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以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中医对本病多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治。可选用下列药粥治疗。
香附粥
原料:醋香附lOg,大米50g。
制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以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中医对本病多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治。可选用下列药粥治疗。
香附粥
原料:醋香附lOg,大米50g。
制法:将香附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l齐0,连续10-15天。
功效:舒肝理气,和中健脾。
主治:溃疡病肝郁脾虚所致的脘腹胀满,胃痛纳呆,嗳气呕吐等。
按语:香附,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其药性平和而气味芳香,为疏肝解郁之良药。《本草纲目》言其“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肢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附煎剂能降低肠管紧张性,拮抗乙酰胆碱对肠管的作用,故对溃疡病脘腹疼痛疗效较好。一般醋制止痛力增强。
椒面粥
原料:川椒5g,麦面粉lOOg,生姜3片。
制法:将川椒研为细末,生姜切细备用。先取川椒与面粉适量和匀,调人水中煮粥,待熟时放人生姜,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l剂,连续3-5天。
功效:暖胃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溃疡病脾胃虚寒,心腹冷痛,胃寒呃逆或呕吐,以及感受寒湿引起的肠鸣泄泻等。
按语:川椒,为居家常用的调味品,有温中散寒,杀虫止痛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本方对溃疡病疼痛伴有肠道蛔虫病者尤为适宜。
二姜粥
原料:干姜、高良姜各5g,大米50g。
制法:将二姜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l剂,连续2~3天。
功效:温暖脾胃,散寒止痛。
主治:溃疡病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按语:干姜,为生姜晒干而成,其发散之力已减,而偏于治里寒之症。高良姜,同属姜科植物,功效与干姜相同,善于散脾胃寒邪而止冷痛。《本草纲目》言其“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两者煮粥服食,既可增强暖胃散寒之力,又能收到补养脾胃的效果。
吴茱萸粥
原料:吴茱萸2g,大米50g,生姜3片,葱白2茎。
制法:将吴萸研为细末、生姜切碎,葱白切细备用。先将大米淘净煮粥,待熟时,调入吴萸、生姜,葱白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 1剂,连续3-5天。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
主治:溃疡病脘腹冷痛,呕逆吞酸,中寒吐泻等。
按语:吴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引起的胃痛,呕吐,或泛酸吞酸,以及脾胃虚寒所致的肚腹冷痛,肠鸣泄泻等。尤以止痛与止呕的效果非常显著。《本草纲目》言“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煮粥服食,可以减缓吴萸对胃肠的刺激,同时,又可延缓吴萸在胃肠的吸收,缓缓发挥温中暖胃作用。生姜、葱白同用,又能补养脾胃,收温中补虚之效。
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50g(鲜者lOOg),大米50g。
制法:将公英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l剂,连续7-10天。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溃疡病胃脘疼痛,脘腹灼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
按语: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誉,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外,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尤其是对幽门螺旋杆菌(HP)也有杀灭作用。《本草纲目》言其“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煮粥服食,攻补兼施,可谓一举两得。
白芨糯枣粥
原料:白芨粉25g,大枣10枚,糯米100g。
制法:将大枣去核,与糯米同煮为粥。待熟时调入白芨,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续10天。
功效:活血化淤,理气和胃。
主治:溃疡病淤血阻滞之胃脘疼痛,痛处固定不移而拒按等。
按语:白芨,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止惊邪血邪血痢”,同大枣煮粥服食,活血止血,对溃疡病伴有胃肠出血者尤为适宜。(编者按:炎症期宜慎用)
生地黄粥
原料:生地黄汁50ml(或干地黄50g),大米50g,生姜3片。
制法:将鲜地黄洗净,切段,榨汁;或将干地黄水煎取汁备用。将大米淘净,与生姜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地黄药汁或鲜地黄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 1剂,连续3~5天。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主治:胃溃疡胃脘灼痛,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口干口渴,大便秘结等。
按语: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鲜生地昧甘多汁,略带苦味,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人药以质脆,断面肉质,淡黄色,呈菊花心者为好。《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煮制时加些生姜,可开胃消食。另据《药性论》记载,服食生地粥时忌“三白”,即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石斛肚片粥
原料:石斛30g,熟肚片50g,大米100g,调味品适量。
制法:将石斛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后下猪肚片,煮至粥熟,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6-7天。
功效:清热,养阴,和胃。
主治:溃疡病胃脘隐痛,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
按语:石斛,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本草纲目》言其“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猪肚片,有健脾胃,消食积之功。肚片、大米同用,相得益彰,对溃疡病日久,火热伤阴者,甚为适宜。
玄胡粥
原料:玄胡20g,大米50g。
制法:将玄胡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l剂,连续7-10天。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溃疡病胃脘疼痛,心烦易怒,吞酸嘈杂等。
按语:玄胡,既能人血分而活血化淤,又能走气分而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止痛之佳品。煮粥服食,故对溃疡日久,气滞血淤者,有行气活血化淤之效,明显改善溃疡病患者血淤症状。
丹参粥
原料:丹参15g,大米60g。
制法:将丹参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l剂,连续7-10天。
功效:活血,化淤,止痛。
主治:溃疡病胃脘疼痛,固定不移,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心胸烦闷等。
按语:丹参,有活血化淤,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心腹邪气……,止烦满”。猪瘦肉,有健脾益气之功。两者同用,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故对溃疡病气滞血淤者有明显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