料理”,日本料理最大的特点是以鱼、虾、贝等海鲜为主要原料,而且有不少东西是生吃的。日本自古把做菜叫做“割烹”。“割”者,主要指处理生鱼等;“烹”者,指加热烹饪。日本莱很重色、形、味的三者统一。而在我看来,日本人尤其注重菜肴的色彩和形态的美,味道则更多的偏于清淡,不尚油腻。
生鱼片
初到日本吃日本菜,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吃生鱼片。中国人,特别是内陆山区很少吃鱼的同行对于吃生鱼片,不免产生畏惧。我第一次在日本吃生鱼片时,也是硬着头皮吃下去的。但是,一旦习惯了,不仅不觉得可怕,反而有时还想吃它呢!
生鱼片,日本人叫“刺身”,广义地讲,不仅有鱼肉,还包括虾类和贝类。据说,在江户时候以及在这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蝶鱼、鲈鱼等为材料。这些鱼的特点是肉呈白色。而肉呈红色的金枪鱼、鲣鱼等却被视为下品。但从明治以后,金枪鱼、鲣鱼变成了高级鱼。
我认为,这些鱼中最好吃的还是金枪鱼的生鱼片,而金枪鱼的脂肪多的那部分肉味道更是鲜美。此外,日本人也喜欢吃鲭鱼。沙丁鱼等青皮鱼的生鱼片。吃生鱼片的鱼必须是新鲜的。有一次我们应邀到日本朋友桑野由仙先生家作客,主人以活虾来款待客人。虾剥去皮后,虾肉仍在动。这种生虾日本人叫做“踊(odori)”,即舞蹈的意思,显然,这是根据活动着的生虾的姿态而取的名字。
生鱼的作法很多。有的切成片;有的切成片后再恢复原来的鱼的样子,也有的把鲷鱼、鲫鱼等的肉“片”片下后用凉水过一下,使鱼肉紧缩,吃起来更有咬头。
吃生鱼片要醮酱油,而酱油里要放上辣根末。吃起来就像吃芥菜,有时辣得冲鼻子。辣根。学名叫“山黄”,属于油科的多年生草木,生长在清泉涌流的山地。辣根末,就是用山葵的地下茎磨制成的。吃生鱼片时,盘上还常常铺着一两枚紫苏叶,旁边还配以萝卜丝、紫苏花等。日本人把这称为生鱼片的装饰品。其实,并非装饰,它们既有爽口的作用,更有消毒的作用。例如,紫苏属唇形科的植物,叶、梗、种子都是药材。苏叶在传统汉药里有解除鱼蟹之毒,发散风寒之功效。
河豚鱼
谈到生鱼片。不能不谈河豚鱼的生鱼片,那味道之鲜美令人难忘。日本人是非常喜欢吃河豚的。他们把河豚称为“冬天味觉之王”。记得有一次古井喜川先生请我们到东京一家专门经营“河豚料理”的日本菜馆吃河豚的生鱼片。河豚鱼与其它种类的鱼不同。要切得很薄,整齐地在瓷盘里排列起来。那鱼片就像一层透明的纸,透过鱼片连盘子的花纹都能看见。吃河豚的生鱼片要醮一种特制的醋。那一天,我们还喝了河豚的鱼翅酒。做法是把一根火烤的河豚鱼翅放进烫过的清酒里,使酒熏上一种特殊的香味。如果在喝时擦一根火柴把酒稍微点燃一下,就可以减弱酒精的度数,这样就不再容易使人喝醉。
河豚,在国内一些地区的鱼市上是作为毒鱼来处理的,并且提醒人们绝对不要吃,以免中毒。但是,含有毒素的是河豚的多卵巢、肝、皮、血液等,肌肉不但没有毒,而且味道特别鲜美。中国宋代诗人洪驹戈的诗,生动地叙述了河豚的美味。
蒌蒿短短获芽肥,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甘美远胜西子乳,
吴王当日未尝知。
由于河豚有毒。现在,在日本出售河豚菜的厨师必需经过严格考试,合格后发给执照,方能营业。据说,东京经营河豚莱的菜馆有一千多家。不过,日本盛产河豚,是在西部的下关一带。到那里去,在一般的小菜馆也能吃到河豚,但越是靠近东京或日本北部,河豚就越成为高级菜。
当然,除了饭馆外,在自己家里也有做河豚吃的。河豚不仅生吃味美,做火锅更是别有风味,不过处理得不好,也时有中毒的情况发生。奇怪的是,日本有些讲究吃的人专门吃河豚的内脏。他们的信条是“味之美,值得一死”。据说,有毒的内脏吃起来,舌头发麻,味道格外鲜美。但是十多年前,有个名叫坂东三五郎的歌伎名演员却因此而丧命,这真是“拼死吃河豚’的结果。
关于吃河豚,日本江户时代后期一位著名作家十返舍一九写过这样一段故事:
一日,数人相聚,其中一个说“有人送来了河豚,谁先尝一下?”
