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内障
白内障,属祖国医学的“银内障”、“圆翳内障”和“惊震内障”病范畴,是晶状体或其囊膜失去正常的透明性,发生部分或全部晶状体混浊而影响视力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眼病。又老年性白内障为后天性的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50岁左右的老年人。病因:多因脾胃虚弱,失于运化,或年老体衰,或肝肾亏损,或心肾不交,以致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症状:初起视物不清,眼前或见黑点,或素有黑影随眼移动,或如隔轻烟薄雾,或有单眼复视现象,甚则仅能分辨手指或明暗。疗法:本病初起,症轻,用外治法疗之,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日久症重者仍宜西医手术治疗为优。
山药夜明粥
原料:粳米60g,夜明砂9g,淮山药30g,红糖适量。
制法:将夜明砂、淮.山药用纱布包好,加水5碗煮成3碗,去药包后加入粳米、红糖煮成粥。
功效:滋补肝肾,潜阳明目。
主治:白内障。
山药萸肉粥
原料:淮山药50g,山茱萸20g,粳米100g。
制法:先将淮山药、山茱萸一起加水煮熟,取汁去渣后,将药汁与粳米同人砂锅,再加入水适量,以文火慢熬成稀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5~7天为1疗程。
功效:健脾养肝明目。
主治:白内障。
参杞猪肝粥
原料:党参20g,枸杞子15g,猪肝30g,大米60g。
制法:先将党参、枸杞子煎汤取汁去渣,再用该药汁煮大米,煮成稀粥后加入猪肝,煮数沸后即可食用,可常食。
功效:益气养阴明目。
主治:白内障。
黄芪杞子粥
原料:黄芪20g,枸杞子15g,大米60g。
制法:将黄芪、枸杞子煎汤去渣取汁,再用此汁煮大米成稀粥,即可食用,可常服。
功效:补气养阴。
主治:白内障。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每遇劳累过度或感受新邪而诱发,冬、春两季发病较多。病发时咳逆喘促,动则喘甚,痰多色白而黏,或有咸味,咽部不利,舌苔厚腻或水滑,如有新邪则常伴形寒微热等症状。本病有反复发作史,据其证候,属于中医咳病范畴,多为肺肾不足。痰湿内盛。肺气不足,肾不纳气则喘,水泛成痰则痰多而带咸味,若有新邪外加,则肌表失和而形寒微热。
枇杷叶生姜粥
原料:炙枇杷叶15g,生姜15g,大米适量,油、盐少许。
制法:将生姜切片,与炙枇杷叶、大米人锅内,加水适量煮粥。煮熟后,加入油、食盐少许,调味服食。
功效:健胃、祛痰,止咳,降气。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稠。胃气上逆之呕吐、食欲不振等。
说明: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性味苦、微寒,人肺、胃经。含挥发油、苦杏仁甙等。功能化痰止咳,降气,和胃止呕。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性味辛、温,人肺胃经,含挥发油,功效为发表散寒,益脾胃,止呕化痰。
注意:本方四季皆可服用。
姜枣粥
原料:鲜姜9片,大枣20g,粳米150g。
制法:将生姜切成姜末,与大枣、粳米同煮为粥。温热食用。
功效:健脾化痰止咳。
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杏仁白米粥
原料:杏仁15g,白米50g。
制法: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共煮成粥。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薏仁茯苓杏仁粥
原料:薏仁50g,茯苓粉15g,杏仁(去皮尖)10g。
制法:煮粥。随意服食。
功效:开肺气,化痰饮。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杏仁牛奶粥
原料:杏仁10g,桑白皮10g,生姜片10g,大枣6枚,牛奶250mL,粳米100g。
制法:杏仁浸泡去皮尖,细研,入牛奶中搅和滤取汁备用。桑白皮、姜、枣水煎去渣取汁,下粳米文火煮粥,至粥熟时入牛奶、杏仁,搅匀,再烧沸即成。
功效:清热泻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咳嗽、哮喘、喉中痰鸣,慢性支气管炎。
说明:杏仁苦温,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作用,常用来治疗外感咳嗽、喘满、肠燥或产后便秘。但属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泻者忌服。桑白皮甘寒,可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二者合用,以加强止咳平喘之力。生姜辛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散寒止咳,健胃。大枣甘温,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解诸药毒。牛奶补虚,益肺胃,生津润肠。牛奶所含营养成分丰富,易于被机体吸收,并有降低胆固醇,防止消化道溃疡的作用。还有人认为,有防老和催眠的作用。以上诸药与粳米、牛奶煮粥,除具有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外,还可健脾暖胃,温中散寒,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注意:杏仁含有苦杏仁甙,经酶或酸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其中氢氰酸少量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作用,但若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反应,甚至会严重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麻痹致死。杏仁中毒后,民间常服用梅子汁解其毒,也可用杏树皮(去粗皮)60g,水煎服,均有效。
栀子仁粥
原料:栀子仁3~5g,白米50~lOOg。
制法:先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将白米放入砂锅内,加水1400g,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待粥将熟时,放入栀子末稍煮即可服。此品可清热,泻火。栀子仁粥以2~3天为一疗程,每日二次。
功效:清热润肺。
主治: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注意:大便泄泻的病人忌服。
