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脂肪肝的病因 脂肪肝有很多种,其分类与病因有密切关系。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营养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内分泌性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者)
脂肪肝的病因 脂肪肝有很多种,其分类与病因有密切关系。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营养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内分泌性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和妊娠性脂肪肝等。前三种是造成我国当前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营养过剩所致的肥胖者,多数伴有脂肪肝。
营养性脂肪肝:多数人认为,只要不吃肥肉,少吃油就不会患脂肪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体在进行营养代谢的过程中,不仅动物脂肪(如肥肉)和植物油能形成人体脂肪,而且蛋白质类食物和淀粉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通过生化反应,同样可转化成脂肪,尤其是当这些营养的物质过剩超过人体代谢所需的热量时,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形成营养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脏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使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酒精的代谢和脂肪代谢在肝里相似。长期饮酒不仅增加血中乳酸浓度,还会增加肝和血浆中的脂肪,结果导致脂肪肝发生。此外,还容易造成体内缺乏维生素。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如何从饮食入手进行治疗呢?首先不要饮酒。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慢性肝炎是肝脏的严重疾病,无论是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都可伴有肝内脂肪浸润。其原因是我国肝炎病人的饮食往往片面强调“高糖”膳食,而病人活动又很少的缘故。肝炎病人由于食糖量的增加,过多的葡萄糖在体内即转变为磷酸丙糖,后者在肝脏内合成为低密度脂类物质,最后使血液中甘油三酯等脂肪物质增多。甘油三脂增高形成高脂血症,可使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微血管中红细胞及血小板发生凝集或阻塞现象,肝脏对氧的利用减少,导致器质性病变,形成肝脏的脂肪浸润。
脂肪肝的饮食疗法
应首先鉴别单纯性脂肪肝和慢性肝炎伴肝脏脂肪浸润。凡临床上有原因可找如糖尿病、饮酒、长期服用激素、过度肥胖者,可考虑为脂肪肝;另外,对查体中超声波诊断脂肪肝的患者,必需观察病人有无肝炎症状,如感到长期乏力、肝区隐痛、腹胀、低热、眼皮浮肿、轻度黄疽、肝大有轻压痛等,则应考虑患有慢性肝炎。上海某大医院近年来收治了60多位被超声波诊断为脂肪肝的病人,经肝穿刺活检后,仅2例诊断为单纯性脂肪肝,l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其余均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因此,凡超声波诊断为脂肪肝者,还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除妊娠性脂肪肝外,其它类型脂肪肝均属慢性过程。
由于肝脏代偿功能很强,因而患有轻度脂肪肝的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在健康体检时偶尔被发现。患了脂肪肝,不必惊慌失措,因为脂肪肝实际上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科学的食疗,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
科学的饮食治疗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严格的饮食控制实为治愈脂肪肝的良方。首先必须戒酒,以促进脂肪肝的好转。患者饮食应供应高蛋白质,适量脂肪和糖类。如摄入不含脂肪的食物,脂酸可从糖类及氨基酸前身物质合成。如摄入过多的糖类,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糖转化为脂肪。因此采用高蛋白质,适量脂肪和糖类这一食疗原则,有利于脂肪肝的治疗。慢性肝炎患者也应摄入正常量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脂肪则应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肥胖或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应着重减肥,节制饮食是关键。开始每日给予 800~1000千卡热量,近出院时热量渐增至1000~1800千卡/日。要根据患者的职业和体力活动情况,避免严重的负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3~4升不含热量的饮料,可减少饥饿感觉。水果或果汁也提供热量,不应忽视。冰淇淋、糖果应避免。饮食做到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均匀,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膳食。根据饥饿感觉,每日供应蔬菜500~1000g。但必须注意体重下降不可太快,一般每月体重降低1.5’~2公斤为宜。一个身高1 74公分,体重92公斤男性在半年内减肥25公斤,可使其脂肪肝消失,恢复正常。要改变肥胖者饮食习惯实非易事,坚持节制饮食需要毅力和耐心。
下列食品可降低血脂, “吃去”体内脂肪,可供患者选用参考。
(1)燕麦: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酪。
(2)玉米:含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3)海带: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汁中的胆固醇,还含有食物纤维褐藻酸,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排泄。
(4)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血中胆固醇和阻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5)苹果:因含有丰富的钾,可排除体内多余的钠盐,维持正常的血压。
(6)牛奶:含有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可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7)洋葱: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和硫氨基酸,不仅具有杀菌的功能,还可降低人体血脂,抵抗动脉硬化;还含有激活纤维蛋白的活性成份,可有效地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所含的前列腺素A,对人体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常吃洋葱,可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
(8)蕃薯:是生理性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因食肉、蛋所产生过多的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胶原粘液,在胃肠中吸收较多的水分,润滑消化道,起通便作用,将肠道内过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体外,起到降脂作用。
另外,还有胡萝卜、菇类、花菜、向日葵籽、山楂、无花果、柠檬等都可起到降脂作用。脂肪肝患者不妨经常选用。适量的运动十分必要,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的新陈代谢,增加机体热能的消耗和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有去脂保肝作用。
去滕的药物治疗
去脂药物包括胆硷、蛋氨酸及B族维生素的一部分。
胆硷:胆硷是卵磷脂的组成部分,促进磷脂合成加速肝内脂肪转运,它和体内甲基移换作用及脂代谢有密切关系。实验动物的胆硷缺乏可引起生长、发育不良,出血性疾病、心肾病变、脂肪肝及肝硬化。人类的相应疾病为蛋白质 热量不足所致,胆硷是磷酸胆硷 (Phosphccholine)的前身物质,在脂蛋白生成中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非特异性、可为蛋氨酸及半胱氨酸所替代。人类几乎完全缺乏胆硷氧化酶,因而很少在体内代谢转化。
胆硷在国内使用始自60年代初期,常用制剂为氯化胆硷,每日3次,每次0.3~1.0g,口服。针剂可采用复方胆硷,每支2m1,每日1~3次,肌注。
蛋氨酸:蛋氨酸提供甲基合成胆硷,亦可防治蛋白质热量不足所致脂肪肝,其效用低于胆硷,仅其1 0~20%。口服,每日3次,每次l~2g。肝脑综合症忌用。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可口服安妥明衍生物非诺贝特,每日3次,每次0.1g。
维生_素转旗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脂肪代谢需泛酸及生物素,它们也是膜脂蛋白所必需的。菸酰胺、核黄素、有关电子传递的维生素介导能源及糖蛋白生成所需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底物的氧化及还原作用。吡多醇、B12、叶酸调节蛋白质及嘧啶代谢,供RNA及DNA合成之用,B族维生素和核酸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引起脂肪肝的乙醇代谢产物一乙酰与肝细胞内胺结合可产生细胞毒性,给予吡多醇可阻止及减轻其毒性。但另一方面,硫胺、核黄素、吡多醇、泛酸、菸酸、生物素又有抗去脂作用。但可以认为,上述维生素的治疗剂量,不致加重脂肪肝。
绝大多数脂肪肝预后良好,去除病因可不留后遗症,但急性妊娠期脂肪肝死亡率高,酒精性脂肪肝和骤停大剂量皮质激素,可因肝细胞内脂滴融合成为脂囊肿,发生破裂时可发生脂栓塞死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