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饮食新观念 > 正文
  • 大蒜的药用食疗及其它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9-27 00:00:00
  • 核心提示: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蒜的鳞茎,又名胡蒜、独蒜、葫、蒜等,原产亚洲西部,汉时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大蒜主要成分有蒜氨酸、蒜氨酸酶、大蒜辣素、环蒜氨酸、大蒜新素、大蒜肽、蒜硫苷、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蒜的鳞茎,又名胡蒜、独蒜、葫、蒜等,原产亚洲西部,汉时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大蒜主要成分有蒜氨酸、蒜氨酸酶、大蒜辣素、环蒜氨酸、大蒜新素、大蒜肽、蒜硫苷、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据测定新鲜鳞茎每1 00g可食部含蛋白质4 4g,脂肪0. 2 g,碳水化合物2 3 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O.4mg,尼克酸0 9mg,抗坏血酸3mg。

        药用作用

        大蒜以新鲜鳞茎或加工制品入药,中医认为大蒜性温昧辛,入脾、胃、肺、大肠经。有暖脾胃,行滞气,化肉食,杀虫、消淤积、通诸窍,除风邪,解暑气,辟秽油,止咳去痰,消肿解毒,健身延年功效;对防治感冒、肠炎、痢疾、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胃癌、肝癌、糖尿病、肝瘤、及某些金属中毒造成的职业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大蒜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在传统膳食中,大蒜主要被用作调味品食用,关于大蒜的保健作用和食疗作用,在我国民间和传统中医中都早有认识,并且有大量的记载和论述。《本草纲目》载“(大蒜)散痈肿、除风邪、清毒气、除风湿、疗疮癣、健脾胃、祛寒痰、兴阳道、泄精、解水毒。”《新修本草》有“下气消谷化肉”;早在五千年前巴比伦族人就已知大蒜的功能,古埃及将领们在战争中让战士吃大蒜以提高战斗力,古罗马普利民利用大蒜治伤风、哮喘、麻疹等,波斯人利用大蒜增强血液循环,印度医生发现蒜能增强智力,使声音洪亮。20世纪德国人已将大蒜用于治疗高血压,使血压稳定的下降。人们发现有吃生蒜习惯的胃癌患者死亡率极低,大蒜对人体有异乎寻常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在下列方面有作用:抑菌作用、抗原虫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大蒜制剂还有抗滴虫,驱钩虫、晓虫、蛔虫等作用。香叶醇可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使胃肠蠕动减慢并利尿,并有降血钙的作用,抗肿瘤作用最突出。

        抗肿瘤作用

        大蒜和大蒜油的抑制肿瘤试验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有关大蒜抑制肿瘤机理的研究发现,大蒜能在胃里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从而使胃肠道内亚硝酸盐含量减少,防止胃癌和直肠癌的发生。

        大蒜除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外,对肿瘤细胞有直接作用,大蒜中含丰富的有机锗,每百克含量高达 754PPM。有研究证明,有机锗化合物和博莱霉素、丝裂霉素、5一氟脲嘧啶等抗癌药物合用,无论在抑制肿瘤局部生长,防止肿瘤转移方面,均有协同作用;有机锗化合物能够刺激体内产生干扰素(或干扰素诱生剂),而干扰素的抗癌作用早已被医学所证实;有机锗化合物对受损的免疫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利于癌症的控制;有机锗化合物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减少了癌细胞黏附、浸润和破坏血管壁的机会,这对阻止癌细胞扩散起很重要的作用。大蒜中富含的硒,也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现代的医药学研究证明,大蒜中的蒜素、有机锗、硒等活性成分,对于人体的保护肝脏,以及对糖尿病、胃溃疡、消化不良等方面的疾病均具有辅疗作用。

        食疗作用

        大蒜可单味或与其它食物、药物配伍以提高效用。大蒜捣烂取汁或微火煮汁服用,适用于蛔虫病、蛲虫病;大蒜去皮捣烂开水浸泡 4~6小时或水煮取汁加糖,制成大蒜糖液,有镇咳、祛痰的疗效,适用于百日咳、感冒咳嗽、急慢性气管炎、细菌性痢疾、细菌感染性疾病及消化道疾患,此外还可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蒜连皮在火中煨熟食用,有解毒、止痢、杀虫的作用,适用于痢疾、腹泻、钩蛲虫病;大蒜以醋腌或煮,有温中健胃、消食理气之功,适用于心腹冷痛、少食胀满、虚寒泻痢、高血压等症;用独头蒜捣烂同麻油成大蒜膏和敷疮上,可治病毒、疮疡、肿痈等症。

        蒜泥加香油、盐、酱油等调料拌萝卜丝辛辣香脆,有健胃消食、顺气化痰、降血压、解血凝、祛痰、灭菌、抗癌之功,适于食少胸闷痰多的冠心病患者;大蒜炖花生眉豆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同肉丝炒食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加花生油煮汤,可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同甲鱼炖食用于脚气肿胀;同鲫鱼烧食有化气、行水、补脾、健胃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慢性肾炎、浮肿体亏者。紫皮蒜同粳米煮粥以糖调味,调以白及粉进食有杀菌、消炎、止咳、祛痰、止痢、降压之功,可用于治肺结核、急性肠炎、痢疾、高血压、小儿百日咳、动脉硬化等症;大蒜同花生煮食用于因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大蒜同炒熟的黄豆煎汁空腹饮用,有补肾气、祛瘀之功,用于老年人中风,手足缓弱;同黄连制成丸,治寒湿凝滞型泄泻、冷痢及肠风下血;同等份量杜仲、补骨脂(杜仲研细末)水糊为丸,治老年人肾虚腰痛、头晕耳鸣、尿有余沥。

        毒性

        《本草纲目》载“葫蒜……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伤肺、损目、昏神、伐性之害,荏苒受之而不悟也。久食伤肝损目。”《本草经疏》有“大蒜……久食伤人,辛温太过则血耗而目损矣”,有些书籍记载大蒜有“小毒”。大蒜蒜素能刺激肠胃生痰动火,伤肝损目,故阴虚火旺,肝热目疾者,肝火患者,喉舌或慢性胃炎、溃疡病人忌食。食蒜易发热,故各种发热、发烧、尿道炎、皮下出血、子宫出血患者忌食。多食大蒜,伤脾损肺,影响肝、目,生痰发咳,此外蒜对红细胞有脂溶性作用,过食易导致贫血。

        生食大蒜有浓郁的辛辣味,且口腔留有特殊气味,食后可用浓茶漱口,嚼几粒大枣,几片茶叶,蒜味即可消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