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国际化之辨 > 正文
  • 聚焦丨中医归宗,大任淄博!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7-06 10:52:07
  • 核心提示:●扁鹊早在2000多年前便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创建血脉理论、经脉理论,开创了“独取寸口”诊脉法;发现俞穴;建立汤药药论,并将针灸与方药融合,几乎涵

    ●扁鹊早在2000多年前便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创建血脉理论、经脉理论,开创了“独取寸口”诊脉法;发现俞穴;建立汤药药论,并将针灸与方药融合,几乎涵盖了古典中医理论及诊疗的全部要素,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扁鹊医学,成为历史上被首度载入正史的名医。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称:“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作《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医学早生《黄帝内经》数百年,二者之间是纯种与融合的关系。扁鹊医学传承的四行足记,按时间依次为:“扁鹊曰”传本——《脉经》所传;“襄公问扁鹊曰”传本——《删繁方》所传;“黄帝问扁鹊”传本——仓公所受及《千金翼方》所传;“雷公问黄帝”传本——传世本《黄帝内经》所传。因此,扁鹊医学堪称《黄帝内经》的祖爷爷。

    ●为有力推进齐文化发展,助力淄博从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建议尊扁鹊为“健康神”。长此以往,齐国故都淄博,定将成为天下人向往的地方。

    编者按:
    什么是齐文化?齐文化内涵有哪些?如何让齐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开花结果?

    立足扁鹊是中国医学之宗这一齐文化支点,淄博日报社策划创意,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市卫计委、齐文化研究院、淄博报业传媒集团、市第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市骨科医院、市级机关医院等共同发起,临淄区人民医院、扁圣书院、齐都药业集团等共同承办了“打造淄博为世界中医学发源地”活动,旨在为淄博打造成“世界中医学发源地”寻找一个突破口,打开一条通道。这个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会给淄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报记者据此做了深度调查与思考,以飨读者。

    20170706105320.jpg

    ▲淄博日报刊发版面截图

    中国医学首次集大成在2000年前的临淄
    齐医称“中国医学之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第一,有医学始祖扁鹊(秦越人)为代表人物;第二,有仓公、华佗、谢士泰等名医贯穿的师承脉络;第三,有《脉经》、《删繁方》、《千金翼方》、《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传世医学著作。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齐籍名医秦越人,又号卢医,因医术高超被尊以上古神医“扁鹊”名号。他在2000多年前便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创建了血脉理论、经脉理论,开创了“独取寸口”诊脉法;发现了俞穴;建立了汤药药论,确立虚实补泻的治疗原则,并将针灸与方药融合,几乎涵盖了古典中医针灸理论及其诊疗的全部要素。

    扁鹊、仓公、华佗、谢士泰等历史上无数名医,都是扁鹊医学的杰出代表和传人。其中扁鹊、仓公更是被司马迁合并入传,成为首次被载入史册的名医。我们把由扁鹊学派在不同时期著作的总集称为“扁鹊医籍”,而由扁鹊医籍所承载的完整理论体系,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扁鹊医学”。

    可以说,2000多年前,中国医学就以扁鹊医学为载体,呈现集大成式的发展。那么为什么最早的医学体系会诞生于齐文化圈?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兵力强盛,军事科学发达,《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之大成。从流传至今的图片及出土实物皆可看出,我国最早的针灸器具,堪称一套古代的微型兵器。尤其是九针之鑱针、铍针、锋针,酷似出土的汉以前铜镞、铜剑。有些出土兵器图如不注明,几乎都被针灸人认作针灸器具。在这样一个善射尚武的土壤中,以针灸为典型特征的扁鹊医学诞生,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很多人认为齐国以刀形为货币,源于尚武文化,其实最早的齐刀币,也是针形,这与医学大发展密不可分。

    其次,五音出齐国。齐文化代表作《管子》在《地员》篇记载:“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这是迄今古代典籍中对五音名称及成音方法的最早记载。《黄帝内经》中也有五音疗疾的观点。由此可推,五音出齐国,对扁鹊医学“闻声”诊乃至中医五行发端,皆起着积极的奠基作用。

