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药粥 > 正文
  • 《本草纲目》粥方选粹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8-10 00:00:00
  • 核心提示:4 补阴类药粥

    百合粥:百合30g,大米50g,冰糖适量。将百合、大米淘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时,调入捣碎的冰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用于肺虚久咳,痨嗽痰血,虚烦失眠,多梦等。



    4 补阴类药粥
        百合粥:百合30g,大米50g,冰糖适量。将百合、大米淘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时,调入捣碎的冰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用于肺虚久咳,痨嗽痰血,虚烦失眠,多梦等。
       
        后斛粥:石斛15g(鲜者加倍),大米lOOg,白糖适量。将石斛洗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l剂。可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热病后期,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口干烦渴,胃脘隐痛,干呕,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或无苔等。

        甘蔗粥:甘蔗汁100~150ml,大米lOOg。将甘蔗洗净,切碎,榨汁备用。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蔗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l剂。可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后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及肺燥咳嗽,胃脘隐痛等。

        芡实粉粥:芡实lOOg,白糖适量。将芡实择净,研为细末,加冷水适量调匀,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芡实粉,煮至粥糊服食,每日l剂。可固’肾涩精,补脾止泻。适用于肾虚遗精,小便频数,脾虚泄泻,日久不止。

        置竹粥:玉竹15g(鲜者加倍),大米100g,冰糖适量。将玉竹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l^2二沸即成,每日l剂。可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燥阴虚,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

        天门冬粥:天门冬15g,大米100g,冰糖适量。将天门冬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l剂。可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等。

        小麦粥:小麦30g,大米100g,大枣5枚。将小麦、大米淘净,大枣去核备用。先取小麦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小麦熟后,去渣取汁,加大米、大枣煮粥;或将小麦捣碎后,同大米、大枣煮粥服食,每日1剂。可养心神,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女子脏躁(指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等),脾虚泄泻。

        山莱萸粥:山茱萸15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山茱萸洗净,去核;大米淘净,与山茱萸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l剂。可补益肝肾,涩精敛汗。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记忆下降,视物昏花,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崩漏带下等。

        女贞子粥:女贞子15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女贞子洗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l剂。可滋补肝肾,明目养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眩晕,视物昏花,眼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胁肋疼痛等。

        酥窭粥:酥油30g,蜂蜜15g,大米100g。将大米淘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待沸时调入酥油、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滋养五脏,养阴润燥。适用于素体亏虚,虚劳低热,肺痿肺燥,咳嗽咳血,皮肤枯槁粗糙,大便干结难解,小便短黄等。

        后榴升粥:石榴、白糖各适量,大米100g。将石榴去皮,捣汁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石榴汁、白糖,煮至粥熟服食;或将石榴皮水煎取汁,煮粥服食,每日1剂。可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收敛止泄。适用于津伤口渴,小便短黄,久泻,久痢等。

    5 健胃类药粥
        陈茗粥:陈茶叶10g,大米lODg。先将茶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而后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分上下午温服,连续2^3天。可消食化痰,清热止痢,除烦止渴,兴奋提神。适用于食积不消,过食油腻,饮酒过量,口干烦渴,多睡不醒,痢疾。

        神曲粥:神曲15g,大米50g。将神曲研为细末,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连续3”--5天。可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难消,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大便溏泄,乏力等。

        燕麦粥:燕麦、大米各50g,白糖适量。将燕麦、大米淘净,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 5天。可益肝和胃,消食化积。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食欲不振,纳差食少,大便不畅等。

        陈皮粥:陈皮10g(鲜者加倍),大米100g。将陈皮择净,切丝,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或将陈皮研末,每次取3~5g,调入已沸的稀粥中,同煮为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和胃理气,化痰止咳。适用于脾胃亏虚,脘腹胀满,肋胁疼痛,暖气频作,食欲不振,纳差食少,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胸膈满闷。

        白豆蔻粥:白豆蔻3g,七姜3片,大米50g。将白蔻、生姜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或将豆蔻、生姜研细,待粥熟时调人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温中散寒,健脾止泻。适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疼痛,纳食不香,肠鸣泻泄,恶心欲呕,肢体重困等。

        甘松粥:甘松5g,大米lOOg。将甘松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O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l剂,连续5~7天。可行气健脾,补脾健胃。适用于气闷胸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胃寒呕吐,肢软乏力等。

        枳棋子粥:枳木具子lOg,大米lOOg。将枳具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可除烦渴,解酒毒。适用于酒醉烦渴,心胸烦闷,恶心呕吐等。

        槟榔粥:槟榔lOg,大米lOOg。将槟榔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l剂,连续2^3天。可下气,消积,杀虫。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大便不爽,泻痢后重,以及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等。

        枳宾粥:枳实lOg,大米lOOg。将枳壳实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 l剂,连续2~3天。可行气消痰,散结消痞。适用于脾胃气滞,痰湿水饮所致的脘腹满闷,饮食不消,心下坚痞,咳嗽胸痛,热结便秘及胃下垂等。

        枳壳粥:枳壳lOg,大米lOOg。将枳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l剂,连续2^3天。可健脾和中,疏肝行气。适用于脘腹胀满,连及胸胁,呃逆频作,纳差食少,消瘦等。

        青皮粥:青皮lOg,大米50g。青皮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剂,连续2~3天。可疏肝健脾,行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结,饮食积滞,胃脘胀满,脘腹疼痛,胁肋疼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等。

        梅花粥:白梅花5朵,大米lOOg。先将大米淘净,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放人白梅花,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舒肝理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肝胃气滞,梅核气,胸闷不舒,嗳气食少,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玉米粥:玉米、大米各50g。先将玉米择净,捣碎,与大米同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或将玉米磨粉,待粥沸后调人玉米粉,煮至粥成服食。每日l剂。可调中开胃,利湿通淋。适用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水肿尿少,小便淋涩,尿路结石,高血压症等。

        鸡肉金粥:鸡内金5g,大米50g。将鸡内金择净,研为细末备用。先取大米淘净,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调入鸡内金粉,煮至粥成服食。每日l剂,连续3^5天。可健胃消食,同精止遗。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小儿疳积,遗尿,遗精及泌尿系结石等。

        芋头粥:芋头50g,大米lOOg,白糖适量。将芋头择净,切为小块;大米淘净,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芋头,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l剂,连续3~5天。可健脾胃,消瘰疬。适用于脾胃亏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小儿瘰疬,淋巴结炎等。

        二芽粥:炒谷芽、炒麦芽各lOg,大米lOOg,白糖适量。将二芽择净,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l剂,连续3~5天。可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亏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等。
        摘自《药膳食疗》文/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