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国际化之辨 > 正文
  • 与国际接轨要过“六关”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6:25
  • 核心提示: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界经常谈论医药如何走向世界,笔者觉得,中国医药走向世界还有不少障碍和困难,而中国的医疗走向世界则更为现实。中国的医疗怎样走向国际呢?是不是向肯尼亚、索马里等非洲国家派出一支支医疗队就是国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界经常谈论医药如何走向世界,笔者觉得,中国医药走向世界还有不少障碍和困难,而中国的医疗走向世界则更为现实。中国的医疗怎样走向国际呢?是不是向肯尼亚、索马里等非洲国家派出一支支医疗队就是国际化了呢?笔者认为,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中国医疗产业的国际化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国际的竞争环境中,把目光瞄准在与欧美、日本,甚至印度、韩国等的竞争上。 经过对医院走向国际化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的医院需要在几个方面努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不被淘汰,才有可能振兴中国的医疗产业。 产权改革是重中之重 由于历史原因,和中国的国有企业一样,国有独资医院占医院机构的绝大部分。在国有企业股份制的过程中,医疗机构没有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医疗卫生体制开始逐步转型,各种体制性、结构性、机制性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如公立医院产权不明晰、政府主管部门定位不准确、管理混乱等。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面临跨国医疗机构的竞争,公立医院的体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公立医院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界定不清晰;医院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的责、权、利关系不清楚。产权的界定不清,导致了管理上的失控,影响到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导致公立医院缺乏生气与活力,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象频频发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医患冲突时有发生。另外,产权不明晰直接导致政府主管部门功能不明确:政府卫生部门既办又管,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在处理医患纠纷时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由于产权的不清晰,造成的结果是:虽然国有医院长期处于一种绝对垄断的市场地位,但却整体表现为低效、亏损。从统计数据看,70%的一级、二级医院、50%的三级医院的医疗收支情况是亏损的,因此,国有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势在必行。惟有改革产权,中国的医院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在管理上上台阶,才能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 品牌建设放眼“全世界” 未来医院的竞争不仅仅是医疗技术与服务的竞争,主要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须要有全球化的品牌,医院的品牌是与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科研水平、医疗环境和医疗服务密切相关的,要具备全球化的品牌必须在这些方面取得全球领先的地位。 与国际著名医院相比,我国医院的品牌意识普遍不强,更没有做国际品牌的雄心壮志,绝大部分医院都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个区域,没有做大做强的野心,更没有走出国门和世界著名医院斗法的胆略和决心,是品牌的“穷人”。就是在国门之内,我国医院也面临着中外合资医院的竞争,世界上百家著名的外资医院已经做出在中国投资的计划,在“狼群”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的情况下,中资医院的生存压力不小。这些外资医院大多有百年历史,熟悉商业化运作,经营经验丰富,医疗技术、设备、管理方式都是中国医疗机构难以望其顶背的,何况他们高举着亮闪闪、名声赫赫的成熟品牌。而且他们窥视中国市场已非一日,对中国市场已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医疗市场有通盘的考虑与规划,短期内中国医院非他们敌手,如果中资医院不在品牌上塑造自己,缩小品牌的差距,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处于被动地位。 中国医院的现实写照是医疗机构数量多,但真正称得上是“品牌医院”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医院都是地方性医院,市场也是地方性的,医院单纯地看病,不考虑品牌的附加值,没有全国一盘棋的视野,更没有放眼“全世界”的胸怀。不缺医院、品牌难见是中国医疗市场的真实写照。 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重 中国的医院要参与国际竞争,跻身世界一流医院之列,关键在于拥有一流的人才。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人才是医院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制胜的先机。中国的医院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国际化的医疗高端研发、临床应用与管理方面的人才。 获得人才的途径不外乎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中国的医院应创造良好的研究、生活条件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和学成归国人员,将中青年骨干输送到国外著名医院和医学院学习、进修;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奖罚分明,岗位竞争,优存劣汰,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陛、创造性;加强与发达国家医学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大量的学科带头人,了解国际最新医学动向和最新医学知识,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医疗技术和医学研究水平。 只有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完善结合,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一个医院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队伍,那么这个医院将永远停留在低层次和低水平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能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有发展。惟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人尽其才,才不至于在市场经济和医疗全球化的大潮中沉没。 临床外包分一杯羹 跨国制药企业开发一个新药需要花费8亿一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花在临床研究中。跨国制药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把一部分临床试验研究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因此临床外包是一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医院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临床研究外包中分一杯羹,而不应该置身度外。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临床研究外包服务更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中国人口众多是一大优势,许多在欧美病例很少的“孤儿”病,在中国都可以找到足够的病例,而且具有价格优势,对欧美的医药研发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人很聪明、很能干,只要认真做起事来,没什么千不好的。中国的临床研究有些是高质量、高水平的,但大部分临床研究的质量不怎么样,其中的关键在于组织者的指导思想有问题,临床方案的设计不够细致,还有些临床研究者从一开始就琢磨着如何“蒙混过关”,企图走捷径,这就更加经不起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衡量。此外,临床数据的整理也要符合欧美的法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我国的法规要与欧美的法规接轨。因此,中国的临床研究要争得外包业务,关键在于提高GcP质量,写出漂亮的结果报告,届时自会有外包客户找上门来。 打造数字化医院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应用到每一个行体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与治疗,使从预约、病床分配、病例查询、诊断到付款等传统医院固有的繁琐手续简单化,并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病例共享、专家会诊,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也将通过电子管理系统,简化内部行政、财务及采购等流程,精简人员,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当今知名医院发展的趋势,集医学院、医院、研究所、医药企业为一体,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形成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高研究水平也为在医疗技术、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及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国际交往和合作奠定基础,有利于培养国际化的医疗技术人才,有利于医院的国际化。 当今世界,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一个方面的竞争,更是品牌、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人才、科研水平、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竞争。中国医院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程,要早早做好准备,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并举。 笔者认为,中国医院的国际化要分两部走,第一步是战略防御阶段,面对挟品牌、技术、人才、专利、卓越管理自勺跨国医疗机构的进攻,应步步为营,练好内功,御敌于国门之外,破敌于国门之内;第二步,走出国门,到国际医疗市场去竞争和掘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