    在自然资源上,齐国有丰富而优质的砭针制作材料。《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鱼盐之地,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战国策》载:“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痈肿也”。可见地理环境与医学特点的内在关联。

     20170706105345.jpg

    从文化和民族特征上,早期的东夷鸟图腾文化,是扁鹊鸟首人身形象生成并流传的一个有力证据,善射重武的民族性,也成为针灸在齐文化圈发扬光大的良性土壤。

    所有这一切,都为扁鹊医学的诞生与发展备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胞宫。

    因此,中国医学之根在这里崛起,实属必然。

     
    扁鹊医书为何数百年后变身《黄帝内经》
    既然中国医学之根在齐地崛起,是什么导致了扁鹊医学在今天幽微的知名度及历史地位?

    这其实可以追究为主流文化的影响。

    汉代以前,扁鹊医学一直在中国医学史上独领风骚。从《周礼》到《汉书》,论医皆以扁鹊医学为主流主体。《史记》更是对扁鹊医学给予了大力肯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得长桑君之术,成为“方之宗”,并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及《难经》传世,形成了扁鹊之学术体系。而仓公得公乘阳庆之传,继承扁鹊学术体系,尤其受益于其《脉书》、《上》《下》经。

    20170706105406.jpg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扁鹊言医,为方者宗


    遗憾的是,唐代以后,煌煌著世的扁鹊医学迅速退出主流视线。《千金方》是传世医书中保存扁鹊方论最多的医书,而在作者孙思邈眼中,只有岐黄之道、轩辕正经、黄帝明堂,唯独不见扁鹊之名。今天世人皆知《黄帝内经》乃医学经典,却极少有人去探究,或能够探究出它的本来面目。

    那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扁鹊医学的传世之作?

    经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教授30多年考本究源后发现,《黄帝内经》的早期雏形,是仓公当年得公乘阳庆所传的《脉书》上下经主体部分。从扁鹊医学到《黄帝内经》,中间经历了4次“换马甲”式的改编:“扁鹊曰”传本——《脉经》所传;“襄公问扁鹊曰”传本——《删繁方》所传;“黄帝问扁鹊”传本——仓公所受及《千金翼方》所传;“雷公问黄帝”传本——传世本《黄帝内经》所传。

    扁鹊思想成为黄帝思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人对黄帝的固有崇拜;另一方面,汉代以后黄老之术盛行,著书常托名于黄帝以增加权威度。于是扁鹊医学最核心的内容,被冠以“黄帝”之名继续传承。而扁鹊之名,至此湮没于历史洪流中。数代齐医心血,终为他人做嫁衣。

    既已湮没,又从何辨识呢?这归功于医学文献工作者们从确定史料中提取出的扁鹊医学“指纹”。扁鹊医学的指纹,用四个字概括,叫“守数精明”,也即“守数据治”。根据这个指纹特征,我们就可辨识出改换了马甲之后的扁鹊医学,判断出《素问》、《灵枢》等传世医学典籍中那些“经脉穴”方、针灸方、鑱针刺血方、特别注明针刺数量的针灸方等,皆出自扁鹊学派。

    从马王堆帛书《脉法》、张家山汉简《脉书》、三部九侯脉法,一直到传世本《灵枢》最晚期的作品《经脉》篇,都是扁鹊医学代代相传的见证。

    因此,扁鹊医学,不仅能够坦坦荡荡地称作“中国医学之元”,且是《黄帝内经》的祖爷爷。


    淄博有责任让“世界中医学发源地”实至名归
    近年来,为发掘推广齐医文化,《淄博日报》借助主流媒体的平台优势,联合有关部门、医院、企业,策划举办了“齐医中国”大型公益活动。

    通过《寻根溯源》权威论证,《淄博籍名医在中国》系列采访,《扁圣书院》、《扁圣养生院》的相继挂牌与授课,《民间国粹寻宝》活动开展,以及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的协同发力,已让“齐医就是中国医学之元”这一概念在少部分人群形成一定了解与认知,并在业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为“世界中医学发源地”的打造奠定了舆论基础。

