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暑热难耐,对大多数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是一种考验,有些人还会出现“疰夏”的症状,传统医学理论讲究“未病先防”,因此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个夏日保健口诀一“晚吃萝卜早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萝卜和姜,都是老百姓常见的蔬菜和佐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晚上吃萝卜、早上吃生姜,就有保健功效呢?这是由萝卜和生姜的性味归经决定的。
萝卜,因颜色不同,有白萝卜、红萝卜和绿萝卜之分。我国是萝卜的原产国。据记载,我国自周代起就已经开始栽培萝卜,萝卜的食用历史非常悠久。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中的“葑”指蔓菁,“菲”注家一般认为就是萝卜。相传唐朝时,洛阳菜农向女皇武则天敬献几十斤的大萝卜,经御厨精心烹制,配以山珍海味,鲜美异常,大有燕窝风味,武则天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并指定萝卜为宫廷筵席的第一道菜,流传后世称为“洛阳燕菜”。民间对萝卜评价也很高,胡萝卜甚至被称为“小人参”。元代诗人曾写下诗句,赞美萝卜:“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人们还用“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萝卜一味,气煞太医”“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等俗语,来称赞萝卜的药用价值。
萝卜入药始见于南朝医书《名医别录》,而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对萝卜亦赞许有加,《本草纲目》记载,萝卜“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为“蔬中最有益者”。祖国医学认为,萝卜味辛、甘,无毒,能消食导滞,祛痰止咳,具有治胀满、消渴,宽胸膈,利大小便等多种功效。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天工作下来会感觉疲劳。这是因为经过一天的工作,人体的气血津液都处于一个损耗的状态,又因为在夏季,“暑”为阳邪,也会耗伤津液,特别是教师等职业群体,因为平常说话较多、思虑较重,更容易出现津液的亏耗。针对这种情况,在傍晚的时候适当吃点萝卜(一般首选白萝卜),如果胃肠功能正常,可以直接生吃,或者用萝卜榨汁,如果脾胃偏寒,可以把萝卜切块煮熟吃,既可以祛痰生津止渴,又可以通利脏腑之气、促进经络疏通,可谓功效兼备。
那为什么要“早吃姜”呢?祖国医学认为,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多种功效。同时,生姜还常常作为中药处方中的药引,起到引药归经,调和诸药的作用。生姜还能解鱼蟹和生半夏的毒。日常生活中,生姜是家家必备的调味品,姜片姜丝可以炒菜、可以凉拌、可以调味、可以去腥,姜皮煮水还可以祛风消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各位朋友可能不知道,在夏季,因为温度高、暑气盛,这时人体的阳气浮跃在外,胃中反而容易虚冷,饮食稍有不当就容易感受外邪,吃生姜可以起到温胃和中健脾的良好功效。这也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强调的“春夏养阳”的道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蕾和胃黏膜,通过神经反射促使胃肠道充血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起到增进食欲和促进消化的作用。此外,生姜中所含的挥发油也有较好的杀菌解毒功效,还可以预防肠道感染。
夏日的早晨,我们的人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能量消耗较大,体温相对较低,身体的机能迫切需要得到恢复。这时吃两片生姜,或者煮点姜茶喝,既可以温中健脾,让阳气得到升发,又可以开胃醒脾,促进唾液分泌,达到“唤醒身体”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也就是我们谚语所强调的“早吃姜”的目的。
综上可知,“晚吃萝卜早吃姜”,符合传统医学祛病强身的保健规律,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凝结的智慧。我们不妨从身边的普通食材入手,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式,用这些普普通通的萝卜、生姜,来解决防病治病的大问题,“不劳医生开药方”,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夏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