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我国科研人员在马王堆出土汉墓古尸中,就查出过蛔虫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约有55%~75%的人受过蛔虫感染,儿童感染率最高。调查显示,城市小学生中蛔虫感染率为45%,农村小学生则高达70%~80%,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蛔虫是怎样侵入人体的呢?原来,雌蛔虫体内含有大量的虫卵,每条约含2000万个以上,通过粪便每天排出20万个。调查发现,农村粪坑中93.6%含有蛔虫卵、房屋及街道土层中48%含有蛔虫卵,平均每lOg土里可找到3-7个虫卵,当人们吃了被虫卵污染的水,或用被虫卵污染的手抓取食物,虫卵便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尤其是小孩常玩泥土,满地滚爬,更易招致虫卵污染。
蛔虫是一种长柱形圆虫。雄虫较小,雌虫较大,其生殖器内虫卵可多至2700万个。每日产卵平均约20万个。传染期虫卵经口进入体内,部分在胃中被胃酸消灭,部分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蚴。蚴钻人肠黏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静脉,再经肝、下腔静脉、右心而达肺。蚴在肺内脱皮2次,以后再穿过肺部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而至喉部。蚴在此时若再被吞下,到达小肠以后再脱皮1次,便在空肠内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至其最终在小肠内寄生,需时约1个月。再生长1个月,其即变成成虫,并又开始产卵。夏季人们生吃瓜果、吃凉拌菜的机会较多,被虫卵感染的机会自然也就比较多,经过两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恰好到秋末冬初时期,已变成成虫的蛔虫回到小肠定居。此时蛔虫的身体虽已有产卵的能力,但还很脆弱,对药物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此时服驱虫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蛔虫有钻孔的特性,它受到不适当使用打虫药、温度或其它因素影响时,便会到处乱钻乱窜。若钻入胆道或胆囊,便会发生“胆道蛔虫病”,此时患儿腹部剧烈绞痛,满床翻滚,严重呕吐,不能进食;或钻入阑尾,便会发生“蛔虫性阑尾炎”,此时病人右下腹疼痛,发热,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阑尾穿孔,导致“腹膜炎”,病人严重腹痛,腹肌紧张,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或钻入肝脏,就会发生“肝脓肿”,病人高热,黄染,肝脏肿大难以治愈;或通过膈肌钻人肺脏,就会发生“肺脓疡”,此时病人高热,胸痛,咯腥臭脓痰或咯血。蛔虫太多还会交结成团,堵塞肠管而发生小儿外科常见急症“蛔虫性肠梗阻”,此时病儿腹痛,呕吐,便闭,腹胀,或不及时治疗,可因蛔虫团对肠壁血循环阻断而发生缺血性肠坏死,或继发腹膜炎而危及生命。对昏迷患儿,有时可因蛔虫从喉部钻入气管,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蛔虫还可损害儿童智力。英国和牙买加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蛔虫可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短期记忆、长期记忆、速读和回忆能力,而一旦将蛔虫驱逐掉,上述功能便可逐渐恢复,九星期后,包括长期记忆在内的相关的其它功能都可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相比之下,只接受安慰和强化训练,但仍然满腹蛔虫的儿童,则没有什么改善。
预防蛔虫感染,重在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吃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瓜果、蔬菜等,消灭苍蝇、蚊子。已感染蛔虫者,何时驱蛔最适宜?一般认为,秋季是驱蛔的最佳时机,因为夏季是蛔虫感染的高峰季节,而虫卵进入人体后并不马上发育为蛔虫,而是要经过2~3个月的发育、旅行,最后定居于小肠,发育为蛔虫成虫,所以说,秋日驱蛔正当时。
目前,市售的驱蛔虫药种类繁多,疗效各异,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家长在给孩子服用驱
虫药时,应掌握好剂量,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副作用。因此,驱杀蛔虫,选用药粥较为适宜,不仅有益于小儿身体健康,还有益于小儿智力。
现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1、川楝子粥:川楝子5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川楝子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杀虫止痛,适用于肠道蛔虫症。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小肠、膀胱经,有杀虫止痛,理气消积之功,适用于虫积腹痛,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疼痛,纳差食少,脘腹胀满,疝气疼痛等。《本经》言其“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川楝素,有驱蛔虫作用。故煮粥服食,对肠道蛔虫病有效。
2、苦楝皮粥:苦楝皮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苦楝皮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一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l剂。可杀虫止痛,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
苦楝皮,又名苦楝根皮,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楝树和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肝、胃、脾经,有杀虫疗癣之功,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及湿热所致的头癣,疥疮等。《名医别录》言其“疗蛔虫,利大肠”。本品杀虫力强,疗效较佳,尤为驱杀蛔虫良药,可杀灭蛔虫、钩虫、蛲虫等。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川楝素,有驱蛔虫作用。故煮粥服食,对肠道寄生虫病有效。