    在“齐医是中国医学之元”这个大概念上,无数非淄博籍的专家学者,比我们更早发出了呼声。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科带头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疾呼:《齐医就是中国医学之元》。

    20170706105419.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科带头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
    《黄帝内经》80%是在讲针灸,《难经》讲脉学与针灸,《灵枢经》干脆叫做《针经》。而针灸哪里来?东方学派、齐国医学祖师扁鹊。这是“齐医是中国医学之元”的另一个合理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针刺研究》、《世界针灸》杂志主编黄龙祥一语定音:《扁鹊医学是中国医学之宗》

    20170706105434.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针刺研究》、《世界针灸》杂志主编黄龙祥
     

    ●扁鹊医学几乎是整个中国早期医学的基石。他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创建了血脉理论、经脉理论,发现了俞穴,建立了汤药药论,确立虚实补泻的治疗原则,并将针灸与方药融合,几乎涵盖了古典中医针灸理论及其诊疗的全部要素。作为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扁鹊医学早生《黄帝内经》数百年。
    ●从某种程度上说,扁鹊医学与《黄帝内经》,是纯种与杂交的关系。扁鹊医学的四行足迹,时间先后依次为:“扁鹊曰”传本——《脉经》所传;“襄公问扁鹊曰”传本——《删繁方》所传;“黄帝问扁鹊”传本——仓公所受及《千金翼方》所传;“雷公问黄帝”传本——传世本《黄帝内经》所传。

     20170706105444.jpg

    ▲扁鹊医学的传承足迹图解

    20170706105606.jpg

    20170706105623.jpg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外中医医史文献领域著名学者何爱华,曾对扁鹊籍贯做过数十年深度考究,在其晚年著作中断言:《扁鹊是无可置疑的齐国人》。

    秦越人既然自谓为“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那么,其里籍必在古齐国勃海之滨,家在“郑”地, 而为“郑人”无疑。可以肯定,其为勃海之滨,古齐国之人,亦为无可置疑。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刘更生论述:《扁鹊“为方者宗”》。

    20170706105632.jpg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刘更生


    从历史上看,扁鹊为我国医学的宗师,是医、巫分离的重要标志。我国使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当自扁鹊始,他可谓在医学方面“立功名于天下”者,因此才能被奉为“方者宗”。后世多尊仲景为医圣,而仲景敬仰的正是扁鹊。

    世中联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阳珊婷认为:《扁鹊医学有强烈的齐地文化特征》。

    20170706105640.jpg
    ▲世中联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阳珊婷


    继承扁鹊脉学的淳于意为临淄人,在《脉经》引“扁鹊脉法”等篇的王叔和为邹平人,发展五行学说的邹衍为济南人。此外,以山东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是砭石出土最多的地方。山东泗水县是砭石重要发源地,这与《素问·异法方宜论》“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的记载相契合。由此看来,鸟图腾文化、砭石、文献记载的针灸术及扁鹊传说都盛行于东方沿海一带。 

    为更好地发掘和弘扬齐文化,做好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设,有力推动淄博市从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型步伐,我们理应从文明首善医学入手,从医学始祖扁鹊入手,从中医文化发祥地入手,给扁鹊医学补上一个迟到2000多年的名份。

    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1、集全国媒体之力开展“齐医中国·寻找世界中医学发源地”活动
    立足齐医扁鹊是中国医学之祖这一独有优势,与相关部门、中央级媒体等机构联合发起“寻找世界中医学发源地”活动,重走“中国医祖扁鹊行医版图”,从舆论制高点坐实“淄博是世界中医学发源地”。 
    2、齐医中国·扁圣书院。
    讲学(形象)—保健(框架)—产品(支柱)—敬神(灵魂)
    3、做好淄博“世界中医旅游”
    4、在全国推广扁鹊健康主题公园
    5、打造“世界中医药集散地·淄博”
    6、建齐医中国健康大厦
    7、建齐医中国博物馆
    8、在淄博日报和社区开展《扁圣书院课堂》
    9、筹建齐民要术大观园
    10、推广扁圣堂·百岁朝阳老酒小镇
    11、筹建世界自然医学博物馆
    12、扁圣书院重新修编《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人类医学的灵感,都源于草木金石。甚至100多年前的西方医学著作,仍然触目可见各种草药的影子。因此,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国家,中国医学之元,自然就是世界医学之元。

