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肝病息者的饮食照搬欧美国家“三高一低”,认为只有多吃糖、蛋白质和维生素,少吃脂肪和盐,才有利于病人的康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临床实践的验证,这种饮食原则并非完美无缺,也不适用于我国国情和肝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那么,如何把握好肝炎病人吃喝中的“高”和“低”呢?
吃糖贵在适量。对肝炎病人来说,糖既能为机体补充必需的能量,又可在肝脏内转化为肝糖元,增加肝细胞的抵抗力,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但吃糖也并非多多益善,如果吃蔗糖、各类甜食过多,就会造成热量过剩,易引起脂肪肝。慢性肝炎病人若大量吃糖或天天输葡萄糖液,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血糖过高则诱发肝炎后糖尿病。即使是处于急性肝炎期的病人,也不可每天给予高糖和高热量饮食,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如患者食欲不好、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可根据病情需要,通过静脉滴注适量葡萄糖液,一旦症状好转即停。因此,肝炎病人吃糖贵在适量,碳水化合物以占每天所需总热量的50~70%为宜。
视病情给予高蛋白饮食。慢性肝炎,或轻度肝硬化的病人,只要血氨不高,病情稳定,食欲及消化较好,可给予高蛋白饮食,按正常人每天70~90克蛋白质摄入量,每3~5天递增10克左右,如无不适,逐渐增加到100一200克,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肝炎合并感染发热,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期间,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因蛋白质消耗增加,可酌情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但必须密切关注病人的血氨,防止发生意外。如出现低蛋白血症,全身浮肿,或有腹水等症状时,可采用高蛋白饮食;如食欲不振,进食少者,应静脉补给自蛋白,新鲜血或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合并脂肪肝者,适量吃高蛋白食物,能将堆积在肝细胞中的脂肪转变为脂蛋白,帮助运出肝脏以利康复。
急性肝炎处于肝炎活动期的病人,如肝功能不好,消化不良,不能给予高蛋白饮食,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60克,以免增加肝脏负担。严重的慢性肝炎、晚期肝硬化,又有血氨升高者,忌吃禽类、鱼、奶、蛋、肉类等高蛋白类食物,防止血氨过高而发生肝昏迷。重症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的病人,更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以30克左右为宜。脂肪多少因病而异。肝炎病人吃多少脂肪,应因病情轻重而异。如急性肝炎或肝炎活动期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胀满不适和厌油等消化道症状,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饮食清淡易于消化;肝硬变期的患者,忌食高脂肪类的食品,以免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影响肝糖原的合成,加重肝功能的损害。肝炎合并胆囊炎或胆石症者,适量控制脂肪摄入,每天少于40克,病情严重者不吃肥腻食物,以免发生胆绞痛。对食欲不振的肝炎病人,适量吃点脂肪类食物,可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脂肪还有利于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对肝病的康复大有裨益。当然,肝炎病人还是以吃植物油为宜。
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肝炎、肝硬化病人常伴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应注意补充,以保护肝功能。因此,在注重平衡膳食的同时,每天要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和瓜果,可补充维生素C、E、胡萝b素,这些抗氧化营养素可减少和消除氧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并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肝癌也是十分有益的。患者如有食欲不振、全身疲乏、下肢无力、感觉麻木、头昏失眠等症状时,应补充维生素B1,常吃些粗粮、糙米等;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伴有出血倾向者,适量补充维生素K,可吃些带红衣的花生仁、芝麻、核桃等;贫血者,除了及时补充铁剂外,可用黑木耳、瘦肉、大红枣一起炖食;伴有眼干涩、夜间视物不清、皮肤干燥、易患上感者,可补充维生素A;肝硬化患者经检查发现缺锌时,应给予鱼类、贝类、香菇、木耳、紫菜等含锌元素丰富的食物。
肝病患者不要忌盐。一般肝炎病人无需低盐,即使因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也不宜采用低盐饮食,更不可忌盐。这是因为肝炎病人多存在有低钠血症,如果长期低盐饮食或忌盐,无疑是雪上加霜,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导致病情加重。还有,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使用双氢克尿塞或速尿等利尿剂,而这些药物是通过排钠才能利尿的。钠具有“统帅水兵”的本领,如忌盐,就会因缺钠而不能统帅“水兵”,也就无法排除多余的水分,腹水也难以消退。所以说,肝病患者饮食中食盐量应适宜,每天不超过6克。平时要注意化验血和尿中的钠,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食盐量的多少,发现缺钠时要及时补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