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每一种偏颇体质,都是不健康的,因此,也必然会出现诸多的病症,气虚体质者亦是如此。对于这类体质的人而言,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并且还会迁延反复、难以痊愈,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时下正值冬春季节,气温忽冷忽热,又
每一种偏颇体质,都是不健康的,因此,也必然会出现诸多的病症,气虚体质者亦是如此。对于这类体质的人而言,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并且还会迁延反复、难以痊愈,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时下正值冬春季节,气温忽冷忽热,又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于气虚体质者更是“灾难季”的来临。但其实,想有效防控气虚感冒也并不难,可能几碗美味可口的药粥即可做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文小平告诉我们,所谓药粥,即是指以谷类为主,再配合水果、蔬菜、鱼肉蛋奶、药物等共同熬制成的稀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中便出现了“药粥疗法”,一直到清代,历代药粥理论都为中医所青睐。因为古人认为,药粥有强身延年、防治疾病的功效。而现代医学也已经研究发现,服食药粥是一种既方便,又颇具疗效的食疗方法。“尽管药粥百利而无一害,但唯有对症下药,才能使其更具疗效。因此,在我们食用药粥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食材和烹调方法,即中医食疗学所说的‘对症施补’。”
专家还告诉我们,其实药粥的功效很多。对于一些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失眠烦心等生活中的小毛小病,皆有不错的疗效。比如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在煮粥时加白莲:想自己皮肤好的人,可以用粳米红枣一起煮粥;想养肝护肝的人,可以用枸杞煮粥;经常头晕或有高血压的人,司以试试胡萝卜煮粥;因便秘想补 中气的人,可以用莲藕煮粥;想夏天预防中暑的人,可以在煮粥日_寸加荷叶。此外,绿豆粥、赤豆粥、八宝粥等,也都很有营养,适合日常食用。
据全国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金国梁介绍,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两种,而根据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感冒症状和证型,所选择的药粥方也大不相同:
风寒型感冒篇
病因病机:寒邪外袭、肺气失宣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这种感冒比较常见,多在冬春两季发病,它的主要表现是恶寒、发热和无汗,其中,恶寒重、发热轻。一般发热的温度都不高,同时还伴有头疼、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经常咳嗽有痰,痰为白色,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也是白色,较薄。患这种类型感冒的人,都喜欢穿很多衣服,或者晚上盖厚被子。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都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所致。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中医将风寒感冒分归为太阳经症,即表明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感到舒服些。打喷嚏,流清涕,白色或稍带点黄色;鼻塞声重。若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则开始流清涕。脉象浮紧,暗示阳气在表,轻取即得。”金国梁分析说,风寒感冒的病机为人体受风寒侵袭后肌肤收缩、关闭汗孔,体内体正气与外邪相搏击,便有了发热的表现。“其实,不同的人感受风寒还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比如平时喜欢吃肥腻之物的人、体胖之人,或有气管、支气管炎的人,本来体内痰饮就多,一旦外邪侵袭,体内的痰饮遇到外面的寒冷,就会产生更多的寒痰,影响到肺的功能,从而就出现了咳嗽喘息。而瘦瘪之人则易感觉咯痰难出或痰少量稀。”
食疗方选:发汗解表、疏散风寒
针对风寒感冒,文小平给出的食疗药膳粥方有以下三道。专家提醒说,以下三道药粥,对外感风寒型感冒颇具疗效, 因为它们都有发汗解表、疏散风寒的功效。而其中,生姜炒米粥还有止呕化痰的额外功效,所以,它对于既有风寒型感冒症状,又有呕吐现象的患者有奇效。
【豆豉姜葱粥】准备20克淡豆豉、15克生姜和3根鲜葱白,以及1碗(约250毫升)已经煮好的热粥。将淡豆豉压烂,生姜切成细丝,葱白切碎,然后把淡豆豉、姜、葱白一起放进粥里,再加适当食盐调味。将它们搅拌均匀即可。注意,粥最好是趁热食用。喝完粥后,尽量盖上被子平卧在床上,等到出汗了,病就好得差不多了。
【姜葱米醋粥】这道粥的做法很简单:选5片新鲜的生姜,5条新鲜粗壮的葱白,还有15毫升米醋、50克粳米;将姜、葱白、粳米一起放入砂锅中,让它们慢慢煮熟,最后再加米醋煮沸,调味后趁热食用即可。提醒,吃完这道粥后,多穿点衣服或睡觉时盖上厚被子,只要稍微出点汗,就能减轻感冒的症状了。
【生姜炒米粥】如果息上风寒感冒的人,不但有以上所提及的症状,还会呕吐或食欲缺乏时,不妨用生姜炒米粥来治疗。这道粥的做法也很简单:准备一些材料,30—50克生姜、50克炒米,以及适量的红糖;将生姜洗净(注意不用去皮),并切成薄片,与炒米同时放入砂锅中,任其慢慢煮成粥状;再加进红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风热型感冒篇
病因病机:热邪侵袭。肺气失和
通常,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人体受到风热之邪侵袭犯表、肺气失和而导致的病症。它的主要表现是发热,并且是比较明显的发热。除此之外,也有微弱的恶寒表现。临床多症见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金国梁说,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由便秘所致,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就会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或是外感热邪犯肺所致。其病机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证候。
专家称,除了成人气虚者易感风热感冒,小儿风热感冒者也很多。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黏稠黄痰,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干或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食疗方选:疏风清热、利咽解表
针对风热感冒,文小平给出的食疗药膳粥方有以下两道。专家表示,这两种药粥,都有疏风清热、利咽解表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治风热型感冒和其相关症状。
【薄荷粥】这道粥的做法非常简单,首先准备一些材料,15克干薄荷(鲜品需要30克)、10HD克粳米,以及适量的冰糖。将薄荷煎制成汤汁,不要煎得时间太长了,水开后两分钟即可,接着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放进薄荷汁内一起煮成粥,等到粥沸腾后,稍凉一会儿食用即可。
【葛根豆豉粥】做这道粥时,要准备这些材料有:生石膏45克、鲜葛根100克(干品30克)、淡豆豉6克、粳米100克,以及生姜3片、葱白3根。做法是将石膏、葛根、豆豉、姜同时放入锅中煎煮,然后去渣取汁,沉淀澄清后备用;将粳米放进砂锅里,任其渐渐煮成粥状,等到煮沸后,再加入药汁、葱白,煮成稀粥后,趁热食用即可。
温馨提醒:
文小平告诉我们,当我们食用这些药粥时,最好能先咨询相关的专科中医师,请中医医师辨清自身体质后,在指导下加减食材、熬粥食用。另外,一般来说,药粥只适用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症状不复杂的感冒。对于病情较重,并伴随有其他较多的病症时,或者食用药粥后,感冒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的人,就应该立刻去医院,请医生做个详细的诊治,以免拖延了病情,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