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呈稀便或水样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是小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常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以夏秋季为最。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所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呈稀便或水样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是小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常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以夏秋季为最。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所为,当以疏散外邪,消食健脾为治,药膳食疗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1.山楂粥:山楂1 5g,大枣5枚,大米50g,蜂蜜适量。将山楂水煎汁,加大枣,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蜂蜜,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夭。可消食导泻,适用于伤食泻。
2.内金山药莱菔子粥:内金5g,山药、莱菔子各1 Og,大米50g,白砂糖
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5天。可消食健脾,适用于伤食泻。
3.生姜煨红枣:红枣生姜备适量。将红枣去核备用。取新鲜带皮姜切开,挖空,纳入红枣后对合,放人炭火上煨至生姜焦黑后,去生姜,取红枣服食,每次5~6枚,每日1~2次,连续5天。可温胃散寒,健脾止泻,适用于风寒泄。
4.生姜大枣粥:生姜3片,大枣5枚,葱白二茎,大米50g,食盐适量,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疏风散寒健脾,适用于风寒泄。
5.苡仁头翁饮:苡仁30g,白头翁1 5g,高梁米、白糖各适量。将高梁米放锅中爆花,每取6g,与苡仁,白头翁水煎取汁,白糖调味代饮料饮用,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利湿,适用于温热泻。
6.扁豆茶粥:白扁豆1 0g,茶叶5g,大米50g,白糖适量。将茶叶水煎取
汁,与扁豆,大米煮粥,待熟时白糖调服,每日1剂,连续3天,可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泻。
7.锅巴山药砂仁散:焦黄锅巴与诸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取1 0g,白糖调服。或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胃,消食导滞,适用于脾虚泻。
8.内金山药莲散:鸡内金1 0g,山药、莲米各50g,将诸药共研细末,每取20~30g煮糊,白糖调服,或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可健脾止泻,适用于用脾虚泄泻。
摘自《食疗保健》文/谢胜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