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多数据来支持中医
外媒称,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人是热性体质,这使得他们容易发烧,而且身体的某些部分容易发炎;其他人则是寒性体质,他们往往手脚发凉,而且容易感冒。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曾以“用更多数据来支持中医”为题报道称,这种源自东方的理论是从几千年来与病患打交道的经验中得来的。然而,支持这种理论的科学数据并不多。
如今,来自中国几所最著名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及越来越多的欧美研究人员,正在把用于分析复杂生物体系的西方技术与视人体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中医理论相结合。这些研究人员的想法是不再研究单个的基因或分子,而是研究整个人体内的基因或蛋白质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提高传统中医研究的总体质量。例如,研究中草药疗法的科学家很少会验证他们所研究草药的具体化学成分,这导致人们难以弄清楚这些中药混合物中究竟包含什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肾脏药物的教授徐启河说,这还导致其他科学家更加难以复制别人的研究成果。徐启河博士曾担任中医药规范研究(GP-TCM)学会最近一次研讨会的协调员,有200名科学家参与这次研讨会。
专家说,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科学研究验证使用中草药的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标准化。此外,使用中草药的中医疗法还可以在药物研发领域起到带路的作用。
在这方面,美国耶鲁大学药理学教授郑永齐研发的药物PHY906是一个例证。这种药物由四种中草药组成,旨在减少化疗的副作用。这种复方中药似乎包含了60多种化学成分。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这种药物在缓解恶心、腹泻以及治疗直肠癌方面的疗效。
直到不久前,传统中医还一直被西方医学所忽视,但一些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正在慢慢地开始重视中医。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医院最近开设了一个草药治疗中心。美国政府在1998年成立了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该组织目前拥有超过1.2亿美元的预算,用于研究替代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包括源于传统中医的一些疗法。
中医在美国渐获认可 需求升催热当地业者种植中药
据美国《世界日报》编译报道,中国传统医学虽然仍被许多人视为辅助疗法,但目前在美国已逐渐获得更多民众接受,并且有些地区已开始推广种植药草。
主流医师对中医的疗效各有不同看法。然而,在替代疗法已获得认同,以及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之际,弗吉尼亚州阿帕拉契(Appalachia)的药草栽种业者,已开始因应市场的变化。
当地许多农场业者已加入一项新计划,在“中医蓝脊中心”(BRCC)扩大中国药草种植,由该中心在阿帕拉契地区推广种植中国药草的技术。
“阿帕拉契药草种植联合会”共同总监葛瑞姆斯雷表示,该会的目标在于种植出符合诊所业者要求质量标准的药草。该计划自春季推出以来,已协助9个农场种植药草,另外将再协助其他20个农场。
此外,业者必须获得州府批准,并非各州都允许。不过,药草种植者已预见需求将会增长。
著名的克利夫兰诊所已在1月开设中国药草治疗诊所,并且是全美第一家医院内设中药诊所。该诊所主任贾米·史塔基与大多数业者一样,是从中国购买药草,但她表示,希望美国也种植高质量的药草。
史塔基表示:“如果美国农场业者也可种植中国药草,但必须以可由第三方正确检验的方式种植,可正确确认药草,没有污染、也没有害虫,则将是大好商机。”
曾研究中药市场的专家琴恩·吉布雷特表示,全美约有27000家有执照的业者。她估计该市场每年可达2亿元至3亿元。
针灸助中医走出美国唐人街
由于中西的巨大差异,中医发展在美国长期以来面临许多障碍。然而最近十余年间,随着替代医学及补充医学研究和应用的日益普及,“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成为时髦,这成为中医发展的新契机。中医在美国以针灸为突破点,逐渐走出唐人街,在全美各地落户,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针灸开始了解中医
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分子免疫学博士,美国执照中西医师,曾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有多年中西医临床和研究经验。李永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人对中医的理解是从针灸开始的。