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劳累、情绪激动、过饱食、受寒等原因均可激发。发作时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样或窒息感,可向左臂、肩或颈部放射,持续几分钟,经休息或服用血管扩张剂后消失,疼痛可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的某一分支堵塞时,由该分支血管供血的那部分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的结果。起病急,心绞痛持续久而剧烈,休息和扩血管药无效,可伴面色苍白或发绀,冷汗,脉数而弱,心音低弱,心律不齐等。
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因粥样硬化产生管腔狭窄或阻塞,使心肌供血不足,产生心绞痛及心肌坏死,所以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类型常有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循环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心律失常及隐性冠心病等。冠心病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
拔粥
原料:薤白10g(鲜者30g),葱白3根,白面粉60g。
制法:将薤白、葱白洗净切碎,与白面粉用冷水调和匀后,入沸水锅中煮熟即可,或将白面改粳米一同煮为稀粥服食。
功效:宽胸止痛,行气止痢。
主治:适用于寒痰闭阻胸阳所引起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亦治疗慢性肠炎、痢疾。
注意:拔粥本为治疗泄痢,但从药性分析,薤白味辛辣,性温无毒,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还可用治胸闷心痛等症。故而拔粥不仅可用治疗气滞泻痢后重,具有行气导滞之功效,而且可用治寒疾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唾的胸痹证。故有辛开行滞、苦泄痰浊、散寒开结的功效,因此现代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痢疾、肠炎等病的辅助治疗。薤白与葱为粥,历代医家均有使用,如《养老奉亲书》中记载:“食治老人肠胃虚冷,泄痢水谷不分,薤白粥方。薤白一握细切,粳米4合,葱白3合细切。上相和作羹,下五味椒酱姜,空腹食,常服取效。”由于薤白、葱白调气助阳,理气宽胸,又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药物,因此,常服此粥,对防止中老年人血液倾向高凝状态和治疗老年人冠心病是十分有利的。发热病人不宜服食。
莱菔山楂粥
原料:莱菔子15g,鲜山楂50g,粳米100g。
制法:莱菔子炒后研成细末,粳米洗净煮粥,粥将熟时放入莱菔子和去核的鲜山楂,再用小火煮熟。温热服食,连用数日。
功效:行气活血,通络。
主治:冠心病。
薏仁桃红粥
原料:薏仁30g,桃仁10g,陈皮3g,大米100g。
制法:将薏仁、桃仁和陈皮共入砂锅中,加水煮30分钟,去渣取汁。将大米放入药汁中,用小火煮成粥。每日分2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
功效:化痰安神。
主治:冠心病。
薤白粳米粥
原料:薤白10g,葱白2根,香菜适量,粳米100g。
制法:薤白、葱白洗净,葱白切成一寸长的小段,与粳米同放砂锅中,加水文火煮粥,粥熟后加碎香菜,即可食用。每日1次,以早晨服食为好。气虚无滞者及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服用。
功效:宽胸止痛,行气止泻,止痢。
主治: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胸闷、胸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恶心等症。
注意:薤白性味辛、苦、温。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可用于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唾的胸痹证。葱白性味辛温,可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二者合用对冠心病、胸痛、胸闷有一定疗效。加之与香菜、粳米相伍,气味香美,既益胃健脾,又可作为食品常食服。
绿豆粳米粥
原料:绿豆20g,粳米100g。
制法:先将绿豆用温水浸泡2小时,再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1000g,先用旺火
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每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解暑止渴,消肿,降血脂。
主治:适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疖肿,食物和药物中毒,老年水肿,预防中暑,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海带玉米粥
原料:水发海带丝60g,玉米糁120g,腐乳2块。
制法:①将水发海带洗净,切成碎末,备用。②锅内加水适量,烧开后撒入玉米掺(边撒边搅拌,以防黏连),煮至五成熟时,加人海带末,再煮至粥熟即成。食时佐以腐乳块。每日2次,连服1个月。
功效:海带性寒,味咸,有通经利水、化瘀软坚、消痰平喘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玉米可降低血胆固醇。豆腐乳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等功效。
主治:冠心病。
海参大枣粥
原料:水发海参60g,大枣9枚,大米60g,白糖30g。
制法:①将水发海参洗净,切片;大枣、大米去杂,洗净,备用。②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枣、大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海参片,再煮至粥熟,调入白糖即成。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用,连服1个月。
功效:海参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等功效,不仅是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而且可显著地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故又适用于癌症患者食用。
主治:冠心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