3、使君子粥:使君子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使君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杀虫消积。适用于肠道蛔虫症及小儿疳积。
使君子,又名使君肉,为使君子科落叶藤本状灌木植物使君子的种子,去壳取种仁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杀虫消积之功,适用于肠道蛔虫症及小儿疳积。本品味甘美而气香,既能杀虫消积,又可健脾消疳,为驱杀蛔虫常用药,尤为小儿所喜爱。《本草纲目》言其“颂脾胃,消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此物味甘气美,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使君子酸钾等,对猪蛔虫有较强的麻痹或杀灭作用,对蛲虫也有一定的驱除作用,故可用于肠道蛔虫症。
4、南瓜子粥:南瓜子3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南瓜子择净,捣碎,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后,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杀虫消积,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
南瓜子,又名番瓜子、金瓜子、麦瓜子、南瓜仁,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平,人脾、胃经,有杀虫之功,本品甘平,为安全可靠的驱虫药物,用于绦虫病、蛔虫病等,可单味生用,若配合其它驱虫药同用,疗效更佳。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南瓜子酸,脂肪油等,有明显的驱虫作用,故煮粥服食,对肠道寄生虫病有效。
5、槟榔粥:槟榔lOg,大米lOOg。将槟榔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l剂,连续2~3天。可下气,消积,杀虫。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大便不爽,泻痢后重,以及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等。
槟榔,又名大腹子,海南子,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商品药材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中医应用槟榔治病,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经验丰富,中医认为,槟榔性味辛、甘、温,入胃、大肠经,有杀虫消积,行气导滞,利湿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脚气,肠道寄生虫病等。《本草纲目》言其可“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名医别录》言其“主消谷逐水,除痰癣,杀三虫”。《药性论》言其“宣利五脏六腑雍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从中医临床实践来看,槟榔的主要功效是杀虫、消积、下气,治疗虫积腹痛,食积停滞,脘腹胀满,泻痢后重等。
药理研究表明,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其驱虫的有效成分是槟榔碱,易溶于水,能使绦虫体产生驰缓性麻痹瘫痪而被排出体外。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较差,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也有较强的麻痹作用。据报道:用槟榔治疗猪肉绦虫病,治疗有效率多在90%以上;治疗姜片虫病,治疗有效率在47.2%~90%之间,一般用药1~3小时后即可见虫体排出,对蛲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疗效稍逊,但也在50%以上,一般用药24小时后可见虫体排出。尽管槟榔疗效确实,但仍易耗伤正气,如《本草蒙筌》言“槟榔,久服则损真气,多食则泻至高之气”,故临床应用时配以大米同用煮粥服食,一则资助药力,二则扶助正气,三则制约槟榔峻猛之性。
6、椒醋粥:花椒3g,食醋适量,大米lOOg。将花椒研为细末备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花椒粉、食醋服食,每日l剂,连续3~5天。可杀虫止痛,适用于虫积腹痛等。
花椒,又称川椒、蜀椒、巴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其籽名“椒目”,也供药用,功专利湿行水。花椒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品,可健脾开胃,行气化食,而且也可人药疗疾。中医认为,川椒性味辛热,有小毒,入脾、胃、肾经,有温中散寒,杀虫止痛之功,《本荜纲目》言其“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吐泻”。中医认为,蛔虫“遇酸则伏,遇苦则安”,而醋性味酸苦,有良好的安蛔止痛之功。两者合用,故可治疗虫积腹痛。
7、百部粥:百部lOg,大米lOOg。将百部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连续2~3天。可灭虱杀虫,润肺止咳。适用于蛲虫病,头虱,新久咳嗽,百日咳等。
百部,又名炙百部、百部根,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茎,生用或蜜炙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苦、平,入肺经,有灭虱杀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蛲虫病,头虱,新久咳嗽,百日咳等。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具有较好的润肺止咳作用。《本草备要》言其“能润肺,治肺热咳嗽……杀蛔、蛲、虱、蝇”。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有镇咳作用。百部是一种接触性杀虫剂,对多种人体寄生虫有杀灭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