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父母,对于宝宝的衣食住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特别担心因为不知深浅而影响了宝宝的健康发育。虽然说有的新父母有长辈在一旁协助育儿,但是又担心老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在“喂养”这件大事情上,问题与矛盾纠结得特别厉害。
在“喂养”问题上,家长关心的点虽着孩子的长大而变化。比如,婴儿时期担心辅食的喂养不科学;幼儿之后开始担心偏食毛病;儿童期后又担心发育缓慢……面对这些担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麦海妍医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也给出了系列操作性极强的建议,相信有助于新手父母更科学更愉快地育儿!
辅食添加原则“从少到多,从软到硬”
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4—6月龄后,婴儿应该逐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以补充体内营养需要,并使婴儿逐渐适应奶类以外的食物。
一、保证奶量
“辅食”,顾名思义,指的是辅助性食品,并不是主要食物。在4—6月龄的婴儿,期营养的主要来源还是奶类,因此,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必须保证每天600—800ml的奶量。
二、添加顺序
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蔬菜汁(泥)和水果汁(泥)——动物性食物(建议动物性食物添加顺序为:蛋黄泥——鱼泥——全蛋——肉末)。
三、添加原则
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4——6月龄时添加泥糊状食物;7——9月龄时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10——12月龄时转为以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不同月龄添加的食物顺序
第一阶段:4——6个月
米粉(米糊)、烂粥等
蛋黄、无刺鱼泥、动物血、肝泥、大豆蛋白粉、豆腐花、嫩豆腐、婴儿奶粉或全脂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菜汁(先)、果汁(后)、叶菜泥、水果泥
鱼肝油丸
第二阶段:7——9个月
稀粥、烂饭、饼干、面包、馒头等
全蛋、无刺鱼、动物血、肝泥、黄豆制品、较大婴儿奶粉或全脂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蔬菜泥、水果泥
鱼肝油
第三阶段:10——12个月
稠粥、烂饭、饼干、面条、面包、馒头等
全蛋、无刺鱼、动物血、肝、黄豆制品、碎肉末、较大婴儿奶粉或全脂牛奶
碎菜、薄水果片
鱼肝油丸
温馨提示:从婴儿4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一直添加至1岁,在这个过程中,纯牛奶应该保持饮用,因为其营养价值很高,100克的牛奶里含钙100毫克。值得一提的是,奶类从主食慢慢地变成了辅食。
喂养不同 补充维生素D的含量不一样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水平,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就发育。这点对于婴儿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缺乏维生素D,容易发生佝偻病。
虽说母乳喂养能够满足4—6个月龄宝宝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但值得注意的是: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较低。因此,提倡将婴儿抱到户外晒太阳,在不晒伤婴儿皮肤和眼睛的前提下,通过此途径以便额外获取维生素D ,不要认为宝宝很小不能晒太阳。
对于早产儿、双胞胎、冬季或梅雨季节出生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D。如在2岁之内服食鱼肝油丸,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D。正常母乳喂养婴儿应该每日喂以维生素D400IU—800IU(南方地区400IU—600IU,北方地区600IU—800IU);早产儿也要加至600IU—800IU;人工喂养的婴儿,则应该选取婴儿配方奶粉,因为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中规定这种奶粉中每百克应添加200IU—400IU的维生素D。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婴儿体内的维生素D超标,则会造成中毒。
膳食结构可以改变营养不良状态
家庭条件宽裕却看着孩子面黄肌瘦,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厌食而苦恼不已。据笔者了解,在中山一院营养科门诊中,每日都有不少的父母领着孩子前来咨询,或关于偏食,或关于厌食,或关于肥胖,大多数都是希望医生能指导其如何进行健康饮食的。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的麦海妍医生说:“通过调整膳食结构来改变小孩营养不良,这种方式是可以的,有的孩子的确是因为平时吃少了,或者吃得不均匀,所以才造成营养不良的。”
根据门诊的经验,医院医生一般在在患者前来咨询时,都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行膳食调查,根据其每天的进食情况来判断哪些食物特别缺少,参加正常生长需求的营养数与量的标准,判读孩子的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缺乏某类营养。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医生从专业的角度给与膳食指导与教育。麦海妍指出:这种方式在门诊中经常使用,而且效果比较好,可以有效地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变营养不良的状态。
针对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否需要进行微量元素测定这个问题,麦海妍医生说:“一般情况下,我们没有说一定要求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在通过膳食调查中普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但是如果情况需要或家长特别不放心特别强调需要测,我们也可以给患者进行测试。”
关于测试微的量元素,主要是钙、锌、铁、碘等元素。在测试后,再将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与其饮食指导,必要的时候给与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剂。
采访手记:本次采访有点新鲜的东西,在麦海妍医生的办公室有摆放着许多可爱的“小玩意”。在办公桌面上,在玻璃橱柜里,在半掩的抽屉里,都放着“鸡肉”、“橙子”、“米饭”、“鱼块”等模型。端在手中,无一不发现贴着小标签——重量和名称。麦医生解释说:“这是为了方便告诉家长应该怎么给孩子搭配食物,告诉她大概100克的肉类有多少,150克的米饭是多少,让她对数值的认识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的确,这种方式很人性化,不仅方便家长理解医生的膳食指导,也更有利于回家后对孩子的膳食搭配进行操作实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