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饮食新观念 > 正文
  •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3-06 00:00:00
  • 核心提示: 在饮食中营养与保健有机结合

    营养和保健是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营养作用于人类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维持人类的生命和生命活动。保健(或称卫生)作用于个人或集体的医疗预防和卫生
        在饮食中营养与保健有机结合
        营养和保健是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营养作用于人类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维持人类的生命和生命活动。保健(或称卫生)作用于个人或集体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保护健康与长寿。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一直把两者有机结合,把维持生命和生命活动的营养(古称调养)措施,同保护健康与长寿的保健(古称摄生)措施结合在一起。当然,保健措施还有药物保健(疗法)和体育保健(疗法)等许多项,但饮食保健(或称饮食卫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事实表明,营养与保健有机结合,既有外在性的工作方便,又具有内在性的实际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的生存保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大自然间生长的食物,故有“天人合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和“民以食为天”(《史记·郦生传》)的说法。  “天”就是指大自然或指至高无上的大事。这些既往的认识,时至今日仍然是很有科学依据的。维持人类生命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及电解质等七大类。这些物质(通称营养素)都是来源于大自然间,主要蕴藏于人类的食物中。这些营养素进入人体内后,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对人的机体起着营养和保健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人体健康与否,决定于上述营养素的品种、数量与质量,能不能够在人体内保持动态平衡,能不能够满足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不断需要。也就是说,最重要在于对这些营养素进行合理的调节。由此可以科学地说明,营养与保健的内在关系是息息相通的,饮食融营养与保健于一起是讲究科学的和必然的。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核心是讲究饮食卫生和饮食调节。这里不妨引证古典籍中两条原文,以资说明。
        一条是引自春秋时孔子论述的作品。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国传统文化原来的主帅,素称“至圣先师”。他在《论语·乡党》中说:“食不厌精(质量好),脍(制作)不厌细。食壹(腐败变味)而曷(饭馊),鱼馁(腥臭),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未煮熟)不食。不时(一日三餐之外)不食,割不正(乱七八糟的肉品)不食,不得其酱(煮鱼不放芥子酱去掉腥味)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也不暴饮暴食)。唯酒无量(不规定喝多少),不及乱(以不喝醉为原则)。沽酒市脯(从市场上购买的劣质酒和肉干)不食。不撤姜食
    (经常吃一点),不多食。”
        再一条是引自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约是战国时的作品,作者姓氏不详。在其《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  “上古之人,其知(养生之)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身体)与神(精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对各种饮食品讲究色、香、味、形、器、效并举,这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又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在许多特定场合的餐桌上,可以看到所摆设的各种菜肴,不仅仅是一道道营养与保健并存的美味佳肴,而且宛如陈列着一件件形象高超的艺术作品,会使人们感到垂涎欲滴,赏心悦目。由此,许多文人墨客,如唐代韩愈、李白,宋代苏东坡、苏洵、苏辙父子“三苏“等,纷纷藉餐饮活动,吟诗作赋。明代作家陈嶷赞美豆芽菜,就特作《豆芽赋》道:  “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白龙之须,春蚕之蛰。“许多饮食品,随着时过境迁,还不断优化、翻新,体现出很适应时代的进步特征。
        为了使各种各样的饮食品的色泽鲜艳,香气浓郁,滋味无穷,形象优雅,容器秀丽,营养保健效果优良,中国的先哲们诸下了很多功夫。他们对于食物原料品种与质量的严谨选择;对于各种饮食品配料、初加工和烹调方法的精致操作,都表现出高超的智慧,独特的创造力。
        食物源于农业。中国人民向来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非常愿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愿望食物的不断丰富与改良。我国人工种植的蔬菜,商周时期是l 0多种,汉代增加到20多种,南北朝增加到30多种,隋唐时增加到40多种。宋代创造了黄化蔬菜(无光栽培法)新技术,培育出至今还大受欢迎的豆芽和韭黄。随后,各个朝代都又不断有所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工栽培的蔬菜己发展到 1 60多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更多、更快。中国先辈们在“自力更生“的同时,还不断开展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如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边疆和伊朗等国引进了大蒜、黄瓜、胡葱、芫荽、及葡萄和石榴等。南北朝时引进了菠菜、莴苣和牛皮菜等。明清时又引进了番茄、马铃薯、辣椒、洋葱、洋白菜、四季豆和荷兰豆等。在畜禽鱼蛋方面,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就己经饲养马、牛、羊、鸡、犬、豕(猪)。中国是最早用杂交方法培育骡子的国家,是最早饲养猪、鸡、鸭、马的国家之一。在南北朝时就使用牲畜阉割技术,当时北魏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 “犍者,骨细肉多,不犍者,骨粗肉少。“由于我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物的发展一直受到重视,有“食物王国“之称。
