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则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在此特提醒人们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进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越贵越补“物以稀为贵”,虫草、鱼翅之类,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且含较多的脂肪,不宜大吃。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重“进”轻“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的代谢物,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抉,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一成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椐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一成不变,一补到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