1971年尼克松访华以前,60多岁的《纽约时报》驻华盛顿记者站主任詹姆斯·赖斯顿在中国采访时因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术后为解除腹部胀痛,曾接受过针刺和艾灸治疗。此后该记者发表长篇报道讲述治疗全过程。恰逢尼克松即将访华,此文引发了美国针灸热。许多患者不惜长途前往纽约中国城找针灸师看病。
20世纪70年代初的针灸热持续时间不长。由于中医治疗方法与西医迥异,无法像西医一样通过各种化学分析和实验数据说明疗效,因此许多美国人一直对中医迷惑不解。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对中药没有专门的管理法规,中药不被视为药物,但也不是食品。人们可以在华人集中的唐人街购买中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将中药归为食品添加剂。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表了“植物药产品指南”,说明食品添加剂不能标明治疗疾病,FDA还陆续将多个中药列入禁止销售清单。
李永明表示,美国民众对替代与补充医学的需求和科学研究的兴起是中医发展的真正动力。最近十余年,联邦政府投入替代补充医学的科研经费中,有10%~15%用于针灸研究。在美国医院中,各种需要执照的替代补充医疗法中,针灸使用率位居第一;2007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成年人中接受过针灸治疗的人约占6.8%左右;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针灸患者感到针灸对他们的病症有帮助。
美国目前有针灸师4万多人,至少有5000名左右的西医师具有针灸执业资格,有44个州颁布了独立的针灸法。美国有全国性的针灸师资格考试制度,绝大多数州承认其考试资格。全美有近百所针灸学校,其中50余所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各州的针灸执照,开业行医。
与西医共克疑难杂症
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附近的一幢公寓楼门口,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博士刘彦珠经营着自己的“哥伦比亚针灸诊所”。
进入诊所接待室后可以看到,就像所有美国私人诊所一样,接待室柜台后面坐着“一中一洋”两名接待人员,他们负责接待、收发、病人注册登记、收费等等。在他们身后,有一大排装满病历的档案柜。走廊里边有十多个隔离的小诊疗室,每一个诊疗室都有一张窄窄的诊疗床或按摩椅,上边铺着一次性纸床单,此外有两把椅子和几件电子治疗设备。
记者在其他几个针灸诊所看到的情况与此相似。这些针灸诊所与西医的私人诊所相似,看病需要预约,利用小诊室保护病人隐私,针和病人用品全部是一次性用具,以避免传染疾病。
“此针灸非彼针灸了。”李永明告诉记者。现在美国针灸实际上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结果,它是中华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形成的新流派。李永明说,美国的针灸实际上吸收了中国古典与现代等不同时代的针灸学派,加上日本针灸学派,以及英、法、德、韩等世界上许多不同地区的针灸治疗经验。
针灸在美国常常被用于西医的辅助性治疗,治病范围与传统中医也有很大差异。李永明说,在美国针灸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疼痛病症、抑郁症、焦虑症、不孕症、过敏症,以及用于戒毒、减肥和癌症辅助治疗。
在刘彦珠的诊所有一位名叫索菲亚的病人,年龄约40岁。她告诉记者,去年10月她的左臂患“网球肘”,疼痛异常,她的瑜伽老师推荐找刘医生。经过几周治疗后,她的胳膊已完全恢复正常,现在每月来做一次维护治疗。
美国针灸诊所都是私人经营,需有一定数量病人才能维持。从目前各诊所的营业状况看,针灸已在美国站稳了脚跟。针灸诊所已经遍及全美国各地,主要服务对象已经不再只是华人,而是深入到美国的各个族群。
探索标准化经营新路
长期以来,中医在美国发展面临许多障碍。所谓“中医不是医,中药不是药”,中医医生没有挂牌行医权,也没有处方权。然而,许多美国针灸诊所成功的经验显示,只要融入美国社会,提供病人所需要的服务,发挥中医在替代医学和补充医学方面的长处,研究开发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办法,就能获得良好口碑和病人信任。
目前美国许多中医医生通过组织行业协会,积极争取对中医中药和针灸有利的立法,积极推动中医在美国的发展。还有一些人正在思考采取集团化联合发展的新路子。
刘彦珠博士是美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北美协会副会长,他和同学一道成立了一个针灸诊所联合机构,目前协会已有许多诊所加入。他们计划像美国一些医院联合体那样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统一商标、统一着装、统一诊所布置与格局,对针灸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为病人提供标准化服务。
刘彦珠认为,形成规模经营后,将来可发展成有美国特色的中医针灸医院。“美国医院联合会做得非常成功,美国的韩裔、犹太裔也有类似组织,由于我们很多人都适应了美式的医疗环境,有丰富的经营经验,加上具备中医人才资源的绝对优势,相信组织起来影响更大,更有利于中医的推广,而且能够增加病人的信任及接受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