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它常用作辛辣调味品和食用,如五味姜、盐姜、子油姜等,为人所喜爱。因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故人们做菜时也有加入一些生姜的习惯,如乾姜炒鸡、肉片姜汤等。
古书上曾记有,姜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它常用作辛辣调味品和食用,如五味姜、盐姜、子油姜等,为人所喜爱。因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故人们做菜时也有加入一些生姜的习惯,如乾姜炒鸡、肉片姜汤等。
古书上曾记有,姜能「御百邪」,这大概指的是姜能抵御因受寒所引起的一些疾病。所以人们下冷水、经雨淋、受寒时都有饮服姜汤的习惯,以免受寒得病。
生姜口服能增进食欲,刺激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的分泌,并能反射性引起血压上升。生姜在体外有杀灭阴道滴虫及抑制皮肤真菌作用。大量食用生姜,其挥发油能引起口乾、喉痛。生姜吸收后由肾脏排泄,能引起刺激,故应掌握用量,一般为3-10克。
为什么生姜有这些作用呢?这是因为它含有姜辣素和挥发油,如姜油酮、姜油酚、姜油醇、......枸橼醛等。因此我们在食用生姜时,常可感到芳香和辛辣;当口服时,生姜可对口腔及胃起刺激作用,促使消化腺液分泌增加,故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吃生姜后,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快,使全身产生温热感,故可发汗、散寒。由于生姜有以上作用和其作法较简单,故中西药房常配制成药出售。如姜酊(每次2-5毫升),姜浸膏(每次0.5-2毫升),姜糖浆(每次2-5毫升),均为一日三次。此外,生姜入药可切片、捣汁(姜汁)或煨热(煨姜)用,姜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祛痰解毒的功效。但阴虚有热的病人不宜用。
生姜的外皮,叫生姜皮。有利水消肿作用。
干燥的生姜,叫乾姜;炮焦者称炮姜或黑姜。乾姜有回阳救急,温中止泻,燥湿化痰功效,用量3-12克。热证、阴虚及孕妇忌用。
炮姜以治处寒证出血为主。
1、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生姜十克,红糖三十克,煎浓汁趁热饮服。
治伤风鼻塞、头痛、怕冷、无汗等证:生姜三十克(切片),葱白六根,淡豆豉十五克,用水一碗煮熟去渣,趁热一次饮,盖被使微出汗。
治感寒无汗、头痛发热:生姜十五克(切片),葱白十五克,细茶叶十克,用水一碗半煮熟,去渣一次服,服后避风寒。
治感冒咳嗽,痰多泡沫:生姜十克,葱白六根,萝卜一个,用水三碗,先煮萝卜,后放姜、葱,煮成一碗,连渣服。
2、预防流行性感冒:生姜九百克,葛根一千五百克,紫苏一百五十克,甘草六十克,食盐适量,加水24-30升煮。成人每天喝0.24升。
3、治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量少,大便有红白黏液:姜汁十五克,萝卜汁六十克,蜜糖三十克,浓茶一杯,和匀,蒸熟一次服。
4、治风湿性痹症作痛:生姜汁半杯,葱白十根,生艾叶六十克,生骨碎补十五克,共捣烂,敷于痛处,每日一次。亦有仅用老姜,葱子打烂外敷者。
5、止干呕:生姜九克,桂皮十克,水煎服。
6、解南星、半夏及鱼蟹毒:若服半夏、南星中毒,觉喉舌麻痹者,服生姜汁适量可解。此亦适用于解鱼蟹中毒。
7、治吐泻腹痛,手足发冷,脉沈细:乾姜四克,白术十克,甘草三克,食盐少许,水煎服,频饮。
8、治慢性肺病、口吐清水而不咳者:乾姜四克,甘草十克,水煎服。
9、治受寒腹痛,月经不来:炮姜五克,土牛膝十克,红糖适量,水煎趁热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