    从这个意义上,打造“世界中医学发源地”,淄博可谓天命所至,实至名归。


    争做“医学之元”已成当前国内潮流
    如果当下不打造淄博为“世界中医学发源地”,我们将失去什么?

    答案,不仅仅是“中国医学之元”这座巨大的宝库,还有产业转型、文化大市、健康城市建设以及未来城市发展中诸多天赐良机。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康”战略规划的提出,中医文化、健康产业这一巨型资源,正被越来越多对政策敏感的地市抢先发掘。以广东、甘肃、安徽为例,无不是竭力发掘中医渊源,大力倡导中医文化,将中医做成利国利民的时代利器。

    广东省以省中医院为依托,自2005年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号召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后,便面向全国开启声势浩大的“杏林寻宝”历程。省中医药局发文成立广东省民间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及广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筛选评价中心,并以正式文件为活动助力。如今“杏林寻宝”已连续开展8届,累计梳理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233项,开展各类在研课题近80项。与此同时,广东省积极发掘有限的名医历史资源,以葛洪文化为基础,汇聚实物及动画、VR、4D电影等声光电技术手段,建立建筑面积近3000平米的葛洪中医博物馆,并以此为依托,承办了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让广东省中医文化这张名片蜚声远扬。

    如果说广东对中医文化重视的底气,是经济富足,那么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近年来也在发掘中医文化上矢志不渝。甘肃省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战略中,紧紧依托省内中医药资源优势,实施“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以商扶贫”的中医药发展战略。他们建立岐黄中医学院与中医中心,对中医文化形成多层次传播。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甘肃省多次在正式场合介绍“甘肃是中医、针灸的发源地”。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甘肃古代医学》等正史、教科类书籍中,亦堂而皇之地提出“中医之根在甘肃”、“中医之源在甘肃”。其争做中医源地的志向已可见一斑。

    安徽省立足华佗出生地这个地利优势,近年来积极做五禽戏的申遗及华佗文化的推广工作,如今五禽戏已成功跻身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华佗,也成为安徽省一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这张名片,亦会给亳州中医药集散中心的产值带来不可预估的乘法效应。

    在河南汤阴,河北博野、邢台、大名府,山西永济、陕西西安,以及我省济南、历城等地市,都有扁鹊墓或衣冠冢存世,而寻遍其真正故乡淄博,却没有可凭吊追悼扁鹊的一寸墓祠。

    在全国争做中医文化产业的潮流中,坐拥中国医学之元这座巨大宝库的我们,为争创全国文明大市奔走的我们,却对这座宝库的夺目光华视而不见。

    当前文化极大繁荣,信息迅速膨胀,三人即可成虎,今天尚有柳长华、黄龙祥、何爱华等一大批赤子情怀的专家能够呕心沥血研读故纸堆,为扁鹊籍贯及医学地位正名。如果我们不能将这股真理的声音推崇至主流,它们终将被信息的洪流所冲淡乃至湮没,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只能从大众熟知的科普中解读中国医学史,医祖扁鹊以及齐医的历史地位,都只能成为一个缥缈的传说。

    因此,打造淄博为“世界中医学发源地”的大任,已是时不我待。

     

    编后话:


    由“中医之宗”蒙尘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文明富庶的东方强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库不仅仅是医学,还有商业、农学、军事,以及姜太公、管仲等鼻祖级的名人财富。然而,我们并未对这些先人智慧给予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发掘推广齐文化,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力推下,社会各界对于齐文化的探究交流声不绝缕,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如“世界足球起源地”的发起与认证。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世界足球起源地·临淄”品牌名扬海内外,逐步得到国际认可,临淄仿古鞠也渐成标志性旅游产品甚至国礼。但整体而言,齐文化仍未形成成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妇孺皆知的推广渠道,大部分相关产业都是不温不火。

