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国际化之辨 > 正文
  • 不同哲学思想是中西医学差异的成因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6:25
  • 核心提示:中医学在近百年来由于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而不断被质疑。‘而且随着中医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理论越来越多地被肢解,中医人越来越不自信,致使以西解中、以西代中、中药西用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中西
    中医学在近百年来由于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而不断被质 疑。‘而且随着中医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理论越来越多地被肢解,中医人越来 越不自信,致使以西解中、以西代中、中药西用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中西医攀理论与思维的差异 尽管中西学皆以人体和疾病为研究对象,但由于其分别发源于东西方不同年代,是在不同哲学思想、不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在医学模式上,西医学是单纯的。生物医学;中医学则是形一神一环境医学。在对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对疾病的认识上,西医学突出“邪气”,强调人体形态结构改变,认为微生物的侵袭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 要因素,物必先生虫而后腐;而中医学突 出正气,强调环境变化、正气不足对疾病 的作用,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物必先 腐而后生虫。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 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机器的 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反应,强调医患结 合,突出四诊合参、无创诊断。在治疗上, 西医学强调对抗、剿,如抗菌、消炎、制酸、 平喘、抗风湿、抗心律失常等等;中医学重I视“调和、从化”,如调整阴.阳、调和气血l调理脏腑功能等等。 中西医学的诸种差异的内在基础,是其哲学恩想的区别:西医学以“原子论”为 依据,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思想,强调空间结构,突出微观分析性,认为疾病是有 其形态结构异常的病理过程;而中医学则以中国古代的“元气说”为依据,以唯物辩 证法为指导思想,强调时间结构,突出整.体联系,认为疾病是人体不能适应环境所 引起的各部分功能失去和谐的动态过程。社会学曾有“两块表原则”,即一人着同时 拥有两块手表且两块表的时间不一致时,就会出现对时间诀讽的混乱。由于中西医 具有不同的诊冶标准和诊治方法,二者分属于医学领域的不同学派,只能相互补充、相互辅助,不能相互取代。若理论与实践皆以西医学为标准,则势必赞成中医学混乱. 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学的在医学模式、理论基础、思维方法、疾病诊疗等诸 多方面皆不相同,而其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 1.超前的整体医学模式早在《内经》时代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繁衍与日月、 天地是密不可分的,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内经》中也反复提到 ‘人与天地相参与,与目月相应也”、“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并借助当时先进的哲学思 想——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论理工具,说明人体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建 立了“形一神一环境医学模式”。 2.独特的医学诊疗体系,在诊疗上, 中医学突出辨证论治、兰因制宜,强调无 创性诊断、个性化治疗;注重调理气血、、阴 阳、脏腑之间的关系,认为“和则生物,同 则不继”;应用天然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中药治疗为"聚毒以为事”,“以偏纠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另外,中医学诊疗体系还具有超前诊疗、探求未知的特点,它能根据自然气候 的变化预测疾病发生演变及发病规律和特点,并结合发病学说,对未发疾病进行 预测和防治。如当前对于非典、艾滋病(ADIs)等疾瘸的诊治等。这些疾病,在目 前西医学认为多是致病原因不明的疾病,且无特效药物,而中医学则依据自己独特 的理论体系进行辨证论治,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突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中医学认为防病重于治病,《内经》中即突出了“治 未病’’的学术思想,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粗守形,上守神”, 等等。在《素问》前三篇中,分别论述了保‘养肾精、调养人神、摄养阳气的重要性,指出如能适应自然变化而调摄人的精、气、神,注重“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谈虚无, 真气从之”,如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则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精与神 俱,而尽终其天年”。后世由此发展起来的运动养生法、呼吸养生法、药食养生法、情 志养生法等等,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学是生命之道,通于自然与社会之道。中医现代发展的战略取向,影响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当进行’中西医学的比较,明确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正本清源,强化中医思维;结合现代科技,博采众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为促进人类健康长寿,迎接未来文明大同而努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