俗话说“想吃河豚又怕死”,无人自告奋勇。另有一人建议“桥头上有个乞丐,让他先尝尝。”
于是炖了锅河豚汤,送给乞丐一碗,说“这是河豚汤,请你尝尝。”
乞丐道谢。把它接了过去。
过了片刻,那群人蹑手蹑脚到桥头去看乞丐,发现一切正常,便放心大胆地回来饱餐一顿。然后,若无其事的走到桥头,问乞丐:“刚才的河豚汤味道不错吧?”乞丐反问道:“你们都吃了吗?”
众人说:“吃了,吃了,鲜美极了。”
乞丐说:“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客气了。”说罢,端起碗便吃了起来。
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却勾画’出吃河豚人的心理状态和被视为“下等人”的乞丐的机智。
寿司
与生鱼片有关的食物,还有“寿司”,这也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
“寿司”的种类很多,有一种叫“握寿司”的,就是把米饭握成一个小饭团,上面放上各种生鱼片。吃 时醮酱油。另外,佐以醋渍的生姜片。
当你在日本城市街道漫步时,可以看到有的小馆门前挂着布门帘,上面写着“寿L”,这便是卖“寿司”的地方。这种“寿司”饭馆里有个案子,案上玻璃罩里摆着各种海鲜。有一位或两位穿洁白衣服的厨师站在案子里。客人坐在案子外,可以随意点自己喜欢吃的海鲜。例如,你点了金枪鱼,厨师将金枪鱼的肉“片”下两片,然后熟练地握好两个小饭团,上面着少量辣根末,再把鱼片放在上面,递到你面前,用来做“握寿司”的鱼有很多,但是除了鱼外,还可以用虾、赤贝、海胆等。用海胆做“握寿司”时,外面还要襄一层紫菜。我曾应同行朋友古川太郎和沼田一夫先生的邀请,在东京的一家“寿司”店里吃过几次“握寿司”。据老板说,在江户时代,东京(江户)湾出产各种海鲜,因此,东京这种“握寿司’,也叫做“江户前”,后来,“江户前”这一名称就传到全国。但是,现在东京近海的鱼产量大大减少。很多鱼要到远海去打。特别是金枪鱼,有相当数量是从非洲近海捕来的。
“寿司”除“握寿司”外,还有用紫菜卷米饭、菠菜、香菇、葫芦条干莱等做成的“卷寿司”,以及用炸豆腐包米饭做成的“稻荷寿司”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秋刀鱼和鳗鱼
日本是著名的食鱼民族。据我观察,日本人擅长做鱼,或烤,或烧,都尽量保持了鱼的自然风味。
秋天盛产的秋刀鱼,火烤食之,风味绝佳。不过,这种鱼过去由于价格低廉,为庶民所常食。所谓“高贵者”是不吃的。关于秋刀鱼,在日本还流传着一个传说:
在江户时代,一个王爷到江户的目黑附近打猎。到了中午感到肚子饿,命令手下人到老百姓家寻觅食物。手下人恰巧遇到老百姓在烤秋刀鱼,便把它呈给王爷。王爷吃了,觉得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鱼,颇为赞赏。后来,这个王爷突然想起在目黑吃过的秋刀鱼,便命厨师照样再做一次。厨师生怕鱼刺扎了王爷的喉咙,便剥去鱼刺,做成鱼丸子呈了上去。王爷一吃,不是那个味,便问:“这是哪里的秋刀鱼?”手下人答道,“是日本桥鱼市的。”王爷说:“怪不得不好吃,秋刀鱼还是目黑的最好吃”。这就是日本的成语“目黑的秋刀鱼”(意为饿时吃糠甜似蜜,饱时吃蜜也不甜)的由来。这故事有些类似“西太后吃窝窝头”的故事。
提起吃鱼还要谈谈鳗鱼。鳗鱼,也是日本人喜欢吃的。特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十八天,叫做“土用之日”,有吃鳗鱼的习惯。日本人喜欢的吃法是烤鳗鱼,即“薄烤鳗鱼”。做法是,用刀顺脊骨把鳗鱼划开,去掉头、骨和内脏,不加佐料清蒸。然后再醮一种用酱油、料酒、砂糖调制的汁在火上反复地烤。烤好的鳗鱼也可放在米饭上。这样,不仅鱼本身味道鲜香,米饭也渗进了汁,香甜可口。
还有一种鱼叫香鱼,长十几公分到二十几公分,它的习性是秋天在湖泊河川里。这种鱼现在受到保护.从11月到翌年5月禁止垂钓。香鱼的吃法,通常是着盐用火烤,肉嫩味香。
类似的还有北海道的“柳叶鱼”。有一天,我随朋友去北海道少数民族——阿伊努族的居住区旅游访问。好客的阿伊努族的兄弟请我们吃“柳叶鱼”。这种鱼长十几公分,晒干后烤着吃,特别抱卵的,味道就更美了。席间,一位阿伊努族的朋友给我讲述了关于柳叶鱼的美丽传说。