    齐文化若要振兴,无非常之举,则无非常之功。具体建议如下:


    1、将扁鹊尊为“健康始祖”。
    纵观天下,单纯历史名人被朝拜的极少,而一旦上升到“神圣”二字,则在威慑汇聚民心上有了无穷力量。孔子、孟子被尊为圣人,故盛名千古。我们坐拥姜太公、管仲、扁鹊等宝贵名人资源,为何不深加尊奉?尊姜太公为“平安神”、扁鹊为“健康始祖”、管仲为“财神”。谁不喜欢平安、健康、发财?谁不来拜一拜?并且可以年年拜、月月拜、常常拜。长此以往,齐国故都淄博,也会像泰山、五台山、灵隐寺等那样,成为天下人向往的地方。

    当然,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于“平安神”、“财神”、“健康神”的称谓,姜太公、管仲与扁鹊可谓实至名归。民间一直有张贴“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符贴的风俗,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姜太公早已是保佑平安最可信赖的冥冥之力,平安神之位非他莫属。而扁鹊是中国医学始祖,能够决生死、起沉疴、益人寿,健康神归他也是名正言顺。管仲是经济发展鼻祖,《管子》之经济韬略对当代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堪称真正的财神。

    2、建议重修扁鹊墓祠,建在牛山,并将牛山改名否山。
    周易64卦有否极泰来之象,山东泰山闻名海内外,但放眼国内没有一座以“否”字命名之山。泰山为求仁得仁,否山则是耗尽自己以安天下。因此,否山作为医祖居住之地,供百姓作为求平安长寿的道场,实属再恰当不过。从文化品牌传播上,也可与泰山南北抗礼,便于形成鲜明的品牌记忆。

    3、将小说《封神演义》改编为《神祖》,并拍摄成电视剧。
    众所周知,一部《包青天》与一幅《清明上河图》让河南开封名扬天下,为城市发展创下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事实上包拯只做了一年开封府尹,《清明上河图》也只是一幅精美的工笔长卷;一部《三国演义》让三国历史妇孺皆知,并由此衍生出旅游、文学、影视等庞大的相关产业链;一部《红楼梦》更是触发了后世千姿百态的文化灵感,甚至诞生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的“红学”。借助封神演义在百姓心目中的影响力,让姜太公“神祖”之名威加海内外,是齐文化走出山东,走向世界的一个事倍功半的支点。

    4、重现“中国第一帝陵”。
    历史上,从齐威王称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这段时间,齐王就是实际上的天子,临淄就是“天子之都”,王陵也是“天子之陵”。而齐闵王与秦昭王最早分称东、西二帝,临淄又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帝都,齐闵王陵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帝陵”。因此,建议对临淄现存的四王冢进行高规格修缮,并开辟王陵公园。让参观凭吊者透过“中国第一帝陵”的巍峨庄素,窥见2000年前盛世齐都的恢弘富庶、天家尊贵。在此基础上,发掘重现齐国宫殿遗址,并在其附近建设齐城,再现当年东方最大都市的风采。

    5、打造淄博为健康之都。
    上医治未病时代到来,让中医药文化不但在国内复兴之势愈演愈烈,在世界医学范围也越来越受到认可。有了“世界中医学发源地”这块金字招牌,淄博就有足够的底气积极回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全民健康、全面小康”战略蓝图,大力发展中医文化及齐文化相关产业,做好文化名城建设,打造“健康之都”的大概念,推动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型步伐。

    1000年的辉煌,2000年的寂寞,已足以唤起每一个淄博人揭开祖先留下的文明密码,用齐文化生产力服务当今社会的责任与雄心。

    中医之宗大召天下,扁仓济世实至名归,淄博再不能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