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国际化之辨 > 正文
  • 中医的内涵与外延

  •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彭吉勇 时间:2007-06-14 20:34:26
  • 核心提示: 吴又可真的已经认识到了瘟疫有空气和接触两种传染方式?这一说法虽 合乎现代传染之说,却悖逆了其本义,也违背了历史与逻辑。  通常我们将中医解释为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
        吴又可真的已经认识到了瘟疫有空气和接触两种传染方式?这一说法虽  合乎现代传染之说,却悖逆了其本义,也违背了历史与逻辑。

      通常我们将中医解释为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主体构建其理论与临床基础,大约在两汉时期汉医达到相对成熟的程度,并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融合、创新。但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传统医学实际上存在很多种,一般可以按民族与宗教来进行划分,以民族划分主要有汉医、藏医、蒙医、维医、壮医、苗医等,以宗教划分主要有道医、儒医、佛医等,而且有些民族医学与宗教医学之间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交融关系。
      中医与相关各少数民族与宗教医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密切联系。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消化吸收了相关各少数民族的某些医药精华。中医与道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某些方面二者之间难以截然分开,比如二者之间有许多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是相通的,据统计,《道藏》中70%以上的道教著作均与医药有关,故有医道同宗之说。道医的代表人物如葛洪、陶弘景、王冰等。中医与儒医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医的许多理论吸收了儒家的中和思想、易学思想、阴阳五行思想、君臣佐使思想等,儒医甚至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作为其为人处世的人生观。儒医的代表人物比较多,如张仲景、张子和、朱丹溪、李时珍、徐大椿等。中医中的许多理论观点与佛医有关,如中医外科、中医眼科中的许多理论与临床经验来源于佛医,中国古代医院的设制起源于佛医,佛教的某些理论与戒规等也影响到中医的医德医风。佛医的代表人物如华佗、喻昌等。事实上,历史上还出现了以中医为主,兼通道医、儒医、佛医的医学集大成者,孙思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仅管相关各少数民族与宗教医学有各自不同于中医的相对完整的独立且独特的理论体系,但其与中医之间却有着或多或少的难以割舍的必然联系。
      中医这一名称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随着着历史的发展,中西文明开始逐渐冲突交融,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西医也来到中国并扎根发展,于是在中国出现了中西医并存发展壮大繁荣的特殊局面。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医由于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气度,不断发展、融合创新、追求完美的内在精神与动力,因此,中医自两汉时期达到相对成熟的程度后,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继续不断地对相关民族与宗教医学(其中也包括某些中国以外的民族医学与宗教医学)进行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并在唐宋、金元、明清时期得到相应的发展繁荣。从近现代至当今为止,中医对中西医结合及中国本土各少数民族与宗教医学进行了一系列发掘继承、融合创新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当前,中西医结合虽未取得关键性突破进展,但在许多方面确实已经看到了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广阔前景;佛医、道医、藏医、蒙医等少数民族与宗教医学逐渐成为新兴的时尚医学。
      中医的内涵仍在动态变化之中,中医的内涵目前只具备相对的稳定性。中医并不是排斥其它医学,而是对比鉴别、消化吸收其它医学的优秀成果为中医所用,中医自产生到现在都是这样发展壮大繁荣的。因此,如从相对宽松与模糊的角度上讲,笔者认为,凡是被中医消化吸收进来的,不管是其他医学的优秀成果也好,还是中医所掌握的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也好,都属于中医的内涵与外延。总之,中医的内容丰富多彩,中医的范围海阔天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