有一年,河里的鱼突然少了,渔民打不上鱼,心里很着急。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女儿,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年轻的姑娘,对父亲很孝顺。她祈祷上帝赐给父亲吃的东西。突然,河边的杨柳叶哗哗地飘下来,落到河里,叶子落处,变成一条条小鱼。姑娘把鱼打捞回来给父亲吃,使他免除了饥饿。
天麸罗
“天麸罗”也是日本的名菜。它的做法是把鱼、虾和蔬菜等裹上面糊(有时着鸡蛋汁),放进植物油里炸。做成后外酥里嫩,鲜香适口。
“天麸罗”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人说是葡萄牙语,也有人说是由西班牙话转化而来的,但均不正确。不过,这种菜起源于江户时代,到了明治时代才定了型。炸鱼时,一般地用那种鱼肉呈白色的小鱼。鱼要割头,剖开去骨。菜类,有油炸香菇、藕、紫苏叶、胡萝卜、白薯、洋葱、款冬的花蕾等。在日本,有的莱馆专门卖“天麸罗”。顾客围着案子席地而坐。厨师边炸,边把炸好的鱼、虾、蔬菜等放到客人面前。吃时,醮一种汁,汁内放上萝卜泥。据说这是为了不油腻。如果不愿意醮汁吃,也可以醮细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荞麦面条
荞麦面条在日本是一种大众化的食物。日本大小城市街头巷尾卖荞麦面条的小饭馆比比皆是,荞麦在日本奈良朝和平安朝时代是一种救荒的食品。但现在已经变为比较讲究的食品了。不过,现在日本自己种养麦的很少,主要靠从中国、加拿大、非洲等地进口。荞麦面条的吃法是,把面条煮好,放在小笼屉上,另用酱油、砂糖、料酒和鲣鱼干做汁,吃时佐以葱花和萝卜泥,把面条放进汁里醮一下吃。如果爱吃辣的,还可以放一点辣椒。我在日本发现,绝大部分日本人吃养麦面条不嚼,而是一口吸进去。据说,这样吃才能吃出味道来。
荞麦面条不仅日本人爱吃,曾经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也有很多人喜欢吃。笔者有一个朋友曾几次去日本,有一次好客的主人山田龟一良先生听说朋友很喜欢吃荞麦面条,一天晚上专门安排他到东京的一家荞麦面铺“莲玉庵”用餐,他委托店主人好好招待中国客人。
那天晚上朋友吃得很满意。第二天上午,朋友见山田龟一良先生,便伸出五个手指给他看。山田龟一良先生不明何意。朋友说,昨晚五小屉。山田龟一良先生吃惊的表示不相信。朋友说,好久没有吃荞麦面条了,吃五小屉算什么?
后来朋友回国后,还念念不忘日本的荞麦面条,他在给山田龟一良先生的一封信中还附有一首小诗:
惠我荞表面,回思樱花情;
美味助加餐,深情心已醉。
由此可见,此君对养麦面条的喜爱之情。
“鸡素烧”
中国人比较爱吃的日本莱,要算是“鸡素烧”了。日文叫“sukiyaki”做法是在平底的铁锅里放上切得很薄的牛肉,然后里面再放进葱段、鸭儿芹、豆腐块等一起炖。炖时可
适量地放酱油和砂糖。吃时在碗里打一个鸡蛋搅散,把牛肉和莱等放入碗内,挂满蛋液吃。这样做既可以不烫,又使牛肉很滑,味美适口。据日本朋友介绍,最适于做“鸡素烧”的牛肉是日本牛——兵库县的但马牛、滋贺县的近江牛和山形县的米泽牛。而最著名的是在三重县松阪特别饲养的但马牛,即松阪牛。这种牛肉味美。瘦肉上有一丝一丝的脂肪,红白相间,红多白少,宛如在牛肉上撒一层白霜,日本人把这种肉叫“霜降”。
类似“鸡素烧”的还有涮牛肉。它的吃法与我国的涮羊肉基本相同。只是佐料比较简单。既可醮调好的麻酱,也可以醮特制的醋,为了不油腻醋里放上了萝卜泥。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火锅”,尽管火锅的形状不同中国,多半用的是砂锅。像福冈的砂锅白煮鸡、北海道的大马鱼火锅——“石狩锅”,其味道之鲜美也是令人垂涎和难忘的。
倘若你有机会到日本,就请入乡随俗,领略樱花之国的美食文化,品尝一下日本料理和清酒吧。它将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