        中国人对餐桌上的菜肴,一直讲究“四性分明“,“五味调和” (四性指寒热温凉,五味指甜酸苦辣咸)。随之而来,各地又讲究不同地方风味,因而一逐渐形成了湘、鲁、粤、川等许多种菜系。由此,全国各地的饮食品的制作技艺,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总体来说,大致是:
        在初步加工方面,合理成型,并保持原料的营养成分,保证原料的清洁卫生,合理使用原料,减少消耗。
        在配料方面,对主料、辅料和调料分别进行合理的数量的配合,口味的酉己合,质地的配合和形状的配合。
        在烹调方面,由于各种菜肴存在着不同的烹调过程,同一样菜肴在各地又有不同的形状与口感要求,因而有多种多样的烹调技术与方法,归纳起来大体上是八类:(1)氽、烩;(2)拌、炝、腌:(3)煎、贴;(4)炸、熘、爆、炒、烹:(5)炖、焖、卤;(6)烧、煨、煮、蒸; (7)烤、熏、泥烤;(8)拔丝、挂霜、蜜汁。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与文化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总体。这个“人们总体“非常重要,关系到人的生存保障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社会交往是人生中的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怎样开展社会交往?形式与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知在什么时候,人们逐渐俗定约成,餐饮活动成为了社会交往中的一条重要“桥梁“与“纽带”,并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功能之~。还有趣的是:“你吃饭了没有?”成了人们见面时的一句口头禅和礼遇用语。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讲究有利、有理、有节,富于褒贬。对于那些社会上的不法之徒,利用餐饮活动胡作非为,干着“结酒肉朋友,行男盗女娼”的勾当;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利用餐饮活动拉帮结派,贪赃枉法,“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漠视人民疾苦;对于公职人员中那些饕餮之徒,经常在这里那里大吃大喝,酒池肉林,伤风败俗。这些餐饮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社会上正义的人们深恶痛绝,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直是进行着严厉的贬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认定的社会交往,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人际关系中的礼遇行为,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内部团结。诸如亲朋戚友的感情联络,左右邻居的和睦相处,商海客人的贸易谈判,学界文人的学术论谈,军队官兵的出征回师,政坛人物的外事活动和其他重要的礼宾活动等,适当开展的一些或宴会、或便餐、或小酌的餐饮活动,是完全必要的,有益而无害。
        此外,古往今来,还有不少的个人或团体,故意利用餐饮活动以显示才能或实力,震慑和取胜对方,很是耐人寻味。例如:蔺相如与秦昭王两次斗智斗勇。战国时,赵国得了一块很贵重的楚和氏璧,秦昭王以强称霸,声称以秦国 15个城市向其换取。赵王怀疑秦昭王的诚信,但又不敢明确拒绝,犹豫不决,大臣蔺相如毅然为之提出了应对策略,并主动请缨持璧送到了秦国。秦昭王见到璧后,只称璧是至宝,而根本不谈及割让城市之事。有鉴如此,蔺相如便乘秦昭王宴请之机,借故将璧从秦昭手中转回到自己手里,随即命其侍从暗自速速送回了赵国。宴后,秦昭王索璧时,蔺相如坦诚相告,并理直气壮地说:“要璧,没有曩要命有一条!”秦昭王自知理屈辞穷,且已完璧归赵,只好礼让蔺招如平安归去。
        后来,秦赵相战,胜负难分。一次,秦昭王邀请赵王到秦国的渑池和平 j谈判。赵王和随从蔺相如到渑池后,秦王举行宴会,在宴会上,秦王要赵王弹唱赵国的弦乐(瑟),蔺相如感到这是秦王有意侮辱赵王。为此,当赵王弹完弦乐后,随之,蔺相如提出要秦王对等,也敲秦国的西戎瓦罐乐(缶),秦王不同意。蔺相如先是晓之以礼,随后怒气j中天地说:”我走五步,如果大王还不敲瓦乐,那就割出颈血以溅大王。”秦王见状,不得已只好敲之。宴会结束后,秦王也不敢行无礼之举。
        又例如:司马睿宴结同心创建东晋。西晋末年,西晋朝廷摇摇欲坠,北方地区局势一片混乱,以王导为代表的许多中原大土族纷纷避乱江南。时由北方来的西晋王郎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驻建业(今南京),统领江南的政治与军事,王导等人矢志帮助他创建东晋政权。当时,司马睿的名望很轻,江南人不依附,王导就为他充当谋主,协力帮助他提高声威,网罗人才,形成势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协同司马睿开展拜访和宴请活动,用以培植亲信,多结同心。首先是躬亲造访和宴请了顾荣和贺循,王导说:  “顾荣、贺循,此土(当地)之望(±),宜引之以结人,心。二子(顾、贺)既至,则(其他名士)无不来矣!”  果然,后来当地的纪瞻,卡壶和周王己等大批名士,都很快变成了司马睿的心腹。同时,王导还帮助司马睿用同样的方法,网罗了从中原来的一拨名士。一次,周颉j等一些中原名土在长江之滨的登新亭游宴时,触景生情,怀念起黄河之滨的故土,相视落泪。王导见状,顿时变色说:“我们应该是在江南奋力辅佐将军征服全中国,怎么还狭隘的认为是囚禁在江南呢?”王导严厉批评后,“众皆收;目谢之”。     
        就这样,司马睿悉心‘‘抚绥收新旧,故江东归心焉。”不久,西晋愍帝被害,西晋朝廷消亡,随之,承前启后,东晋政权相继正式建立,司马睿称晋元帝。东晋的建立,对于抗拒当时北方军阀势力的南侵,保障南方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